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出发,运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商品出口贸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论是,中国外贸出口的显示比较优势已经开始由资源密集型产品向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转变,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应该进一步开发中国比较优势产业的潜力,并积极扩大规模报酬产业和产业内贸易,支持中国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以此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内仍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强大的生命力,当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从中国国情出发,通过分析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经济贸易理论,从比较优势和赶超型、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内需增长型、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比较优势战略理论主导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思路。该理论把经济发展的过程理解为资本积累的过程,因此将自生能力作为资源配置的标准,要求所发展的产业具有立即的成本优势,能够仅靠自身就迅速盈利从而提供积累。该理论宣称成本优势来源于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中国的优势在于劳动力丰富而廉价,所以中国应立足于国际分工,通过引进技术与资本品,主要发展低工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资本积累速度快,经济发展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定位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中国产业发展中的优先次序,在中国产业界、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从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资金和技术相对匮乏,因此,中国应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依靠比较优势占领国际市场,获取最大利润,从而积累资金,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而另一种观点则从动态比较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入手,主张将产业政策的重点定位于扶植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此提升产业结构,培养产业竞争力。两种观点都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但从长远发展来看,笔认为,第二种观点更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按照国际贸易一般规律和多数发展中国家经验,一国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其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应沿着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路径不断向上升级。从我国静态和动态比较优势看,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完成了由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向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转变,即实现了比较优势由资源密集产业向劳动密集产业的转变。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在劳动密集产业的比较优势下降后,并没有按照上述规律率先在资本密集产业获得国际比较优势,反而在部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产业获得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升级过程呈现"跳跃"特征。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既与我国要素禀赋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阶段的比较优势与中小企业作用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涛 《山东经济》2004,20(1):80-82
根据古典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学说,结合现代经济的特点,我国现阶段的比较优势应是符合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规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已经初步形成的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要发挥比较优势,必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使我国的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以缓解中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对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产业,要大胆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使之尽快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全球性产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国21世纪初叶经济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战略重点.服装纺织产业和消费类电子产业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两大类制造产业的发展,中国不仅有着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而且还有一定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的优势.只要进一步把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中国服装纺织品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出口环境将会更加改善,只要我们加大产业的组织程度,在进出信贷、出口退税和保险等方面制定鼓励优惠的政策,在大力推动企业跨国经营、扩大产品出口的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在国外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中国服装纺织品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就一定会在不长的时间内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全球性产业.  相似文献   

8.
关于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作诗 《开放导报》2001,(10):32-33
一种倾向认为: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裕,因而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不是什么高新技术产业。在理论上,他们搬来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和相对竞争法则,搬来了这样的经典而生动的例子:假设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8美元,生产衣服的成本从而其衣服的价格为100美元;中国生产电视机的成本从而中国电视机的价格为3000人民币,生产衣服的成本从而中国衣服的价格为400人民币。这意味着无论就电视机还是衣服来说,中国都较美国拥有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能够维持吗?不能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只会全面地进口,中国只会全面地出口,人民币就要升值。比如上升到1美元=5元人民币。结果怎么样了?现在美国在电视机上拥有竞争优势了,而中国则仅在衣服上拥有竞争优势。即使你在每种产品上都拥有优势,汇率调节的结果,你也只能在你相对优势较强的产品上拥有竞争优势。在实践上,他们有东亚“四小龙”的发展历史做佐证。他们不都是靠搞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发家致富的吗?他们还说,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内生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本来就被人为地压抑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可以解决我国人多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是正相关的。然而,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呈现出非一致性的特征。本文认为,主要因为该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受到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步履维艰;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困难重重,等等。因此,通过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模式,来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对于解决失业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尝试从竞争优势角度阐释中国经济特区40年持续性产业升级何以成功。文献梳理发现,从比较优势理论到竞争优势理论的演进,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经济特区产业升级的路径和模式。文章结合开放型经济下经济特区产业发展的演进特征,构建依托生产要素、国际国内市场、产业和创新体系、特区文化等四个因素耦合作用的经济特区竞争优势"钻石模型"。其中,"特区文化"的引入是对波特竞争优势理论"钻石模型"最大的拓展。文章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为例,分阶段考察了经济特区产业竞争优势的动态演化,并分析其构成要素驱动产业升级的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对贵州省经济发展阶段、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进行分析。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口结构较优但高精尖技术型人才不足,工业产值相对发达省份比例偏低,具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充满了发展的紧迫性。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贵州省消费和出口,提升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为例,探讨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在承接来自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同时,做好本地产业升级的问题.广西要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把承接广东产业转移与本地产业升级相结合,把当前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便宜的静态比较优势,与长期发展需要的动态比较优势相结合,在大力承接广东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同时,大力发展未来可能具有比较优势的冶金、机械制造、船舶等资本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3.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21世纪初,由于政策利好、人口基数大,工资水平低等因素,欧美国家的跨国公司将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工厂设在中国,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工作机会,中国被称之为"世界工厂";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人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福利待遇不断增加,中国的东南沿海已不再适应跨国公司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要求,2011年开始,一些跨国公司出现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各国的动向。如何进行产业升级,提高国内相关产业的产业竞争力越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以竞争优势提升中国工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的产业竞争力源自何处?对于产业竞争力的源泉问题,目前理论界存在两种解释: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本文选择中国工业产业作为分析的着眼点,从实证角度分析研究,得出了重要结论:中国的工业产业竞争力服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趋势,而竞争优势各要素对中国工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显著贡献.作者认为,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是成功地利用了比较优势理论,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集中力量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在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产业上,实证的结果显示出其不断增强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与竞争优势有关的各要素.因此,今后中国政策的制定应该侧重于培养竞争优势的四要素(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同业竞争),为产业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良好的宏观和微观环境.  相似文献   

15.
"农民理性扩张论"从农民的主体性视角出发,微观阐释了"中国奇迹"产生的原因,认为农民理性扩张与现代工商业结合形成的"叠加优势"创造了"中国奇迹"。然而"中国奇迹"的创造来自于多种因素的综合效应,并非一种路径可以涵盖。制度变革催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基于要素禀赋优势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民理性扩张提供了广阔的制度环境和产业空间。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国际收支顺差视角研究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认为建立在劳动力比较优势之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国际产业转移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因此,当前宏观调空的重点不应该是一味消除流动性过剩,而应该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基础上利用它为产业结构升级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均表明,现阶段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相当强的出口竞争力,而且这种竞争力具有持续性,因此中国应该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18.
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选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等原因,致使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十分突出。基于此,本文从高新技术产业在消化大量低素质剩余劳动力方面的局限,结合西部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吸纳剩余劳动力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以及加入WTO后中国整体产业结构进一步向劳动密集型倾斜的可能倾向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消除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途径。提出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政府支持;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9.
彭金娥 《广西经济》2005,(10):30-31
在工业化过程中,广西不可避免的要面对资本、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其替代选择等问题,这就需要根据广西实际情况调整产业结构。目前,广西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要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广西较长时期内占据主导地位,如果人为超越这一阶段,片面和过分追求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就可能出现高科技产业竞争力尚未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又过早丧失的被动局面,欲速则不达。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广西立足地区优势寻求发展的一项战略决策,通过改造和优化具有一定优势的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提升产业素质,为促进广西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贸易强国一步之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下,中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区段,对外贸易迅猛发展。1978年,中国对外贸易额仅206.4亿美元,占世界贸易额的0.78%,名列世界第34位。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11547.4亿美元,成为了全球第三位贸易大国。但中国尚不是一个贸易强国,要成为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