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1],男性婚姻挤压这一现象逐步凸显.乌鲁木齐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这个问题也被逐步重视.本文通过陈友华单身婚配性别比计算方法和出生性别比计算婚姻挤压的方法等两种研究方法证实了乌鲁木齐男性婚姻挤压的存在及严重程度,分析了婚姻挤压的影响,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洁  李晓换 《时代经贸》2012,(16):71-7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男性婚姻挤压这一现象逐步凸显。乌鲁木齐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这个问题也被逐步重视。本文通过陈友华单身婚配性别比计算方法和出生性别比计算婚姻挤压的方法等两种研究方法证实了鸟鲁木齐男性婚姻挤压的存在及严重程度,分析了婚姻挤压的影响,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藏族农奴制社会婚姻市场的历史入手,结合实例,探讨了藏族农奴制社会女性婚姻挤压的原因、后果。结合近年来藏族婚姻挤压逐渐缓解的状况,对比中国当代婚姻市场男性挤压日益严重的现状,预测了藏族婚姻市场未来的变化趋势,对如何化解中国未来婚姻市场的供求矛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口婚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表现形式之一.除承担着人类繁衍这一最基本职能外,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婚姻结构与社会经济、文化与生活方式等有着内在联系,特别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逐步完善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婚姻模式也随之改变,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结合文献梳理,提出了人口性别比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运用相关数据进行检验。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数据中既存在女性的漏报瞒报,也存在男性的漏报瞒报;1949年以来中国总体人口性别比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关系不对应;婚姻挤压由于存在连续性,靠扩大婚龄差无法缓解;男孩偏好是个文化观念问题,更是个社会结构与制度问题;当前独生子女政策正面临考验;人口调查与数据分析中还存在值得认真面对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上世纪70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出生率大大下降,高人口红利、 改革开放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在短暂的人口红利过后,中国迅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口增多的同时男女性别比也出现问题,男多女少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婚姻挤压、 不稳定因素增加等社会问题的出现,那么性别比失衡出现的原因及目前放开二胎政策会不会对这些有影响?我在下文内将大致论述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口婚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表现形式之一。除承担着人类繁衍这一最基本职能外,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婚姻结构与社会经济、文化与生活方式等有着内在联系,特别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逐步完善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婚姻模式也随之改变,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适婚人群性别失配背景下能否厘清婚姻挤压对住房市场的影响效应是政府调控有效、青年家庭幸福的关键问题。采用改进的方法测度2005年至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婚姻挤压水平,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刻画不同分位点下婚姻挤压对住房市场的非线性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方法识别婚姻挤压和住房市场在空间上的联动响应。结果表明:(1)除最低分位点外,各个分位点下婚姻挤压对住房价格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高房价城市对房价的刺激作用比低房价城市更大。(2)城市婚姻挤压和住房价格均存在正向的空间依赖性,莫兰指数分别呈“波浪”型和“倒U”型变化趋势。绝大多数城市的房价和婚姻挤压表现出了“高-高”或“低-低”集聚模式,局部空间格局相对稳定。(3)婚姻挤压加剧刺激了本地住房价格上涨,同时也会因适婚人口、资金等要素流动对邻近城市房价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并家婚姻是流行于苏南农村的一种婚姻形式,发生于独生子女家庭之间,针对并家婚姻与普通嫁娶婚的不同,本文探讨了苏南农村婚姻形式变迁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宏观经济角度探讨了人口流动状况对并家婚姻的影响,以及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模式对个体家庭财产继承功能的作用,围绕着家庭财产的保存和传递,并家婚姻是人们在婚姻形式上进行的自主变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域辽阔,与我国国土接壤的国家有14个,由于地域的特殊性,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跨国婚姻.本文首先根据实例对跨国婚姻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分析了跨国婚姻的大范围发展对边疆民族社会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婚姻教育是帮助人们认识婚姻的内涵和特点、提升解决婚姻问题技能、增进夫妻亲密关系的教育活动。婚姻教育在中国的发展,需要明确基本原则和推广措施两大问题。婚姻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可靠可信、两性心理特性和共性并重、体现中国特色、合理分类、以婚姻的内涵为核心、实证分析。婚姻教育的推广措施包括:把婚姻教育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完善婚姻教育的法律依据、全国妇联牵头、社会协同和多方参与、公益化和商业化并举并重。  相似文献   

12.
