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票期权的实施某种程度上是追求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结果.税收因素因为决定实施股票期权的企业和经理人的现金收入,而影响企业授予经理人股票期权的行为,以及经理人持有行权所得股票的时间、股利政策和盈余管理等.税收的行为调节既可能促进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也可能抵消其激励作用.因此,如何协调宏观层面的税收政策制定与微观层面委托代理问题的缓解是未来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货币政策逐步从粗放型式的调节方式转变为“精准滴灌”式的结构化调节方式。再贷款、再贴现及创新型政策工具作为人民银行主要的支持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扶贫、支农和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等重要领域发挥了重要撬动作用。本文分析了2020年以来广西再贷款和再贴现工具的运用成效和存在问题,运用全面FGLS模型方法对广西2016—2020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检验了支持性货币政策工具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再贷款、再贴现等支持性货币政策工具显著正向促进金融机构对涉农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和农业产业的增长,但再贷款对撬动农业产业增长的作用低于再贴现的作用。本文从优化支持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框架和实施策略两个层面提出支持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化路径,以期提高支持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依据2007—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宏观审慎政策和企业杠杆率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适度从紧的宏观审慎政策有利于降低企业杠杆率,受企业特征和地区金融结构异质性影响,非国有控股、规模较小、非过度负债状态企业及金融结构化程度较高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宏观审慎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影响企业杠杆率,其中非国有控股及小规模企业受影响更深。因此,应优化宏观审慎政策对企业杠杆率的调节方式,加强宏观审慎政策结构性监管与跨部门监管,提高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理性预期理论是最近二十几年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学派,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结构。本文从理性预期学派的起源和理论基础出发,以理性预期的视角探讨现代宏观经济体系中微观层面上个体行为与宏观层面上经济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政府在微观经济主体具备良好理性预期能力的前提下,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的调节是有限的,政府必须充分尊重并合理引导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才能不断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用。  相似文献   

5.
政策制定者在设计创新政策时,应留意与研发资助紧密相关的学习效应及其积极的溢出效应。现有研究大多关注研发资助引致的投入增量和产出增量,却严重忽略了研发资助的间接影响,例如企业管理实践的变化。创新主体与创新政策工具间的互动会在政策实施过程(或过后)作用于创新主体的行为,引发创新主体行为方式发生变化,此即行为增量。不同于投入或产出增量,行为增量重视企业内部的过程性变化。财务冗余指标对企业行为增量并无实际影响,而企业网络对行为增量有积极的影响。研究发现,投入增量与行为增量之间密切相关。这意味着那些想要改变管理方式的企业愿意在研发上进行持续投入。  相似文献   

6.
中国证监会多次更改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以试图更好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然而,政策效果却偏离其预期。本文以2008年证监会发布的再融资政策为时间分界线,选取其前后实施再融资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基于DID模型,比较分析了政策前后,再融资企业为满足证监会的政策门槛,对企业自身实施的盈余管理的行为方式变迁,揭示了企业基于自身利益考虑,选择其盈余管理方式由传统应计式转向真实盈余管理的内在原因。最后,本文为其政策改进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的组织特征与地理邻近等为群内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优势,但是现实中我国大部分集群并没有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本文在分析集群企业创新优势来源、我国集群企业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通过相应的财税政策体系对集群整体与集群企业个体两个层面进行干预,从而改变集群创新环境、提升创新功能,解决集群企业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让集群企业愿意创新、有能力创新也敢于创新。同时,结合财税政策工具的优缺点,对政策的运用与组合提出建议,旨在形成激励集群企业创新的政策合力。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激励约束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政府要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运用财政、税收、信贷、投资、价格等政策,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9.
高谦 《证券导刊》2014,(13):17-18
近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该意见不仅提出了兼并重组的三大主要目标,还针对当前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的诸多障碍和难题,如审批多、融资难、负担重、服务体系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兼并重组市场环境改善企业兼并重组既是微观层面上企业加强资源整合、实现快速发展、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也是宏观层面上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当前诸多产业陷入严重产能过剩、低水平重构严重及效益低下的情况下,企业加大兼并重组也就是摆脱产业困境的关键。对此政策层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实施后,尽快出台与之配套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是确保新、老税制平稳过渡的有效保障。本文从政策执行的层面,就目前《企业所得税法》实施过程中与旧税制政策衔接的有关"冲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我国946个上市民营企业2011~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效率的相关性问题展开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加剧会显著抑制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宏观层面,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抵御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给企业融资效率带来的负面冲击,但相较于经济低速增长时期和货币适度扩张时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提高企业融资效率的抑制程度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和货币高速扩张时期更强。微观层面,企业资产负债率越低、现金流越大、投资机遇越多,其融资效率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负面冲击越小。最后本文从宏观政策和优化企业自身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构建循环经济的财政金融政策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有力措施。循环经济的实质是对社会总体经济发展模式的重新构建,是对解决资源瓶颈和实现环境友好双重目标的兼顾。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作为直接引导企业、调控市场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励、推进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应通过运用财政税收、信贷投资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最终形成包括企业在内全体社会成员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和氛围。  相似文献   

