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循环经济要求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实现技术的生态化.企业是技术创新最重要的主体.因此要实现整个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生态化,首先就要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企业生态化技术创新实现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生态化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该文章首先分析了生态化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维度,然后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得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因果循环图,最终构建了生态化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2.
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是企业乃至整个国家能否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一个关键。依靠单一企业的技术创新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技术竞争发展的需要.鉴于我国企业目前的技术创新基础与条件,为尽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企业问技术创新联盟的构建就成为了我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动力是国家科技竞争力,而形成国家科技竞争力的主体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因而,评价和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来说,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建立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采用FAHP方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利用加权模糊逻辑推理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4.
七大因素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际竞争日趋加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大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虽然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有明显的提  相似文献   

5.
张龙鹏  邓昕 《南方经济》2021,40(3):73-88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文章利用2001-2016年城市层面的数据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角度实证检验了基础研究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的基础研究发展能够通过知识溢出机制显著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显示:省部共建、企业、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效应依次递减,表明了应用基础研究的企业技术创新驱动作用大于纯基础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由东向西逐渐减弱,说明了随着地区制度和市场环境的完善,基础研究越能发挥其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已进人必须依靠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在推动国家自立创新过程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国家创新的重要力量。深圳市90%以上的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人才和技术创新成果在企业,融人了世界,走到了全国的前列。然而,专家指出,我国企业目前总体技术创新力不强,虽有国家及相关方面存在扶持企业自主创新政策不到位等因索,但最根本的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意识淡薄,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不够。增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关键是要确立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推动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活动活跃的企业群体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创新活力、转变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握技术创新这一中心环节,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推进我国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8.
高新技术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具备核心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拟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丰台科技园区374家高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首先,在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因素的基础上,运用无纲量化处理指标均值,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标准离差法对各指标赋权重,其次,构建了评价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具体分析了各指标的影响权重和不同领域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别。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相关结论为企业的管理层改善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国家推动高新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一  张明  王素娟 《科技和产业》2014,(2):74-78,135
高新技术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具备核心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拟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丰台科技园区374家高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首先,在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因素的基础上,运用无纲量化处理指标均值,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标准离差法对各指标赋权重,其次,构建了评价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具体分析了各指标的影响权重和不同领域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别.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相关结论为企业的管理层改善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国家推动高新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新区》2005,(6):17-19
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经济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能力和水平,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企业在技术创新中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所以有关专家指出,大力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重点。由此可知,企业的研发与创新能力是企业的竞争力,也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王宏 《改革与战略》2009,25(12):85-88
企业竞争的成败取决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源泉。作为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开发和管理已成为了制约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文章探讨企业技术创新型人力资本持续创新力的形成机理,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型人力资本持续创新力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经济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能力和水平,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企业在技术创新中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所以有关专家指出,大力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重点。由此可知,企业的研发与创新能力是企业的竞争力,也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宏观政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中小企业必须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中的技术含量。文章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技术创新既是企业创效的核心推动力,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企业的技术创新根植于其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要有杰出的技术创新能力,必须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技术创新的精神密码,是技术创新的基石,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优秀的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在中长期内如何进行评价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包括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技术创新基础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且以G20成员国家为主要对象,在2000年至2010年的期间,对这些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初探性的评估和排名,揭示了全球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斌  李向波 《开发研究》2005,(6):87-88,103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合建立数学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客观评判,以提供对不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分析,为有效制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主体,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以往的研究都以某些发达省份或发达地区的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将从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产出能力4个维度出发,构造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1~201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的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提出合理有效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现行经济发展的环境下,装备制造企业通过何种方法才能更新盈利能力,抛开传统的盈利模式,来适应新时代的到来,这是个比较重要的课题。一般情况下,实体制造业是国家发展的命脉,掌握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文章主要讨论了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影响力,最后提出对策建议,这将对中国制造业现阶段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谭琨  何志毅 《科技和产业》2014,(1):86-91,176
探讨了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在中长期内如何进行评价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包括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技术创新基础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且以G20成员国家为主要对象,在2000年至2010年的期间,对这些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初探性的评估和排名,揭示了全球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浙江省具有代表性地区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调研,从技术创新潜在资源、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产出成果、技术创新环境等方面构建了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浙江省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针对浙江省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面临的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