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是世界各国都普遍面临的经济难题,传统的经济模式必然要向着低碳经济模式转变.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特点,对低碳环境下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变,进一步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化工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经济要想得到更为长足的发展,不仅要进行相应经济发展模式的科学化转变,也要充分践行低碳经济对于国家经济的助推作用.只有保证良性生态的经济结构转变,才能有效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体的健康养成.本文对于低碳经济的基础化模型建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强化阐释了中国经济模式在低碳经济促进下良性转变的策略,旨在提升全行业进行经济改良模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辽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续发展的关键。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辽宁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建立有特色的适用性强的减排模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人们向往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4.
当前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共识,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从低碳经济模式的本质出发,对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区域低碳经济未来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寻.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引起了学界和政府的广泛关注.近几年,中部地区各省纷纷探索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河南省要想在中部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有所作为,也必须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以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切入点,提出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包括培养低碳经济发展意识,建立低碳化经济结构,建立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做好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倡导低碳消费模式等.  相似文献   

6.
浅谈高碳经济如何向低碳经济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趋势,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使相应的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从而建立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发展低碳经济是传统经济发展和建立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的需求,企业要向低碳经济的发展模武转交必须树立低碳意识、从技术层面对企业发展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保持企业发展的创新力和持久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双重压力,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分析中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找出了中外低碳经济模式的差异和对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的借鉴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政策工具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碳经济模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低碳经济模式却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本文在综述目前低碳经济政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进而提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9.
宋琴 《时代经贸》2011,(12):53-53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趋势,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使相应的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从而建立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发展低碳经济是传统经济发展和建立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的需求,企业要向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转变必须树立低碳意识、从技术层面对企业发展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保持企业发展的创新力和持久力。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继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后的高阶经济模式,是产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中又一次质的飞跃.连云港具备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利条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必须充分考虑国情、市情,依托地域和资源禀赋优势,开创具有连云港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是新的一种经济的发展模式,其建立在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基础上,强调的内容是排放较少温室气体获取较大经济产出,目前这种经济模式普遍得到认可,影响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尤其是中国。我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国,在逐步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但也有一些潜在的优势。我国既要有效解决这些制约因素,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潜在优势,并提出有关策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从而使得我国真正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发展。本文重点探讨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社会经济模式,由于发展低碳经济前期需要加大成本投入,成本问题使得低碳经济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和挑战。试从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成本角度,对低碳模式下企业成本进行分析,并考察其战略成本管理的可行性,构建企业成本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当前低碳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潮流,低碳消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低碳消费模式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政策。河北省作为工业占主导的省份,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消费模式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河北省在发展低碳能源,建设低碳城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低碳消费模式的构建。但是还面临着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过大、低碳产品和技术研究能力低等困难,为此,文章提出河北省应主要从提高理论自觉、完善政策制度、引导资本流向、构建低碳产业链、转变"消费主义"消费模式等方面来促进河北省低碳消费模式的构建,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世界各国先后掀起了推行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浪潮。我国亦推出了若干措施,大力发展这两种经济模式。今年的“两会”也对其倍加关注,会议一号提案的第一个问题就要求厘清两者的关系,明确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的核心要求、实现方式和战略目标,并将之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5.
高碳经济如何向低碳经济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全球性焦点问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在应对措施上,以开发清洁能源、新能源和节能减排产业等为基本内容的绿色产业革命正在悄然兴起,展现出向节能低碳经济转变的良好势头。其中,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如何向低碳经济转移是关键。文章将传统经济模式定义为高碳模式。首先概述高碳经济与低碳经济,对二者的构成指标进行分析;然后对两种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别从产业层面、机制层面与社会层面三大方面予以分析,找出二者不同之处;最后对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进行研究,指出应以产业结构转变为先带动其他层面,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目标,低碳经济更是为响应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一项非常具有可实施性的经济发展模式之一.与此同时,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世界能源又相对紧缺的情况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更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重要问题.汽车的尾气排放以及燃油消耗等更是气候恶化的一大重要原因,那么如何让汽车行业的发展响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汽车行业又如何面对低碳经济模式下的营销风险,本文将会做出简单论述,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江西省作为中国欠发达地区怎样实践这一符合国际价值理念和趋势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介绍低碳经济模式的内涵,然后分析江西省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就江西省如何根据自身状况实现低碳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将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文章从构建区域低碳经济模式的本质要求出发,相应地找出我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探寻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从而为相关的宏观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下我国草根环境NGO与政府协同关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战略选择,这在客观上有助于草根环境NGO逐渐从边缘走向前台。一方面,低碳经济为我国草根环境NGO扩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又使其与政府关系的演变出现了新的契机。低碳经济下草根环境NGO与政府的协同关系模式为:通过相互合作发挥二者的优势,运用竞争机制保持各自的独立,最大程度地实现环境治理系统中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稳步发展,以期真正实现向低碳经济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世界科技革新的要求,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低碳经济与高消耗、高排量的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低碳经济是碳排放量、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最低的一种绿色经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必然选择,下面主要详细进行分析如何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