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国有企业退出的核心问题是要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动力机制和成本机制则是国有企业退出机制的主要构成部分。文章首先对退出机制进行了文献回顾,然后深入地探讨了国有企业退出动力不足的成因及对策,确定退出成本并提出筹措成本的相应措施,为完善我国国有企业退出机制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实物期权方法角度剖析影响国有企业延期退出的因素,从而寻找加速国有企业退出的可能性,在于消除延期退出的机会成本,即延期退出的期权价值。由于国有企业在退出过程中面临着沉淀成本、不确定性和可延期性,所以不能依据新古典(NPV)投资理论进行。换言之,即单位收益小于单位可变成本亏损情况下,企业也不会轻易退出,需要考虑延期退出的机会成本。只要彻底消除延期退出的机会成本,企业才会立即退出市场,否则,国有企业延期退出反倒成了一种理性选择。这样,我们不仅与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形成互补关系,而且还提出加速亏损国有企业退出的原则,在于降低沉淀成本和不确定性,消除延期退出的期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微观上看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与国有资本退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成为近些年中国经济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和国有资本的退出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考虑.从国有企业的改革原则与改革战略出发,如何从微观上看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退出的方式以及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退出的对策,对国有企业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有企业在退出市场过程中要面对经济、体制、感情等多方面的障碍。为此,国有企业退出市场时,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下,要实施管理创新,变被动退出为主动退出;政府要加强宏观控制,降低企业退出成本,为劣势企业顺利退出市场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形成企业有进有退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沉淀成本概念入手,探讨国有企业退出时沉淀成本形成条件,表明沉淀成本是影响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最根本的经济变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据降低和补偿沉淀成本原则确立实施国有企业重组的制度创新,同时还为政府提供促进国有企业重组一些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钢 《经济管理》2007,(2):10-15
本文研究了国有企业净资产利润率等指标低下的原因。结论表明,设备陈旧等历史原因及退出壁垒过高是国有企业上述指标低的原因。如果国有企业能与非国有企业一样自由退出,国有企业的上述指标将不低于非国有企业。如果不考虑历史因素而仅考虑当期投入,目前国有企业效率已经高于非国有企业。因此.所谓的“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提法是不成立的。国有企业某些指标较低,是由于退出壁垒过高以及历史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000-2008年期间中国部分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的退出及其主要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非平衡面板企业数据,在计算企业效率和界定不同退出行为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多项选择Logit模型分析发现,企业效率是决定国有企业退出的重要变量。其中,效率较高的企业更愿意选择民营化退出,而效率低的企业更有可能选择破产清算或打散重组的方式,完全退出国有部门。然而,在2000-2008年的后期,效率对于企业退出的影响程度明显降低。国有企业退出行为的变化,表明了在其背后政府目标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有企业退出壁垒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经济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就是说,国有企业要依据具体情况在不同的行业有选择地进入和退出,本文就现实中存在的阻止我国国有企业退出的各种壁垒,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退出壁垒,以及作为特殊性存在的退出壁垒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国有企业的退出壁垒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以期真正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引导我国规模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结构,是让无足轻重的企业退出,放开竞争行业的企业,这有利于政府集中精力抓好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主导作用。 国有企业退出的形式 国有企业从国有经济领域退出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退出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艳 《经济纵横》2001,(5):59-63
近年来,关于国有企业战略退出讨论颇多.本文对这一研究进行综述. 一、退出的含义 对于国有企业的退出,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一)退出的目的是为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1].因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在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汽车、制药、家电与纺织等四个竞争性领域的竞争能力进行分析,发现由于行业特点和国有企业自身优势,在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并非完全不具有优势。因此,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的退出不能采用"全退论"思想作为指导,而应有"选择"地退出,以利于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2.
李一 《经济论坛》2002,(9):41-41,53
一、经营性国有资本的退出机制 经营性国有资本基本存在于国有企业中,这部分国有资本的退出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步骤。只有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和市场管理、监督机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保证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界定好国有资产的实际价值;界定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有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已是大势所趋,实践中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国有企业退出存在严重壁垒,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一严重壁垒,就必须选择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市场退出与并购重组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转轨时期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障碍,提出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呼吁体制和退出体制角度重新审视美、日企业外部和内部治理结构差别,从而看到美国主要采取退出体制,日本主要采取呼吁体制。同时还指出,两国在企业外部和内部治理方面具有相互融合的倾向,考虑退出体制和呼吁体制各自的优点。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特别是对国有企业改革而言,借鉴美国退出体制与日本呼吁体制,依据现实的经济条件吸纳呼吁体制和退出体制的优点,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钱庆山 《经济纵横》2000,(9):45-45,64
国有企业“退出”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退出”后政府可搞好自身定位 ,有利于明晰产权、提高经营者和职工对企业财产的关切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代理理论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代理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我国国有企业中的代理问题集中体现为"内部人控制"问题.而国有企业产权配置不当使得"内部人控制"问题变得更加难以遏止.为了保护委托人(国家)的利益,国有产权应当逐渐退出竞争性领域,在国有产权尚不能退出垄断性行业和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重要领域的同时,应保证出资人到位和国有产权的可转让性.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7,(5)
国有企业的参股股权形成原因多样,其股权管理在法人治理结构、管控手段及股权退出渠道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的难度较大,需要从战略定位、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提供增值服务、创新退出路径等方面加以改进提升。  相似文献   

19.
汤吉军 《经济问题》2007,334(6):15-17
从国有企业身上的沉淀成本角度分析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理性逻辑,恰恰是政府决策者尊重企业过去发生的沉淀成本的结果.由于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转型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所形成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一方面缺乏比较优势和自生能力,产品价值实现受阻;另一方面因国有企业资产专用性,以及企业内部产权结构不合理,生产要素市场缺乏,使国有企业退出市场产生显著的沉淀成本.国有企业显著的沉淀成本这一经济现实影响了政府决策者对证券市场制度供给,从而造成证券市场制度变迁,并提出改进资本市场运行秩序和弱化国有企业退出障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英茹 《经济论坛》2000,(13):14-14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研究国有经济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成为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特别是能否解决国有企业的退出通道,将成为国有企业能否真正搞活,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目标能否真正实现的关键所在。   一、国有企业退出机制的理论依据   1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国有企业必须有进有退。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看,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就要为之提供多样化的机会和途径。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决定了它不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