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静春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1):119-123
以安然事件为起点的一系列财务和金融欺诈闻使不少人因此批评美国的制度危机,但我认为,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促进经济增长的努力会从实际结果上增加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这是经济增长的一个两难选择。面对“非理性繁荣”带来的经济后果,美国的经济政策只能再一次做出艰难调整。由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技术创新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可以预计,在经济政策做出适当的调整后,我们仍将看到它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 相似文献
2.
新疆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新疆教育现状,对新疆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利用灰色关联理论与方法,计算反映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系数,提出增加教育投入,加快新疆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1953-2002年间经济增长和科技投入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科技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表明科技投入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7.5%。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省312家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企业R&D投入、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D投入与企业经济绩效显著正相关;新产品产出能力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在R&D投入与企业经济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新产品产出能力的中介效应明显高于发明专利;尽管R&D投入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两类专利申请量并不是R&D投入与企业经济绩效间关系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利用1989—2009年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数据,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某种均衡关系,且R&D投入促进了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对R&D投入的拉动作用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既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又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影响技术创新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或保护过度都会阻碍技术创新,因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只有与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和水平相适应,才能真正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利用2000-2009年我国内地28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是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坚定不移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而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资本。对山东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科技投入没有明显增加地区GDP,而地区经济增长却带来了科技投入增加。结果表明,虽然山东省增长方式有明显转型特点,但依然偏粗放型增长。分析了科技投入不能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因,提出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科技进步的支撑,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并与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本文从科技投入的层面,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经济增长历来就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资本、技术进步、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等。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之后,关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研究逐渐拓展。各国学者分别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对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论证。20世纪80年代后,卢卡斯、罗默将人力资本作为内生的经济发展要素纳入了经济增长模型,建立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使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成为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重点逐渐向科技转移。因此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是增强各国经济水平的有效途径,能有效促进产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加大科技投入,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突出科技投入的重点,优化科技投入项目结构,改革和创新科技投入机制,改革科技投入环境,强化科技法律环境,重视科技队伍的建设,培育科技中介组织,明确科技投入责任,加强科技投入管理。主要围绕中国当前科技投入的现状分析科技投入与产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1.1技术创新的含义技术创新(Innovation)首先是由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mpter)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他认为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以下几种形式:①引进新产品;②引用新技术;③开辟新的市场;④控制原材料的供应来源;⑤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其中前两项大致相当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提法很多,我国有的科技专家归纳为:技术创新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中产生,经过技术获取(研究、开发或引进技术)、工… 相似文献
12.
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特点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国有企业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必须抓住技术进步这个环节 ,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增加品种 ,改进质量 ,提高效益 ,使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14.
要素投入、技术进步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单纯依靠要素投入规模增加推动的经济增长难以保持持续性。运用OECD推介的增长核算方法,对我国1995-2007年的经济增长要素贡献进行估算,指出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更大程度上是依靠投入要素的增加,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论技术创新扩散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而一项技术创新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创新本身,而在于创新的扩散,技术创新只有扩散,才能够创造出规模效益。本文主要探讨技术创新扩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1991-2014年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进行实证研究.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得出财政教育投入、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有着均衡关系的结论,进而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据此,针对目前我国在财政教育投入和科技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灰色相对关联度为工具,结合我国1998~2003年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经费支出)、科技活动人员数和GDP数据,实证分析了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结论表明:R&D经费支出和科技活动人员数与经济增长有正的相关关系,且科技人员投入对经济增长起着更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尤其是科技人员的改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区域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明喜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12):66-71
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实证分析发现:科技经费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对产业经济增长有显著作用。进行区域科技投入与产业经济关系聚类分析可把我国分为三类典型区域。对于第一类地区,科技经费投入,尤其是R&D经费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效率更高,在该类地区应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对于第三类地区,R&D人员全时当量对第一产业的投入效率更高,在该类地区应加大科技活动人员的投入。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R&D投入及其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94—2008年安徽省R&D经费投入与GDP总量的数据,运用ADL模型并结合滞后效应的概念,对安徽省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以AIC信息准则、SC信息准则作为选择最优滞后阶数的判断标准,对R&D经费投入及经济增长两个变量的滞后期进行估计并测算。结果表明:安徽省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但R&D投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投入最少,而其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却最大,实验发展投入最多,而其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却最小,从而导致R&D投入分配效率低下,长期甚至可能无效率。 相似文献
20.
经济均衡和收敛理论所预测的经济增长收敛远景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长差异日趋扩大的现实世界构成强烈反差.文章认为国家间经济增长的长期差异,不能完全用稳态的收敛线性概念来解释.技术创新、转移和扩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最终使经济增长过程表现为相对于时间的非线性过程.通过对包括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内的30多个国家panel数据的实证分析,较好地验证了理论预期.结果表明:创新、扩散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同,两者对比力量的最终结果是不确定的.国家间经济和技术的差距的长期发展趋势不一定是缩小,而是收敛和发散交替存在的非线性过程.这一结论对中国这一经济赶超型国家的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