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随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向超前消费转变,网络贷款逐渐成为大学生缓解资金短缺的重要方式.大学生对网贷认识不清、网贷平台自身经营不规范、政府和社会对网贷平台监管不到位导致网贷市场混乱无序,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财经意识;督促网贷平台保持行业自律;加强政府和社会对网贷平台的监督,促使大学生网贷市场规范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主学习是人才能力结构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近年来,网络平台的应用已逐渐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和有效延伸.借助网络平台,强化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了基于网络平台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兴起的P2P模式在大学市场逐渐升温,校园消费贷款(下文简称校园贷)作为新兴的信贷模式在运行中不免产生诸多问题,对校园贷的研究可以客观综合定义其真实意义与影响,并揭露隐藏在其背后的风险与陷阱,以此有助于该模式问题的解决和风险的规避,保护作为该模式中消费者一方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网贷平台的兴盛,大学生使用得也越来越多,随之产生的问题也已经成为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以四川工商学院眉山校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网贷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大学生网贷的基本情况、认知情况、对网贷看法和大学生网贷消费行为的综合分析,试图描述出关于大学生网贷现状的情况,并根据现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2016年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一系列政策发布实施,网贷业野蛮发展的时代走向终结,P2P网贷总体向好、风险下降,逐步回归理性.本文拟对我国P2P网贷行业的主要风险予以解析,并结合《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监管法规对商业银行与P2P网贷平台合作过程的风险防范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P2P网络贷款(peer to peer lending)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对弥补传统金融行业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及个人融资需求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情况下,其在资产的增值保值方面应用前景广阔.本文首先就国内P2P网贷特点、国内外主要网贷模式和行业现状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有利网这一网络平台案例,对该平台运行机制、安全保障措施和风险规避与防治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风险防控建议,以期该行业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朱婕妮  罗获发 《当代经济》2017,(36):148-149
在大学生旺盛的消费需求和单一的资金来源这一矛盾下,针对大学生的网贷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在其蓬勃发展的背后,网贷行业法律体系不健全,监管不严等问题不断涌现,使得当前网贷行业乱象迭生,遏制了大学生网贷使用意愿和网贷行业发展.我们通过对嘉兴学院学生的研究分析,得出了影响大学生网贷使用意愿的影响,并以此为例,多角度对整顿网贷行业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校园网贷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高校涌现,但同时女生裸贷、学生跳楼等新闻事件的频发,引起各方关注.本文以三峡大学为调研区域,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分析法等对宜昌市三峡大学大学生进行调查,揭开校园网贷的黑幕,对校园网贷进行风险分析,并对大学生网贷提出一系列建议,增加对校园网贷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9.
本刊记者 《商周刊》2014,(18):64-65
P2P这个有些生僻的词,最近逐渐占据公众的视野。Peer to Peer,网络借贷,是指个人与个人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借贷。不过,这个诞生于英美的概念,却完全被染上了中国"特色"——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使得P2P市场上借款人以中小企业为主。越来越多的人正蜂拥而至:据网贷之家、网贷天眼两家业内论坛的数据显示,全国的P2P平台数量由2012年底的240家飙升到2014年上半年的近1200家,上半年行业成交量达到818亿元。更有20余家A  相似文献   

