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可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本文以陕西太白农商行为例,研究了农村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发现:农村贷款需求匮乏,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诚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是农村金融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对策为: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争取政府扶贫支持和风险兜底,建设农村信用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排斥的客观存在决定了金融扶贫效能对精准扶贫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金融扶贫效能的四个影响因素.同时基于博弈视角,构建政府与金融机构委托代理模型,证明在长期博弈过程中,政府通过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金融机构扶贫效能的监管,可以实现混合策略均衡和聚点均衡.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平凉市是一个地处西北的经济欠发达市,辖区4个县属于国家级六盘山特困片区.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平凉市金融部门就提升涉农金融供给的有效性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本文通过对其工作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就当前扶贫攻坚背景下改善农村金融供给提出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普惠金融既注重资金的投入效率,又注重资金的风险防控,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服务成本高,金融供给难以满足公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二是金融扶贫对象识别出现偏差,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度不高;三是普惠金融组织的职能定位不明确,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四是普惠金融组织风险防范不够,资金融通渠道狭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制度的约束;五是贫困农户内生动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提供方式,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构建普惠金融精准扶贫风险防范机制;瞄准扶贫攻坚的五个关键领域,精准发力;选择适合中国的普惠金融精准扶贫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凤兰 《经济论坛》2006,(8):121-122
一、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变革和金融创新的强有力推动下,我国金融的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就金融发展的地域结构看,城乡金融发展很不协调且呈加剧之势,农村金融被严重边缘化,农村金融抑制现象严重,金融二元结构特征十分突出。重构我国农村金融应该遵循金融的客观规律,从我国实际出发,构建政府指导下的,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以及其他非正规金融组织等多种组织形式相互竞争、协同发展的混合型的农村金融体系。按照这一改革目标要求,应该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1.…  相似文献   

6.
金融扶贫体系的建设是当前世界各国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有效措施,他的服务对象是那些具有生产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农民.我国的农村金融扶贫体系已经实施多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农村的贫困水平,但是整体来看,脱贫率仍然不高,同时也存在一些体系构建方面的问题,使得金融扶贫的工作并没有完整的发挥出来.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小额信贷为主;构建风险防范机制和金融创新、社会保障三项措施来完善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扶贫体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农村金融科技创新持续发展,新的农村金融业态重塑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模式得到快速提升.但受到农村金融市场条件的约束,中国农村金融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金融产品环节的创新,而缺乏对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架构和农村金融产业链的创新.因此,农村金融科技体系规模仍然较小,并未真正实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此,文章基于农村金融特征,依靠平台资源整合能力,以协同理念发挥各金融主体优势,创新农村金融科技体系,以实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目标.同时,针对农村金融科技创新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金融风险,分别从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框架、监管模式及监管技术等方面提供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8.
以市场化为导向解决西部农村金融抑制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西部农村资金需求抑制和供给抑制问题更为突出,其直接表现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农村金融的市场化取向和完善政策性金融扶持双管齐下。农村金融市场化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经济(生产和消费)的市场化是农村金融得以发展的基础,正规金融面临的金融抑制问题将迎刃而解,民间金融也会在日益完善的市场环境下走向正规;二是农村正规金融应摆脱杯水车薪的扶贫补贴模式,以市场化为导向实现财务的可持续性,这个问题将与普惠制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小额信贷问题结合起来。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国家必须扶持,从金融角度看就需要有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作为市场化、商业化金融运作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叶开宗 《当代经济》2010,(10):34-35
由于长期受到政府"抑制"的作用,我国农村金融结构体系不合理,发展滞后,已难以服务和满足于"三农"的发展需要.面对当前"三农"发展新形势,我国主要面临"供给型"金融抑制.于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前景将主要在于金融机构体系的合理构建和金融服务的完善创新.构建一个真正服务"三农"的金融组织体系,既是服务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效机制,也是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使农村金融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成因及其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抑制,农村金融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致使金融支农绩效水平低下,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加速进程。与已有较多文献不同的是,本文将分别从金融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层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困境进行统计描述,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金融支持的规模、结构及效率与同期全国和城镇水平相比都较为滞后。同时,本文认为导致农村金融发展滞后成因主要有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一刀切”式的金融政策、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偏高以及现有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不断萎缩,最后在此基础之上寻求了四点破解途径,即逐步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水平、实行有差别的金融政策、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不断提高自身经营绩效并加强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下,为了满足农村生产人员对金融产品的差异性需求,需要利用金融科技对农村金融产品进行优化升级,同时使其满足农业人员的发展需求,农村金融的改革工作缺乏内动力,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降低农村金融在发展过程的不可控风险因素.运用金融科技可以提升金融服务工作的精准度,促使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可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立军  湛泳 《财经科学》2006,83(4):53-60
大多数研究表明,中国整体金融发展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它们均未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视角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研究.本文从农村自身经济金融发展层面出发运用1978-2004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资金的不断外流和非正规金融的不规范发展,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现实的出路是遏制农村资金外流,提供更多的农村正规金融资源;规范非正规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3.
