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搜索方式,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体现.本文从"人肉搜索"形成的原因入手,结合社会调查,分析"人肉搜索"对于公民隐私权的侵害状况,从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的平衡中寻找"人肉搜索"法律规则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言论自由在很多国家被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写入宪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赋予其一国最高的法律保护。20世纪末以来,网络开始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新平台并开始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学习方式,这给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网络社会中的言论自由以及政府的监管治理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从言论自由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国网络社会中的言论自由以及对现阶段政府治理手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出对于政府治理网络社会中言论自由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微博:站在法律的断桥上——言论自由与名誉权保护之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是一种区别于以往任何一种网络传播方式的新型网络传播媒体。以微博为代表的私媒体时代,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尽管微博戴着"个人空间"的帽子,却已不单单是私人领域那么简单。微博在带来话语自由的同时,也频频触及法律和伦理道德底线。"中国微博第一案"体现了因为微博而引发的言论自由权与名誉权的冲突。根据"权利的相互性",在保护一种权利的时候,实际上必然侵犯另一种权利,所以应该对言论自由和名誉权进行合理配置,以求得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搜索方武,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体现。本文从“人肉搜索”形成的原因入手,结合社会调查,分析“人肉搜索”对于公民隐私权的侵害状况,从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的平衡中寻找“人肉搜索”法律规则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迅速发展,除了传统媒体外,众多网民使用各种自媒体发表个人言论.由于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的特点,因网络侵犯名誉权或隐私权所造成的后果也严重的多.自媒体就是给公民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表言论的平台,个人的言论自由与他人的权益有时往往会形成利益博弈,在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要给予其必要限制,而限制条件与主体的身份及环境的不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6.
彭俊 《经济研究导刊》2008,(17):108-109
垃圾邮件的泛滥日渐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它与公民宪法性权利之间亦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大量垃圾邮件充斥在网络用户的邮箱中,浪费了用户的时间,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监管体制。在对垃圾邮件的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主要围绕垃圾邮件与公民的隐私权、言论自由的关系,作出尝试性的宪法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近年来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新闻侵害名誉权官事屡屡发生,由此而引发的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很值得探索。 随着法制的逐步健全和公民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权利主体行使权利时相互冲突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任何权利的行使都不是绝对的。如果行使自己权利不当而造成他人合法权利的损害,就必须追究法律责任。新闻侵权问题就是由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自由权与其他人的人格权等发生碰撞而产生的。 新闻侵权问题是如何构成的?公民的名誉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名誉权的核心是社会评价,公民享有获得他人对其进行客观公正评价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害主要是贬损特定人的社会评价。根据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人肉搜索"在网络上盛行,它作为一个力量巨大的新生事物,我们对它的使用应当趋利避害,不能单纯的为搜索而搜索,我们应当将"人内搜索"定位于公民手中的舆论监督工具,用它净化我们的社会道德环境,用它支持我们党的廉政作风建设,而不应将"人肉搜索"用作恶摘、丑化等不正当、损人不利己的恶性工具.我们相信立法机关有能力也有魄力将"人肉搜索"规范为"善良风俗的武器,歪门邪道的噩梦".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各国网络舆情相关立法为理论基石,以我国网络舆情发展状况为时代背景,探讨我国网络舆情的立法现状。文章认为网络舆情的表达自由是公民在网络空间中享有的宪法性的基本政治权利,当且仅当网络舆情表达自由权利的行使与社会公共利益或其他权利相冲突时,才能对其予以限制。当社会利益、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发生重叠或冲突时,应把社会公共利益优先作为解决利益冲突和法益权衡的指导性原则。网络舆情虽然至关重要,但不能成为是非公正、案件判决的唯一标准,更不能成为政府立法决策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10.
福利国家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公民的需求息息相关.二战后,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附属品——非商品化的发展,出现了公民的社会权利意识,统治者集团为了建立自己的权威,承认公民的社会权利,强化国家的福利功能,最终形成福利国家.但随着福利国家出现危机,后社会权利理论的出现,从强调公民个人的社会权利意识到强调公民的责任意识,福利国家开始向有条件和工作取向的福利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民是一个现代概念,是政治概念和法律概念的统一体,更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我们要建立的现代化社会,本质上就是公民社会。如果没有公民意识的确立,所谓的现代社会制度也只能是一种不健全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类带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政治参与正日益成为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网络政治参与对于改善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手段、提高公民政治表达的自由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然而,网络在以其独特的技术特性推动网络政治参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趋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应对网络政治参与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时代,公民出于隐私或大数据依赖等原因,其网络资金账户一般仅为本人知晓,一旦本人发生意外,该网络财产权就会陷入永久"被遗忘"的状态,现有法律制度对此难有作为。无权利则无救济,被唤醒权的出场不仅是权利理论进化之使然,更是国家互联网金融战略实施的必然推论,它不是个人信息权,而是信息财产权,由权利主体、内容和客体等权利要素构成。被唤醒权的实施,既要立足法律责任的严格追究,也要注重法律激励的人文促进,以权利的落地回应对被唤醒权的种种质疑,藉此建构网络金融命运共同体,实现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公民财产保护的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2006,(6):37
对企业公民的号召由来已久,就是要提倡企业公民不但要有公民的权利,同时要履行公民的义务.  相似文献   

15.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公民基本生存权利的主要内容,其实施原则主要以公平优先,同时注重效率.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救助的公平和效率损失也经常是同时发生的,公平和效率的损失造成了社会救助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对受助者不利.  相似文献   

16.
刘柏  卢家锐 《财经研究》2018,(5):97-108
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司究竟是真心实意的"好公民"还是表里不一的"好演员"?文章基于业绩预告视角,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声誉与行为背离的异象.研究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越佳,发布业绩预告的概率越低,初步表明我国很可能存在企业社会责任背离的"好演员".进一步的实证表明,在发布业绩预告的企业中,企业社会责任评分越高,业绩预告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也越高.这表明发布业绩预告且履行社会责任好的企业是真心实意的"好公民".文章的研究表明,业绩预告行为有助于利益相关者甄别履行社会责任好的企业是"好公民"还是"好演员",也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和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17.
一、创建有助于公众参与的社会、文化环境 公众的规划参与权归根结蒂就是一种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问题也就是一个行使公民权的问题。所以要使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得到有效展开,首先要培养公民懂得去行使公民权和怎样有效行使公民权。  相似文献   

18.
西方产权理论对产权概念范畴的界定并不完整,仅仅将其界定为法权上的权利束,忽视了不同产权主体之间背后的权力对等关系.这一不清楚的产权概念界定随西方产权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中国后被用于中国国企改革,使得改革中所谓的"产权清晰"成了一个"不清晰"的"清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将产权混同为所有权,把所有权定义为依法享有的对自己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把产权定义为包括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一组权力束权利,二者都是权利束,且没有了差别.这样,建立在混乱的产权范畴基础上的所谓"产权清晰"就是将公有制化为私有制,大肆化公为私,给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带来损失.因此,清晰的产权范畴界定不仅是理论上的需要,也是实践发展的需要.根据马克思产权理论,本文受"马克思定理"的启示,提出一个科学完整的产权范畴,即产权是权利和权力的矛盾统一体,包括法权属性上的权利和经济属性上的权力.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公民权利的完善和保护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法治和民主化程度的标志。有权利必须有救济,国家不仅要通过法律使公民拥有属于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制定完备的权利救济法律制度来保护公民已取得的权益。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为社会道德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历史机遇,切实提高认识,不断探索实践,将社会道德建设的出发点、着眼点、落脚点定位在"人"上,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动公民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社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公民素质,提升地域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素质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