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台商在大陆发展资金短缺,导致绕过两岸监管的非法金融———两岸地下金融逐渐升温。这种非法地下金融可能冲击两岸的金融秩序,也可能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化解两岸地下金融热潮,必须通过两岸金融合作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现状 民间金融也有称地下金融、非正式金融、体外循环金融、灰色金融、场外金融、隐形金融、非公金融等。根据2004年12月由中央财经大学地下金融课题组对全国20个省份进行的首次实地调查显示,到2003年年末地下金融的规模在7400亿元至8300亿元之间,相当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业务增加额的近30%。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村定点观察站的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农户户均借款来源中,来自银行及信用社的贷款只占26%,而来自私人的贷款则占71%。根据花旗银行一份研究报告估计,在2004年5月到10月期间大陆银行居民存款流失额在9000亿元左右,而这些资金都用于自己投资或民间融资。  相似文献   

3.
刘纪显  熊文 《改革与战略》2008,24(10):101-1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地下金融规模急剧扩大。地下金融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对正常的经济金融构成危害。虽然我国有关监管机构对地下金融进行严厉监管,但收效不大。文章论述了我国地下金融的成因、规模和利弊,并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对地下金融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如何打破地下金融监管困境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孙霞 《辽宁经济》2006,(3):46-47
对于何谓民间金融。已有的文献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与清晰的界定,但在较多的研究中,均是从法律特征和金融监管角度的界定,将之称为民间借贷、体制外金融、非正式金融、民间金融、民有金融、非制度金融。因为在这些金融活动中,资金并不总是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所以也有的将其称为地下金融、灰色金融、黑市金融、高利贷等带有主观价值判断色彩的界定。  相似文献   

5.
史亚荣 《发展》2006,(7):91-92
一项由中国专家首次采用定量方法对地下金融现象进行调查的课题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地下信贷规模已近8000亿元,中国中小企业地下融资规模占正规途径融资规模比重约1/3,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由于这些资金在“地下”流动,游离于国家的金融监管视野之外,会严重影响国家的金融调控政策,而且容易产生不可预测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了抑制资金非法流动,深圳银行业被迫设置提现限额,这种因噎废食般的做法揭示出地下金融活动危害不浅,一度被视作小打小闹的地下钱庄正在对金融安全提出严峻的挑战。由于脱离在监管之外,中国的地下金融规模难以估计,一个可供参考的数字是,中央财经大学发布的  相似文献   

7.
地下金融作为一种因资金供需矛盾而引起的经济现象,存在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在经济法律尚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它对正常金融秩序的冲击尤基,且屡禁不止。本文旨在介绍台湾地下金融出现的背景、产生的弊端及当局采取的对策,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8.
胡滨  张群 《西部论丛》2006,(6):60-61
在中国金融创新与开放的进程中,并行着一些违反规则与逃避监管的地下操作。地下钱庄、变相期货市场、非法集资和地下保单等便是现实例证。这些地下金融机构和金融交易冲击着我国金融市场秩序,是长期存在的威胁我国金融业稳定发展的毒瘤。  相似文献   

9.
谢珍  段宁戎 《特区经济》2007,216(1):68-69
地下金融是指货币金融当局以及统计核算部门未观测到的金融活动及其相关的金融组织、市场等金融要素与运行机制。本文分析了其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对我国地下金融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邓君 《特区经济》2008,(2):79-81
在我国金融体系逐步健全、市场经济法制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非法金融活动却屡禁不止,甚至目前更为盛行、猖獗,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现实问题。目前,"地下钱庄"是非法金融活动的主要形式,它们彼此助长、相互渗透。因此,建立、健全打击"地下钱庄"的法律法规体系将有利于有效遏制非法金融活动,同时防范和惩治非法金融活动也将有助于打击"地下钱庄"所从事的非法业务。  相似文献   

11.
浙江民间借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有报道称中国的“地下金融”规模近一万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国的“地下金融”活动中,浙江的民间借贷很有特色。本次调查样本为富阳、永康、瑞安、温州和台州的200多家民营企业和100多位个体工商户,及当地的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税务和工商管理等部门。  相似文献   

12.
民间金融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 民间金融,是一种游离于国家正规金融机构之外,以借贷为主要形式的民间经济活动,有私人与私人、企业与企业、私人与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信贷以及私募基金、互助基金等。虽然民间金融不登大雅之堂,只能被冠以“地下”、“私募”等称号,却遍布全国,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民间金融随处可见,且种类不断翻新,规模不断扩大,用途日益增加。据2005年底中央财经大学发布的《中国地下金融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地下金融规模高达8000亿元,其中私募基金占据了近九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信息》2006,(9):18-19
2005年12月27曰,在中国近代银行发祥地山西省平遥县,“日升隆”、“晋源泰”两家民间完全出资的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挂牌营业。这是我国政府对农村民间金融的首次“政策松动”,对于目前商业银行战线收缩、信用社改革成效有限。而地下金融依旧“猖獗”的农村金融市场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信号。  相似文献   

14.
基于熵理论的金融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热力学中能量和熵的理论引入金融体系,提出金融熵的概念。通过对金融能量的耗散和金融熵变的分析,阐释了金融脆弱性,指出金融脆弱性是由金融熵增所致。通过对金融熵增的因素分析,指出降低脆弱性的有效途径是发挥金融系统的自组织功能,以及从系统外部环境引入负金融熵流。  相似文献   

15.
台湾中小企业的债务资金融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即使已经迈入成熟经济并走向高科技产业阶段,台湾中小企业的生成仍不减增幅,这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密切相关。有助于债务资金融通的主要经验,一是中小企业经济形态以独资为主,二是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措施,三是基层金融、地下金融都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16.
邬钰 《环球财经》2011,(8):106-106
韩国的私债 韩国的民间金融,其中一种是以类似互助会的形式存在,后演变为聚集资金的地下钱庄,将所吸收的资金以高于吸收时的利率贷放给需要资金者,在韩国。将此种没有正式金融机构中介的金融运营方式称为“私债”。  相似文献   

17.
论金融证券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了金融证券化的趋势,即直接金融的发展快于间接金融的发展,证券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金融证券化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现实背景,受到信息技术进步的直接推动,与80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密不可分。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的兴起也加快了金融证券化的进程。从理论上分析,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在收集信息、节约交易费用、处理风险方面各有特点,但总体上上直接金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规模的扩大,以及国际金融局势的动荡,中国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加大,房地产市场泡沫,地方融资平台,地下金融盛行使得中国金融存在巨大的隐患,金融的安全与危机关乎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从影响当前金融稳定的几个角度来分析中国金融存在的风险是十分紧迫的。  相似文献   

19.
西部开发需要强化金融支持 ,但西部地区不良的金融运行环境使这种支持面临着更高的风险。从风险发生源来看 ,西部开发中的金融潜在风险主要来自于自然环境风险、金融扶持风险、地方政府干预风险、借款企业履约风险、地下金融风险、金融从业人员素质风险、道德风险等。关注这些致险因素 ,有助于我们在强化西部开发金融支持的过程中 ,保持一份应有的理性。  相似文献   

20.
董彦岭  李柯 《山东经济》2005,21(4):73-76
改善金融生态是我国金融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但主要是从金融生态环境方面展开论述,本文从金融生态结构、金融生态链和金融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比较系统地探讨了我国金融生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