温涛  向栩 《经济学家》2024,(4):56-66
农村金融服务亟待创新以有效满足农业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当前,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性、便利性、可得性明显提升,已经具备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能力,但还需进一步突破微观机制与渠道缺陷、服务体系内部不均衡、外部融资溢价、城乡“数字鸿沟”明显、创新能力不足和统筹施策不力等薄弱环节。农村金融以创新姿态服务农业强国建设,需加快从“扶贫金融+普惠金融”到“普惠金融+产业金融”、从银行主导到“银行+市场”双重主导、从支持生态扶贫到服务乡村绿色发展、从信息孤岛到开放型信用信息平台、从传统金融扶持到金融科技赋能、从发展激励到统筹发展与安全六个方面进行路径创新,实现“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力机构”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4.
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提出金融深化以来,该理论逐渐发展成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在对金融深化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金融抑制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相应提出我国农村金融深化的一些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项目数据,构建了影响农村金融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对中部省份的农村金融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作回归分析。分析表明,中国中部八省农户选择金融资源主要受到户主的年龄、性别及所经营的主业的影响,而家庭赡养老人与供养孩子上学的负担、家庭金融资源存量、从事副业的情况不是影响金融资源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增强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强大支持.在宏观层面,应科学拟定农村金融发展总体规划,构建强有力的农村金融发展政策支持系统.在微观层面,应构建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支持机制、金融组织机制、金融服务机制、良性金融生态机制、金融科技支撑机制及金融保障机制,使农村金融体制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17.
陈旖柠  苑莹  辛立秋 《当代经济》2018,(13):110-112
近年来,普惠金融的发展逐渐受到党和国家的广泛关注,成为十三五期间最为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发力点,是实现扶贫、脱贫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根据金融机构与服务的具体情况分析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同时介绍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的贫困状况,指出黑龙江省在发展普惠金融的进程中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在健全普惠金融体系的基础上,规范民间借贷行为,防控潜在风险,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普惠金融的精准度与覆盖率.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7,(8)
农村互联网金融是基于大数据、电商平台、P2P等互联网技术,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状况,实现资金融通、信息交互等功能的金融形式,是一种将"互联网+金融+农村市场"三者结合的创新模式,其应用方向主要为农村资金借贷。而甘肃省作为国家扶贫战略的重点实施对象,其扶贫资金往往不到位,扶贫对象识别有误,以致精准扶贫效果不佳。文章基于甘肃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通过农村金融供求角度分析,并结合当下归纳为四类主要模式对比,分析得出各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最后总结甘肃省农村金融产品服务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互联网农村金融和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的具体对策,以形成农村金融扶贫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生态恶化的现实,已成为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何改革和发展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不仅仅需要关注正规金融的产品、制度和基础设施,也需要关注长期隐藏在地下的金融形式——民间金融形式。农村民间金融与农村金融生态的关系是相互的、辩证的;一方面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依赖于农村金融生态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民间金融的适度发展将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农村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世界金融理论界关于农村金融存在多种流派,我国学术界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也多有争议。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走的是准入管制之路。历经曲折,2006年监管层准许微型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这是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选择。今后,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一方面要改造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这"三驾马车",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微型金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