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从制度上实现了对城乡居民的全覆盖。实行城乡医保制度的一体化,已成为我国医保制度发展的方向与必然趋势。文章就我国目前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现状问题等加以综述,并提出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医改方案确立了"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并正式实施.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应迅速推进"全民医保".但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在公平性、可及性和费用负担方面仍存在着二元失衡现象,医疗保障的城乡差距已经成为"全民医保"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为此,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缩小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差距、做好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结构的快速变化、职业身份的频繁转变以及全国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的逐步形成,医疗保障体系在城乡、人群、职业和地区之间,迫切需要制度整合和政策衔接.本文在分析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差距的基础上,探讨其衔接整合机理和统筹运行机制,研究其统筹发展的制度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3.
依据城乡协调发展的背景,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的实现是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有关部门需要根据现实需求建立管理机制与目标,有效维护管理维度与机制,在贯彻有关规定的基础之上,保证团队建设与统筹层次优化升级。文章围绕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发展情况,分析了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的弊端,探讨了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稳定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在全民医疗保险体系框架初步建立的背景下,新农合与居民医保的整合问题,已成为推进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关键。但是在并轨的过程中,人们过多的关注体制统一、财力增加和人员安排等方面的问题,而似乎忘记了城乡居民各自对并轨的意愿,也很少有这方面的调查研究。所以,针对这一个问题进行实地调查,获得了城乡居民的若干真实想法,探讨了产生这些想法的原因,也提出了若干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体建议是:加强两险合并积极意义的宣传;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统一基本医保经办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制定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北京和山西两地居民基本社会医疗保险选择意愿的调查分析,对政府卫生支出进行估算,探索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社会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运用2011年的实证调查数据,采用交叉列联表、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对比北京、山西居民对基本医疗保险的选择意愿及其人口学因素,估算统筹城乡医保后两地政府卫生支出的变化。结论是:按照户籍、是否就业划分的医保制度在两地均不能满足所有居民的医保需求;影响两地医保选择的共同人口学变量有户籍、是否有商业保险、家庭人数、家庭年收入;若允许居民自由选择现行三大医保,北京市需多投入119.929亿元,山西省政府可节约109.815亿元。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京、晋两地将现行三种基本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转化为统一制度下的三种医保水平并允许居民自由选择,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运行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将分析学界争议较大的城乡基本医保一体化实现路径,包括整合方式和整合归属部门两方面,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商》2015,(47)
江苏省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和城中村改造,逐步消除农村户籍,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统筹城乡的医疗保障制度。而后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得到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甚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肯定,要求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江苏模式"。而较有特点的是启动"小病免费,中病进入保险,大病统筹救助"的全民医保模式,实现了制度全覆盖;之后实施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门诊统筹办法突破城乡户籍界限,在解决二元医疗体系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尽管江苏省在医疗保障制度城乡统筹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胡祁  朱铭来 《财经论丛》2021,(12):50-60
合并2015年、2017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结合宏观层面的居民医保基金人均筹资和人均财政压力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PSM-DID)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整合会显著提高居民商业健康保险需求.进一步结合理论模型和调节效应机制分析得到,整合政策出台带来的居民医保待遇提高会同时增加筹资压力和财政负担,而财政压力的提高会倒逼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以缓解基本医保基金的运行压力.  相似文献   

9.
《商》2016,(8)
天津市率先打破了城乡养老保险的分割状态,对重复参保和缴费年限转化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但是,系列政策推出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天津市构建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替代率水平评价、居民缴费能力、财政补贴能力分析基础上整合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杰 《商务周刊》2011,(1):72-73
从2009年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至今,应当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家在卫生、医疗保障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有效的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根据新医改时间表,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全面覆盖城乡居民,有效地减轻居民的就医费用负担,中国将开始真正步入“全民医保”时代。  相似文献   

11.
城乡一体化及普遍覆盖、对贫困者或低收入群体予以特殊照顾、探索一种国家与市场之间的新路子,这是国外农村医疗保障的有益经验。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只是过渡性的产物,城乡统筹及普遍覆盖是最终目标,我国应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筹资水平,医疗保障要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责任,并以社区医疗服务的提供作为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基金预算管理水平,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防范医保基金运行风险,应当积极推动城乡居民医保基金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发展。文章以“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总结城乡居民医保基金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在分析城乡居民医保基金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提出相关建议意见,以期能够为医保基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带来启示,以为推动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得到更好的使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茜 《商》2014,(10):146-146
医疗保险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关于我国城乡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讨论也是备受关注。当前我国实行的城乡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帮助我国居民承担了一部分看病过程中所产生的昂贵医疗费用。但是,我国城乡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资金投入不足、百姓个人负担较大、多部门管理冗杂等等。因此,加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推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一体化模式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目前国家惠民政策的集中体现,也是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海南省为例,分析了其医疗保障状况及建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一体化模式的优势,并论述了其实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一体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无论从农民的医疗保障权利还是从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角度来看,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本文探完了完善农村医保体系在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林红霞 《北方经贸》2020,(1):155-156
随着国家全面医保政策的实施,各地大学生都被纳入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大学生积极参与在校大学生医保,入保率逐渐上升,但是存在着很多学生虽然交了保费却不了解医保政策,从而不能享受医保优惠政策的现象。而医保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现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学生的角度结合医保实际工作进行调研,以期发现更多实际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目标主要包括整合基本制度、理顺管理体制与提升服务效能三个维度。目前,部门职能划分的顶层设计已落实,各地方陆续出台制度整合政策,主要分为"一制一档"与"一制多档"两种整合模式。实践过程中,应将大病医保与基本医保归并以提高统筹层次,并保持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保基本"定位。各地选择医保缴费与补偿政策时应综合考虑公平与效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选择整合模式,在动态发展中逐渐缩小城乡医疗保障差距,进而实现全民统一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乡一体化及普遍覆盖、对贫困者或低收入群体予以特殊照顾、探索一种国家与市场之间的新路子,这是国外农村医疗保障的有益经验。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只是过度性的产物,城乡统筹及普遍覆盖是最终目标;我国应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医保覆盖面;医疗保障要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责任,并以社区医疗服务的提供作为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市已有近万居民办理了2009年度的居民医保参保、续保缴费手续。市医保部门人士提醒,我市30多万“老参保人”如果在今年12月25日前办理2009年度的续保手续,其享受的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将达10万元,比新参保人高出2万。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对医院经济运行评价的影响,进一步提出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实施的建议,以期为广大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医保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