10.
李燕燕 《当代经济》2016,(36):50-51
在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成熟下,社交网络平台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人们习惯在相应的网络平台上进行购物,随着网络购物的比例逐渐增加,这使网络营销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结合社交网络的主要特征,对社交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市场营销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自银监会对银行类金融机构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进行管控后,信用卡消费逐步退出校园金融市场,校园借贷市场重新走向空白。信用卡的停办加上互联网消费的成长,网络借贷的金融消费方式得到飞速发展,其进入校园后,高校"校园贷"也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校要增强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政府要规范校园贷平台监管,对"校园贷"进行有序引导,促进校园贷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不良“校园贷”再次成为监管当局整治重点,对不良校园贷乱象社会各界多有讨论,但极少有观点聚焦其中借款的大学生合法的金融消费权益.本文拟从金融消费者保护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作为金融消费者应享有的合法权益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大学生权益保护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校园贷问题日益突出,对学生的校园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干扰,是高校大学生管理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并且通过媒体报道出来的各类校园贷实际案例,我们认识到了校园贷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危害深远.因此,本文以高校大学生校园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校园贷危害的表现以及危害原因的深入分析,从学校和政府的角度就校园贷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互联网是目前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金融业也在紧跟时代发展的部分,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金融体系中,P2P网络借贷平台一直是最重要也最受到社会关注的项目.随着其的快速发展,广泛占领市场,P2P网贷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对P2P网络接待平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发达的背景下,诞生了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网贷模式-P2P网贷,这种网贷就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点对点的借贷平台,并且P2P网贷模式在目前的市场上使用呈现出爆发式趋势发展,仅国内就有几千家P2P网贷平台.由于在互联网领域有一定的广泛性和隐密性,所以,在金融监管工作上一定要采用合理的方式,才能促进互联网金融网贷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以下文章就对我国的金融监管和P2P网贷的发展和异化进行分析研究,提供出有利的理论依据来促进P2P网贷金融监控在我国的发展支持.  相似文献   

16.
田蓉  王杰 《经贸实践》2016,(8):11-12
P2P网贷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借贷模式,是民间借贷的新方式。P2P网贷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国内监管机构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的缺失,致使网贷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备受争议。本文通过对P2P网贷的发展特点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国外网贷平台的监管经验对我国P2P网贷平台监管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普惠金融致力于提供多层次、多远的金融产品,满足社会各个层次用户的需要,惠及排斥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弱势群体.小额贷款公司和P2P网贷公司作为普惠金融的具体实践方式,两者在发展过程中困于各自的瓶颈并以此为契机产生“小贷公司+P2P网贷”合作模式.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P2P平台的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多对一”业务对接合作模式、P2P网贷平台执行放贷业务功能模式三种融合模式与途径,最终服务于吉林省地方经济,并就合作主体产生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车贷业务已成为我国P2P网贷行业较为成熟的代表性业务之一,它具有额度小、资金分散、变现能力强且符合当下监管政策要求的优点,但也存在动产抵押物风险、信用评估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和贷后管理风险等诸多问题。为了促进车贷业务可持续发展,我国P2P网贷行业应将政府监管方式逐渐由被动型向主动型或限制型转变,出台监管细则并成立行业协会,加快征信体系专业化进程,制定标准化的车贷业务审核流程。  相似文献   

19.
P2P校园网贷中,借款人首先享有作为自然人应享有的人身安全不受侵害、隐私得到保护的权利,同时在借款活动中还享有作为借款方应享有的对借款相关信息的知情权.但是在目前实践中,"裸贷"一类的事件表明,借款人的前述两项权益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鉴于借款人在借贷关系中所处的弱势地位,本文主张应当对其予以倾斜性保护,保护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引导不能符合规范的P2P网络借贷逐步退出校园市场,包括加强法律监管、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等.本文将从P2P校园网贷的概念、对P2P校园网贷中借款人进行保护的必要性、目前国内P2P校园网贷出现问题的原因、保护借款人利益的方式四个板块对在P2P校园网贷中保护借款人利益的必要性和保护方式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21世纪互联网信息经济背景下,一种新型企业类型"互联网平台企业"逐渐走向大众视野之中。双边市场理论与平台经济成为了战略与经济学家们研究的工商管理前沿问题。综合梳理现有大部分文献资料,对网络平台企业研究多集中于平台企业的组织特征、平台定价、平台竞争及其社会福利效应等的问题上,而关于网络平台企业风险的治理研究较少。故首先对网络平台企业的概念与特点及其与传统产业的区别进行阐述,然后对网络平台企业的国内外相关风险研究进行回顾,进而从风险的生成机制与存在原因方面对网络平台企业具有的风险进行文献梳理,并对已有文献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供研究者参考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