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代金融》2012,(10):6-8
<正>热点话题国企应定期晒账本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鼎业律师事务所合作人许智慧认为,国有企业实质上是全国人民的资产,建议国家制定出台国企信息公开条例,定期公开"账本"。公开的内容不仅包括每年经营利润、亏损及上缴国家利润、公益支出,还应该包括人员工资、福利、车辆、招  相似文献   

2.
民政部: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保险业雨雪灾害预估赔款超85亿元,近百家公司净利润增长九成高比例分红热情高,国资委:国企3年内要向社会公开账本,去年土地收入超9千亿元,渣打估计:去年流入中国外汇逾5500亿美元,今年起节假日双休日加班费将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3.
《新理财》2011,(6)
随着预算公开的步步推进,人们看到的除了一本更透明的账本外,还有公开背后的那些故事和那些人  相似文献   

4.
一 国外的国有企业改制运行始于七十年代末并一直延续至今.国外的国企改制实质上是部分国企的非国有化,它引发了不少问题,但也有积极作用的一面,而且相当一部分国家的国企改制取得了成效.主要表现在:1、企业利润大有改善.如英国的13家企业中,除了1家公司利润波动幅度较小,其余12家公司都比过去有了较大改善,个别公司利润创下历史纪录,而且没有一家出现亏损.  相似文献   

5.
财政志     
《新理财》2023,(5):12-13
<正>甘肃多措并举推进预算公开工作,让财政“账本”更加透明甘肃省财政厅贯彻落实中央“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将预算公开工作作为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的“先手棋”,推进政务公开的“重头戏”,不断丰富公开形式、细化公开内容、完善公开模板、明确公开职责、强化公开检查,让财政“账本”更加透明,有效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一是拓宽渠道,让公开信息更“易查”;二是细化内容,让公开信息更“易读”;三是统一模板,让公开格式更“规范”;四是明确职责,让公开工作更“高效”;五是强化考核,让公开理念更“深入”。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府预算公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预算公开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是优质财政管理的重要特征,也是促进政府管理实现经济、效率、效益的重要方法。近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积极推动财政预算公开,向社会"摊开"自己的"账本"。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政府预算公开的现状,分析预算公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政府预算公开的对策和建议。一、中国政府预算公开的现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财政预算经历了由"国家机密、不得向社会公开"到"部分预算向人大代表公开"再到"预算向社会公众公开"三个历程。1951年颁布的《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规定:"国家财政计划和国家概  相似文献   

7.
2009年10月,广州市率先公布了较为详尽的财政预算账本。无论如何,在不少地方刻意抛出模糊化的预算、以过于敏感或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公民合法的财政信息公开申请的背景下,广州市勇于第一个吃螃蟹,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值得我们喝彩几声。  相似文献   

8.
<正>3月5日,《关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预算报告是国家账本,账本里面有时代变迁,有国计民生,有国家"家底"。国家账本的每一个数字、每一笔收支、每一条政策,都叩动着代表委员的心弦,并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企利润大幅增加,国家适时征缴红利,不仅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资本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而且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率。目前,征缴后的国企红利主要流向国企,在体制内循环利用,并没有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根据国企经营目标的"公共性"原则,国企分红应扩大民生分配的比例,还利于民。为此,应逐步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妥善处理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公共财政预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财经资讯     
《证券导刊》2010,(32):5-8
数字前7月国企盈利10967.7亿元利润增速放缓财政部数据显示,1-7月,国企累计实现利润10967.7亿元,同比增长50.1%,7月比6月环比下降11.5%;国企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68697.7亿元,同比增长38.8%,其  相似文献   

11.
完善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企经营的激励机制存在许多缺陷,导致出现优秀经营人才流失、国企经营大比例“犯规”、资产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要完善国企经营激励机制,就要更新观念,不要将国企经营仅仅看作是国家任命的干部,而应将他们视为国家聘用的支薪经理阶层。要完善国企经营激励机制,就要采取市场化任职方式,构筑有效的激励的约束系统,要聘用海外优秀人才到国企任主管,确立国企经营退休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可谓是成就与问题并存,经验与失误共行。但无论怎么说,国有企业的改革为我国国民经济进入繁荣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立下了大功。今天,国有企业改革终于进入了一个实质性阶段,即利润的合理分派阶段。自从1994年的税制改革之后,我国国企的所得税利润就完全留归企业使用,没有向国家进行过分派。在以往大部分国企经营极度困难、难以盈利  相似文献   