陈卫  李敏 《经济学(季刊)》2010,(4):33-37,5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出现了迅速、持续增高的现象和趋势,这对未来中国人口的发展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性别比方案预测我国人口未来百年的发展状况,考察出生性别比偏高对人口总量、出生人口规模、总人口抚养比以及婚姻市场的性别比等产生的影响。出生性别比偏高会降低出生人口规模、加速人口老龄化以及造成婚姻挤压等人口后果。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男女性别结构失衡的条件下,男性在婚姻市场上竞争激烈,因此男性会以购房来提高其在婚姻市场上的竞争力.那么,男性为婚姻而购房是否会推高房价呢?从中国男女性别结构失衡的角度并采用2005-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性别结构失衡会推高房价,且性别结构失衡是通过加剧婚姻挤压而推高房价的.进一步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受教育水平对性别结构失衡与房价正相关关系具有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婚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以两性结合为特征,是男女两性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婚姻方式也不断发生变迁,而由此产生出的一系列道德关系和道德责任也会因社会制度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改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的婚姻道德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婚姻道德应该提倡以追求幸福为目的的婚姻,应该坚持自由原则,以爱情为基础,不提倡婚前性行为;婚后夫妻双方更应该坚持互爱、平等、自由的原则,正确看待离婚问题,离婚后也要遵守相应的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5.
婚姻无效制度是对婚姻关系是否有效成立提出异议的一种救济制度。该制度的建立使我国的结婚制度更加科学、完善。而我国《婚姻法》又同时规定了可撤销婚姻制度,但从世界无效婚姻立法发展趋势看,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正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为了更好地把握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有必要取消可撤销婚姻制度,仅保留无效婚姻制度,将可撤销婚姻制度包含在无效婚姻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婚姻的历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限制婚姻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不同期代根据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有着不同的规定,有些限制保证人口繁衍的需要,有些限制保证社会稳定,促进农业生产、生活等都起了积极作用,当然也有不合理之处。纵观各朝代对婚姻的限制,对了解当时社会文化等有一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时代的镜子。婚姻家庭的历史,实际上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缩影。而用于记载婚姻家庭制度变迁的便是婚姻法。婚姻法即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对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调整,涉及到男女老少、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除了婚姻法,没有哪一部法律的修改和催生会如此万众瞩目和众说纷纭,这不仅是因为婚姻法与每个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千家万户的生存质量有关,还在于婚姻法是一个时代变迁和社会文化转型的晴雨表。即使在当今社会,封建纲常礼教的枷锁也未从女性的身上彻底脱去,在婚姻之中,女性的权利仍未得到合理有效的保障。而在我国现有的婚姻立法制度之中,妇女权益的保证也未得到充分体现。现如今,我国的婚姻立法,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紧张-应对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性别失衡背景下未婚男性农民工心理失范的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应对资源对面临婚姻挤压的未婚男性农民工心理失范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应对资源可以独立于成婚困难对未婚男性农民工心理失范具有直接的增益效应;部分应对资源对未婚男性农民工的心理失范的影响具有中介效应,应对资源会通过影响成婚困难的感知而影响未婚男性农民工的心理失范;参与同乡会可能会增加成婚困难感知的概率从而对未婚男性农民工心理失范产生负面影响。挑战了社会资源作为缓冲器的主流观点,应对资源的影响具有二元性。  相似文献   

19.
崔巍 《经济师》2010,(5):76-77
我国立法对事实婚姻的取舍经历了从绝对承认、不承认以及相对承认的一波三折,实质上反映了事实婚姻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背景。事实婚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不等同于非法同居和非婚同居。文章认为在区分非法同居和非婚同居不同法律效力的基础上,应当在立法上承认事实婚姻,对不同状态的事实婚姻分别规定其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婚姻法》是从法律的角度约束和规定了以婚姻关系为前提的一系列行为,包括适婚年龄、离婚后的财产划分等,避免在婚姻关系结束以后产生纠纷.但是,《婚姻法》并没有向《公司法》和《合同法》一样,给出婚姻在法学上的绝对概念.因此,本文对婚姻在法学上的概念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