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晓波 《发展》2012,(8):62-62
不管怎样,唐太宗用“公廨钱”的办法确实起到了高薪养廉的作用,唐初吏治为历代最好。 在中国历史上,只要是戎马出身的皇帝、总统或主席,一般都非常看不起商人,在他们看来,财富当然应从枪杆子里猎取,斤斤计较的办法太哕嗦了。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雄主,他当然也很看不起商人。有一回,他曾对重臣房玄龄嘱咐说:“朝廷的各种官位,都是为贤人们准备的,那些工商杂流,即便人才出众,也只可以让他们多多发财,一定不能授以官职,使得他们能够与贤人君子并肩而立,同席而食。”这段话在后世非常出名,被历代治国者奉为圭臬。此外,唐太宗还在服饰上对各种身份的国民进行特别的标志,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穿紫袍,  相似文献   

2.
贞观王朝是李世民建立起来的,他是唐帝国实际上的开国皇帝。在古代中国的开国皇帝中,只有李世民一人受过良好系统的教育,出身也最为高贵。他胸襟开阔、文武全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在当政期间创立了盖世绝伦的文治武功。  相似文献   

3.
时代文摘     
中国人需要闯荡意识和闯荡精神 时下,中国最热门的话题是加入世贸组织,那么中国人最应具备的是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呢?中国人最迫切的是转变观念,即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变翘首观望为积极进取,变循规蹈矩为开拓创新。尤其是中国的大学生,更需要一种与时俱进的闯荡意识和闯荡精神。因为,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现在最缺乏的,正是这种意识、这种精神。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姜澄宇先生在一次学术报告中说,他到美国考察时,曾询问那些为洋老板打工的中国留学生,有没有想到自己创办公司,自己当老板,让老外为他们打工?令他惊讶的是,大多数人都摇摇头。由于社会氛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鸣礼响28响。这时,在许多人面前划出了一个个巨大的问号:毛泽东为什么让礼炮放28响?这“28”里面,到底隐含着什么?美国人首先发表自己的见解:毛泽东把共产党的姓氏用礼炮写上了中国的天空。因为,汉字的“共”字,正是“廿”与“八”,也就是“28”的合写。当时的苏联人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汉光武皇帝平定天下时,有功臣28人,是闻名于世的28将。中国自古又有28星宿之说,毛泽东得天下做领袖,也有功臣28位。苏联人的论点刚刚在国际上发表,英国人就站出来说:毛泽东是位非常崇…  相似文献   

5.
如果你有机会和那些大企业的CEO聊天。问他们最后悔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大部分都会说“如果再走一次人生,我绝不会投入那么多时间在公司,我要和家人在一起。”在美国的时候,我注意到,美国的CEO几乎99%都是家庭破裂的。为什么?一旦他坐上这个位置,就等于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回家他的孩子都怕他,以为是陌生人。  相似文献   

6.
如何对待功臣、旧部,几乎是每一个开国之君都会遇到的问题。明太祖朱元璋是靠棍棒取天下的,他的那帮哥们儿,随他起兵的“二十四将”,都是赫赫有名的战将。朱元璋不但和元朝作战,还要平定各路起义军、诸侯,一统天下,所以造就了一大批功臣名将。但朱元璋坐了天下后,这些功臣名将大都一个个死于非命。朱元璋本来想靠封儿子为王,派到全国各地去坐镇,再大封功臣,旧部,好继续效忠他,用这两条来巩固他的明王朝。但有的功臣,不免居功自傲,专权弄权,稍微一责备,便心怀怨恨,再加上小人挑拨,矛盾就加剧了。特别是丞相胡惟庸,大权在…  相似文献   

7.
命运     
流沙 《中国高新区》2005,(12):80-80
一个禅师经常和众人谈到“命运”这个词.一个忠实的听众一直坚信着“命运”的说法,所以他每天都在盼望着生活发生奇迹:他想:既然有命运,那么一切都由命运来安排吧。然而,年复一年.他的生活一直是平庸的.没有辉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贫困。他想:难道是自己的命运注定如此吗?  相似文献   

8.
被称作“超级鼻子”的调香师,在我国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金领职业。但在欧美,时尚男女对“鼻子”们的崇拜,使红极一时的明星都自叹弗如。知名调香师在他的作品上签上自己的大名.可以让一瓶小小的香水.以数十倍甚至上百信的高价被人抢购。那么.香水师究竟高贵在何处?她们是如何用“嗅觉”打造金领生活的?宁夏女孩韩玫的故事,会把你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被称为“千古一帝”,实行“慎刑宽法”的清明政治。在位期间,朝廷每处决一名重囚犯,他都要求“三覆五奏”,并把死刑的终审权收归中央,以免出现冤假错案。他还一再告诫大臣们说:“死者不可复生,用法务在宽简。”从贞观六年(632年),他让近400名死囚犯回家过年的创举中,我们就可以领略到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犯人的关怀。对犯人尚且如此,那么对开国功臣和社稷重臣更应当珍惜呵护,但李世民却多次制造冤假错案,让一些有功之臣蒙受不白之冤,不少贤能之士遭受无妄之灾。  相似文献   