13.
<正>预算报告是国家账本。3月5日,《关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账本里面有时代变迁,有国计民生,每一个数字、每一条政策,都牵动着代表委员的心,并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接地气:从"看不懂"到"看得懂"就像居家过日子要盘算好柴米油盐账本,政府也要精打细算理好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账。预算报告被形象地称为"国家账本",也是全国两会人  相似文献   

14.
赵凯 《投资北京》2013,(7):14-19
在国家层面完成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之后,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地方国企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思路需要我们重新关注和审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前4个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6891.3亿元,其中央企为5362.4亿元,同比增长12.8%。地方国企1528.9亿元,同比下降14.7%。从数据可以看出,与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国营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 70%,流通环节的利润占总利润的 8- 10%。据测算,国企一年的采购成本总额约为 1 5万亿元,只要降低一个百分点,一年就能增效 150亿元。可是,许多国企由于没有完善的购销管理制度和相应的监督机制,在物资采购环节上出现严重的漏洞,国有资产大量的流失。所以,国家经贸委于 1999年 4月 1日发布九号令《国有工业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各企业加强物资采购管理,使采购行为公开化,规范化。 国企加强比质比价管理的重要性   亚星集团率先实施比质比价管理,其化工公司 5…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国家审计职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审计结果也披露得更加彻底、全面,一些居庙堂之高的部委、名声显赫的大型国企在财政收支上存在的问题较多地进入公众视野。问题能被发现并公开,比之将问题掩盖起来,这当然是国家治理上的成就,值得"点赞"。但老问题一再重复发生,审了说改,说了再犯,位高权重的领导,行使国家职能的一个个部委,拥有巨额经济资源的国企"有病"  相似文献   

17.
正晒部门决算是释疑而不是存疑,地方政府应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财政透明度。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透明度的不断提高,地方政府被要求向公众公开部门的预决算情况。自广州市于2009年首次把政府部门预算挂网后,全国各地陆续向公众晒三公账本和预算支出。尽管不同地区对当地政府晒三公账本的"质量"评价不一样,但是财政透  相似文献   

18.
《现代金融》2013,(4):56-56
一是对重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采取票决的方式进行,避免“一言堂”、“一支笔”等个别人说了算的现象。二是实行全面的行务公开。对涉及接待费用、拓展费用、公车使用、领导干部办公室装修等公共资源的使用事项,实行定期公开,接受全行员工或职代会的监督和评议。三是干部德勤能绩和廉政建设情况,应由干部本人定期向所在单位公开报告,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和测评,并且员工的测评权重不低于60%。四是对干部的考察提拔任用等一律按照制度、程序来进行,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同时,必须听取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和内控合规等部门的意见。五是各级干部应公开本人及家庭的财产,自觉接受监督。  相似文献   

19.
彭晶 《时代金融》2013,(11):143-144
本文回顾了我国国企利润上缴与分红制度的演变历程,指出确立国企分红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然后结合我国目前国企分红制度的实践效果,从建立并强化分红收缴刚性机制、设计有效地约束机制、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红利支出原则等四个方面设计出我国国企分红制度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相似文献   

20.
7月下旬,国内数百只基金陆续发布了定期报告——二季度报告。基金的定期报告是基金公司向持有人介绍基金运作情况的公开文件,主要包括三种:季度报告,发布时间为每个季度结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即每年4月、7月、10月、次年1月下旬;半年度报告.发布时间为上半年结束之日起60天内,即8月下旬;年度报告,发布时间为每年结束之日起90天内,即次年3月下旬。投资者在各家基金公司的网站上可以找到这些定期报告,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上也刊有这些公开的信息批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