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当前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党和国家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政策措施。按照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自2002年以来,甘肃省开展了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目前,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进展顺利,成效明显,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省市级财政财务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已基本确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作用和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2.
我省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从2002年底开始试点的,按照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省直部门先后分3批开展了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两年多来,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财政部门精心组织,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财政财务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已经基本确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作用和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赵娜  常瑛 《现代企业》2005,(9):24-24,58
财政改革有一个大思路,就是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这也是借鉴国际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的一个创新。当前的财政改革有几个重点: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二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三是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还有就是实行部门收支两条线管理及税费改革。改革要结合实际,按照目前的现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要充分考虑的现实就是,我国许多省市已试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如何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平稳过渡,应该是我们充分考虑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深化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公共财政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的管理制度,其基本框架是:按照政府预算级次,由财政在中央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并根据收付的需要,选择代理银行,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都逐步纳入各级政府预算统一管理。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指定的商业银行开设的单一账户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概念、基本特征及优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一种管理制度。当前进行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是现行的财政运行机制中分散的收付方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利于财政收支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不利于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不利于对收付行为的有效监管。另一方面是国家在“十五”期间已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做为重点内容,特别是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改革条件已经具备,时机…  相似文献   

6.
更正     
《新疆财会》2006,(5):80-80
额敏县采取五项措施加快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转轨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开设国库收付制度改革业务咨询、召开由主管财政的县领导主持,预算单位主管领导和财务人员参加的转轨动员会、座谈会等方式,大力宣传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意义及必要性。二是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夯实财会人员理论功底。  相似文献   

7.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就是要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本文中笔者将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如何切实做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解决办法,以期能够更好地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8.
在8月7日召开的全省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省财政厅副厅长温殿有就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现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9.
省、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来,英山县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在各级领导、各级部门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县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本着“精心准备、稳妥实施、分步推进”的原则,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改革。从目前的运行情况看,国库集中收付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运作程序逐步规范,制约手段日益强化,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国库集中收付体系。一、英山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进展情况(一)改革的进展情况。2004年4月6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工作动员大会,正式启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0.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目前各地财政部门正积极推进这项改革,为促进其规范化操作,维护财政资金安全,审计部门应结合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建立,将国库集中收付审计作为当前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库集中收付审计应突出以下四个重点:  相似文献   

11.
代万斌 《新疆财会》2003,(12):40-42
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发展要求的重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和关注的事情。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已把“推进和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制度”,作为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措施写进决定中。今年全国和自治区财政工作会议要求,各地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应逐步向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转换过渡。  相似文献   

12.
公务卡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基本确立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财政财务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初步建立了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成效日益显现的同时,各单位的现金  相似文献   

13.
金华市财政局是浙江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目前,市级全部行政单位及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共120多家的会计核算已全部纳入会计核算中心,全市8个县(市)也都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并在乡镇进行了会计核算集中试点。以财政集中收付制为主要内容的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基本上具备了国库集中收付制的雏形。一、国库集中收付制与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比较国库集中收付制是指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基础上,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办法。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实质是以资金集中为中心,将所有财政资金存…  相似文献   

14.
一、正确认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财政国库的管理是财政预算执行的核心。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尤其是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一是可以合理调度资金,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5.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配套措施、时间步骤,要求各地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逐步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本文谈一谈国库单一账户和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的认识。 一、什么是国库单一账户制度 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又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或者财政集中收付制度。我们可以从以下不同角度对国库单一账户制度进行理解。 1、国库单一…  相似文献   

16.
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财政管理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2002年,自治区将石嘴山市列入全区首家地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目前全市已有36个部门进行了试点工作.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是预防腐败和加强权力监督的有效手段,同时,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笔者的想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从2002年底开始试点,按照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省直部门先后分三批开展了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两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财政部门精心组织,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下,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截止2004年底,省级有50个一级预算部门、296个二级预算单位已经纳入改革范围,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达16郾8亿元。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当前,我们面临的共同任务,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财政国…  相似文献   

18.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改革传统的财政资金银行账户管理体系和资金缴拨方式,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在我国的实施有其积极地一面,但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2004年4月,湖北英山县开始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从目前运行的情况看,国库集中收付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运作程序逐步规范,制约手段日益强化,形成了粗具规模的国库集中收付体系。改革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财政资金实现了集中管理和统筹使用。改革后,财政资金在产生支付行为前都保留在国库或财政专户而不是沉淀在预  相似文献   

20.
王为勤 《西部财会》2012,(11):1-F0002
【本刊讯】通讯员王为勤10月10日至13日,由财政部国库司副巡视员史哗明带队的检查组,对陕西省财政专户清理整顿工作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检查。陕西省财政厅副厅长王范儒汇报时说,在清理整顿财政专户和国库收付制度改革方面,陕西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建立了专户清理整顿及国库改革情况通报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