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地方政府竞争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之间竞争所采取的地方保护主义、重复建设等行为,指出此类竞争行为会造成区域市场分割、社会资源浪费等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权合并思想限制地方政府竞争行为负外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方政府关系存在的问题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亦周 《华商》2008,(7):13-14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和交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有序竞争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利益分析入手,分别对地方政府间的两种竞争行为进行现实和理论的剖析,指出现实中地方政府间关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只有建构一种制度框架才能保证地方政府间关系的良性运行。另外,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关系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尽管有利于区域发展环境的改善和区域制度创新,但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方利益与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方利益是以地方经济利益为核心的综合利益,它体现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之中。地方政府追求地方利益的行为既可能推动经济的发展,也可能损害经济的发展,因而有必要规范地方政府追求地方利益的行为,以实现区域经济与整体经济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作为独立利益主体的地方政府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纷纷发展行政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要打破“行政区经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统一协调发展,必须从地方政府行为出发,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建立地方政府行为的刚性约束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确立科学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作为独立利益主体的地方政府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纷纷发展行政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要打破"行政区经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统一协调发展,必须从地方政府行为出发,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建立地方政府行为的刚性约束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确立科学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7.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膨胀,风险不断累积.地方政府债务是否可持续以及如何对其有效地进行治理已然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问题.在理论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企业、家庭和地方政府三部门的地方政府竞争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地方政府间存在债务竞争的策略性互动行为;同时,在给定地方政府间存在债务竞争的情况下,财政分权会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竞争程度.在实证研究上,基于2009-2013年29个省级面板数据,本文使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本地政府选择举债融资时会充分地考虑相邻地区的举债融资策略行为,即相邻地区的人均政府债务规模每增加1%,本地区的人均政府债务就会相应地增加0.264%.此外,进一步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竞争行为的关系,结果与理论发现保持一致.本文的研究对合理地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快速扩张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着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利用2000~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考察我国环境规制、环境规制竞争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加强环境规制抑制了就业增长.而分区域来看,环境规制的就业效应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加强环境规制对就业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中西部地区则存在负向影响;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存在策略性竞争行为,从全国层面来看,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以逐底竞争策略为主,而区域间则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环境规制体现为差异化竞争,而中西部地区则以逐底竞争为特征;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竞争对就业具有重要的影响,某一地区放松环境规制将对邻近地区的就业水平产生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随着区域之间竞争的加剧,跨区域经济合作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区域竞争模式,这一模式有利于合作方之间资源共享和联合竞争。粤桂经济合作区就是这一新模式的产物。然而,由于跨区域合作的特殊性,合作中的地方政府必然在政绩竞赛、利益选择和制度创新等方面产生博弈行为,既相互掣肘,又紧密联系。通过对跨区域经济合作中政府博弈的绩效分析、行为分析和制度创新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其博弈动机,有效降低博弈成本,实现跨区域合作中博弈双方的共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财政学视角,利用中国省际时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地方财政策略性行为的结构性特征,空间外溢性。研究显示,我国地区间财政政策相互影响,地方政府在政策选择上存在策略性博弈行为,税收竞争选择物理空间相邻的地区为对象,而支出竞争选择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为对象,地区政府主动进行税收竞争和基本建设支出竞争,被动接收民生竞争。地区环境与社会等难以观测因素的变化会对临近地区的财政决策产生冲击,同时本文进一步估计了相关解释变量的空间溢出效应,量化了财政外部性。  相似文献   

11.