13.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尤其是财税政策,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起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基础,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投入和环境代价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沈薇 《财会学习》2022,(1):82-84
为了推动国内企业的科技发展,实现通过自主创新的方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颁布了许多的政策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当前最主要的是针对加计研发费用所设置的扣除政策,这一政策也成了当前企业所得税的税基优惠处理方式之一.本文通过结合该政策的条款、发展及含义,总结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运用该政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地方政府对本地竞争性企业财政补贴的行为动机和经济影响 (一)地方政府为本地竞争性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的动机。 我国地方政府对竞争性企业实施补贴可以认为是一种理性行为,地方政府各自有各自的目标,其决策行为并不是盲目的.只是目标取向是否与公共目标一致的问题。其动机主要包含以下方面:(1)地区实施产业发展政策的需要。地方政府是地区经济的管理者和受益者,也具有自己的地区产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在香港上市已超过10年,随着内地经济发展及越来越多企业来港上市,国际机构投资者参股中国企业的热情越来越高,不少基金持有部分中国企业的股权高达10%。这些机构投资者对中国企业选择、增持或减持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试从定量价值、定性价值等企业层面和国内经济政策、经济环境等宏观角度解释国际机构投资者对国内企业的看法及投资行为。最后,我们对香港本地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观感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所得税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占俊华 《会计师》2011,(9):55-56
<正>股利分配是指公司将企业盈利在留存收益与支付股利之间进行分配的行为,公司通常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后,对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进行比较,最终选择一种符合本公司特点与需要的股利分配政策予以实施。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会根据公司的实际状况,采取不同的股利分配方式,如现金股利、股票股利等。此外,由于上市公司部分或全部股份始终处于交易之中,其股东人数和身份并不特定,既有个人投资者,也可能有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因此,在收到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时,不同的股利分配方式、不同的股东身份使得适用的所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冲击、企业风险缓冲与政府政策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什么金融危机冲击会给不同企业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甚至是不同的命运?本文基于"外部冲击→企业缓冲能力→经济后果"的视角构建了企业风险缓冲机制的一般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可以概括为业绩下降(对应于产品市场恶化)和现金流短缺(对应于融资市场恶化)两个方面;微观层面上,金融危机下,影响企业风险缓冲能力的因素包括企业资本结构、资产结构、成本结构、高管背景与政治关联、政府干预程度等因素,企业应通过调整和优化上述因素应对外部冲击;宏观层面上,我们认为,可以考虑通过合理选择政府投资领域、企业打包贷款、设立中小企业基金、改变税收减免方式、促进企业资金周转等方式缓解企业的外部冲击。  相似文献   

19.
鄢强 《中国外汇》2006,(7):71-71
外汇管理政策传导状况 现行的外汇政策传导方式不健全。我国的现行外汇政策的传导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下发文件。二是通过外汇局网站予以公布。三是在报纸上登载。下发文件基本上是金融系统内部自上而下的行为,企业和群众不得而知。查阅官方网站对欠发达区域的企业和群众是可望不可及。通过报纸了解,由于外汇管理政策主要登载在以《金融时报》为主的全国性发行的报纸上,企业很少订阅或不订阅,信息渠道同样不通。  相似文献   

20.
对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的思考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虹 《上海会计》2003,(2):18-19
上海会计 2003. 2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会计分期和权责发生制等规则的运用,产生大量的估算和预计,使盈余数额的确定缺少划一的标准。而盈余在衡量公司价值、计量管理者报酬、纳税和利润分配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者对盈余的确认与披露十分关心。企业管理者对盈余的调节有合法与非法之分。合法的调节,是指当有选择会计政策的自由时,合法地选择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这种调节盈余的行为体现了企业财务管理技术的成熟,可称之为“盈余管理”。非法的调节则是一种蓄意欺诈行为,采用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