10.
一个农夫,挑着一担大蒜打算到城里去卖,结果一天下来一个大蒜也没有卖出去,还遇到了一场大雨。为了避雨他躲进了一家网吧.并在网吧里认识了一个年轻人,当年轻人知道了他的遭遇后,马上很热心地表示愿意帮助他将这些“烫手的大蒜”卖掉。年轻人先问这位农夫:“你的大蒜有什么特别之处?”农夫很骄傲地说:“这些全是我自己种的.用的都是纯天然的肥料。”于是年轻人马上在网上输入“有机大蒜”四个字进行搜索,几分钟后.他对农夫说:“我已经帮你卖掉了这些大蒜.买家是一家德国的公司.他正在寻找天然有机肥料培植出来的大蒜。他还要买很多,且价格特别高。”  相似文献   

11.
阿里巴巴整体上市之后改变了很多东西。国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态度变了,那么多投资大佬围着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国来客啧啧称叹,希望多拿到点一手股。大学生的创业观和择业观变了,选择一家互联网公司看上去很美,尤其是跟对了带头大哥,有朝一日……简直不敢想了。不仅那些质疑马云的声音少了,他还再度成为活跃在社交媒体圈里的各种“导师”,他当年的演讲重出江湖,他的那些合伙人成为焦点,他的语录、观点比香飘飘绕的范围还要远。总之,阿里巴巴头上的光环一时无出其右,连腾讯和百度都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12.
“卖嘛不吆喝嘛”,刘建章对他的企业形象折射原理笃信不疑。 “我自己不说,通过燃烧‘上帝’,让顾客心说诚服地说你好,那才是真格的好”。 那么“上帝”是怎么说的呢? 甭说地道的天津人,就是到过天津的外地人,都似乎有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信条:  相似文献   

13.
先说两个外国故事。一个是有关巴菲特的。一次巴菲特和朋友外出.在车站朋友要打一个电话.需要两毛钱硬币.巴菲特在身上摸了半天.只摸出一个两毛五的硬币.于是他让朋友等着.自己找路人破开了这两毛五分钱.把两毛钱给了友人.另外五分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另外一个故事说的是洛克菲勒.有人问他为什么自己这么节约.而他的孩子却很铺张浪费。他回答说那是因为他儿子有一个有钱的老爸.而他没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政协主席艾丕善结合自己四次出国的深切体会.畅谈实施”走出去”战略。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通过龙头企业“走出去”.而不仅仅是靠政府官员“走出去”.政府应该做的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企业家“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马永红本来可以和众多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学生一样,按部就班地完成4年的大学学业,毕业后寻找一家接收自己的单位稳定下来.结婚生子.成为一个真正的城市人。 然而.这条从农村走向城市的“捷径”.却让马永红搅得完全走了样。这一切,都是由于他的一次特立独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有句成语叫“无中生有”。其实,从无到有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让“有”变为“更有”,则是第二次飞跃。为何有些人能够白手起家,从无渐渐变为有,再从“有”更上一层楼,而有些人却不能“有更有”了呢? 我觉得,无和有,都是相对而言的,现在的“无”,不等于将来的“无”,同样,如今的“有”,也不等于永远的“有”。一位昔日下岗的朋友曾向我叹苦经:当年他脱下学生装,换上了工作服,从一个“身无分文”的莘莘学子,成为有钱“拿”的自食其力者。没想到,在改革的浪潮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被“刷”了下来。这是一个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佐证。  相似文献   

17.
大学之狠     
我们这个民族表面上很谦虚,非说自己是“温、良、恭、俭、让”,还特别喜欢那些貌似忠厚木讷的人,但骨子里我们这个民族非常狠,什么事情都敢干,至少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什么都敢干。  相似文献   

18.
2002年7月18日,世界上最能卖汽车的人——平均每天销售6辆并因此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乔·古拉德到“NAC成功者大会”北京站演讲,告诉大家他为什么能够成功。 “很多年前我养成一个习惯,只要碰到人,左手马上就会到口袋里去拿名片”,当吉拉德说出自己所谓成功的秘密时。所有的与会者都吃了一惊。“从今天起,大家不要再躲藏了,应该让别人知道你,知道你所做的事情。”吉拉德还说,他是通过名片向别人推销自己的,名片会让人家知道他在做什么,给别人能有什么帮助等。 这个小故事我特别想讲给陕西的公务员们听听,因为到陕西工作后,我发现这里的公务员在观念与做法上与沿海有很多差异,其中之一是不愿掏名片,特别是一些职能部门的公务员们。记得我在很多次采访后向对方要名片时(以防写稿时出现差错)被拒绝。“还没印”、“没有钱印”,似乎是最摆得上桌面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私企老板,他已拥有亿万资产,但是,他却看上了村委会主任的位子。为了击败竞争对手,他使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杀手锏”。那么,他真正想得到的是什么?这样的选举是否有贿选的嫌疑?对农村村民自治的发展来说,这一选举现象传递出一个怎样的信号?  相似文献   

20.
吕途 《走向世界》2007,(4):16-19
应该说,是老舍《济南的冬天》把我“诱惑”过来的。老舍描述他眼中济南的样子:“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来到济南之后,闭上眼睛,去遐想老舍的情怀,有那么一点点失落,可是与济南相处时间越来越久,我却发现对它己经有了一种不可割舍的情感。原来,济南不是一个让人一见钟情的城市,若把它比作人,那么它不适合恋爱,而更适合居家过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