分税制以后,经济增长的主要政治推动力从中央政府转到地方政府。政府行为的市场化不仅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推动力,也为地方政府官员运用现有权力和可控资源进行寻租提供了可能。从地市级层面上探究地方政府行为对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并将官员腐败纳入地方政府产生干预行为的动机,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在多重利益驱动下产生的银行信贷干预行为,会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地市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财政激励、晋升激励、腐败都会对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但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而且三种利益动机驱动下产生的信贷干预行为的影响程度同样存在差异,其中晋升激励和腐败行为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既是发展的动力,又是发展的阻力。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必须抑制各地方政府间的过度竞争,开展基于共赢基础上的有序竞争。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间过度竞争的影响及其根源,提出借鉴美国经验,从政绩考核制度、构建地区间协调组织结构体系、加强公众参与等方面构建地方政府间的战略性伙伴关系,以规范地方政府竞争。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央、地方政府区域调控的利益博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区域经济利益博弈是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在分权化改革与市场化改革交互作用的体制变革时期 ,以政策调整为主要手段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其必然性及制度性缺陷。中央与地方之间的非合作利益博弈还会持续较长时间 ,要从根本制度上减少和解决二者之间的非合作博弈行为 ,就必须进行体制创新 ,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债务理论是政府债务扩张的理论依据,从以下四个角度对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原因进行剖析:(1)中央政府与全国人民。地方政府与其辖区内的民众。各地民众作为委托人将各地管辖区域委托于地方政府进行治理,来达到各个地区的效用最大化;(2)地方政府与其辖区内的民众。各地民众作为委托人将各地管辖区域委托于地方政府进行治理,来达到各个地区的效用最大化;(3)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为委托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对各地政府进行委托,地方政府作为代理人以实现各个地区的利益最大化;(4)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上级地方民众普遍认为,公共财政的支出增加会使公众收益,但并不倾向于通过增加税收的方式来增加财政收入,因而地方政府也倾向于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作为资金来源来提供地方公共产品。具有双重代理的身份,需要完成多种任务,因此地方政府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及其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由原来单纯的中央计划的执行者和贯彻者,正日益转变为市场经济中名副其实的市场主体.由于地方政府也具有"经济人"的特征,因而其管理行为和管理方式必然会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与中央政府、其他地方政府之间不断进行博弈.这种行为不仅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而且使资源配置迭不到最优.文章指出,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必须分析地方政府自身利益及其经济行为,从而为其规范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政治收益激励适度,且地方政府官员政治收益与增进地区居民福利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则招商引资过程产生过度竞争的可能性较小,竞争通常是有效率的;如果政治收益激励强度太大,政治收益与地区居民福利改善之间的相容性较差,过度竞争就可能发生,竞争可能是低效率的.我国的政治治理制度为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竞争提供了强大的政治激励,但地方政府官员政治收益与地方利益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这才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关于市场封锁的若干问题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甬军  陈宏 《财贸研究》1992,3(6):21-28
市场封锁是地方政府过度追求地方利益的区域性政策倾斜行为,严重妨碍着宏观经济改革和微观经济重构,不利于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建立。市场封锁是一系列因素合力作用的产物,是区域经济关系扭曲和超区域经济秩序紊乱的综合反映。研完市场封锁的生成机制不能仅停留在“地方利益”上,而必须深入发掘其产生的“中介机制”:区际价格水平差距甚大,经济改革在不同空间的拓展非同步性,物资配置方法的欠妥等。正是诸种非地方政府因素与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的相互缠绕,才生成地方封锁机制。因此,要创造统一市场的社会基础和条件,瓦解市场封锁的生成机制,协调区际经济关系,重构微观经济基础,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的税收竞争理论,利用2002-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通过引入不同空间权重因素对经济集聚与地区策略性税收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目前中国地方政府没有对集聚租进行征税,经济集聚降低了地区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基于交互项模型与时间序列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地区经济集聚能对地方政府税收竞争行为起到缓解作用.进一步地,本文发现中国市场一体化的推进可促进地区经济集聚,最终产生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的中心-外围均衡而非对称性分布均衡,从而对地区间“竞争到底”的竞次行为起到缓解作用.但上述经济集聚削弱地区间税收竞争的关系仅在外资企业中成立,地方政府针对内资企业展开的税收竞争显著低于外资企业税收竞争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是公共部门,发挥着利它和共利的作用。其作用的有效性与市场生产周期性密切相关,同时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它具有"经济人"的特征,其参与市场方式和行为必然会考虑自身利益。为了本国或本地区的利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和其他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博弈,这种政府行为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使资源配置达不到最优化,同时会形成恶性循环,而规范的政府行为则是有利于市场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文凤 《现代商业》2007,(10):136-137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矛盾和问题,政府行为作为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行为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兼具“政府”和“投资人”两种身份,正是由于这种身份的双重性使地方政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如何规范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使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相协调,无疑是我们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