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够持续创新、成长的生命力1创业精神pioneering spirit创业精神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据专业人士解释,“创业精神”类似一种能够持续创新成长的生命力,一般可区分为个体的创业精神及组织的创业精神。所谓个体的创业精神,指的是以个人力量,在个人愿景引导下,从事创新活动,并进而创造一个新企业;而组织的创业精神则指在已存在的一个组织内部,以群体力量追求共同愿景,从事组织创新活动,进而创造组织的新面貌。“创业”是创业者依自己的想法及努力工作来开创一个新企业,包括新公司、新单位的成立,以及提供新产品或新服务,以实现创业者的理想。…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将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新经济时代,人才资源成为这个时代发展的原动力。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开发力度,挖掘人才的潜能和创造力,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新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应对时代之变、协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进行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方法创新和角色创新,已成为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只有走创新之路,才能制胜新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3.
创业不仅需要资金和勇气,更需要有突破性的思维,否则很难在激烈竞争中生存。那么,哪些思维是突破性的,又能创造财富呢?  相似文献   

4.
作者从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持续创新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创新煤炭企业人才管理,指出了观念创新必须更新观念,科学辩证地看待人才,树立人人都是人才的科学人才观,并使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人才互相转化;机制创新从创新选拔作用机制,创新人才规划、考察、评价机制,创新企业自身环境,创新职工培训机制,创新竞争激励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创造以人为本的用人环境,并指出企业必须持续创新,才能真正吸引人、留住人保持人才优势,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将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竞争优势以及企业创新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动态的理论模型。研究认为,企业创新有助于企业竞争优势和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提高,但过高的竞争优势和利益相关者满意度会由于组织惯性和利益相关者激励不足而对企业创新产生负面影响;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内部企业文化,在企业创新与利益相关者满意和竞争优势的互动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建立的动态理论框架,对于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和竞争优势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属于知识经济,在这激烈竞争的时代,一方面,我们在思考中国作为占世界人口20%的大国,如何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另一方面,我们正探索怎样建立一个和谐社会,使人民生活在良好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中。在“人才强国战略”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的今天,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可用之才,需要创新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是越来越激烈,然而在企业之中,发展必须要将人才作为基础,人力资源的竞争也是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所在。企业要想发展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要积极的去引进人才,也是需要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这也是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在本文之中,主要是在很对了企业如何去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创新做出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同时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下文的内容,希望能够给与在相同行业中进行工作的人员提供出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如何构建社会工作组织创新模式是社会建设中需要优先突出解决的问题,因为这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社会工作机构与服务的创新进行了探索:社会工作组织创新与政府、社区、居民的关系;组织经费来源的方式转换;组织模式创新要借助知识管理思想引导学习创新、知识创新和组织创新,以此提升社会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入世后外资银行的介入,我国金融市场将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国有商业银行的地位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强大的人才竞争压力。面对规模、信用管理、技术及服务等各方面的劣势,金融创新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唯一的现实选择。通过中外商业银行的比较,找出国有商业银行创新方面的差距,并提出制度、产权、内部管理和监管等方面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具有互惠共生性、竞争协同性、根植性、知识资源互补性和组织开放性的创新特征,从而产生聚集和提升创新力、形成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的创新功效,要充分利用主体、机制和环境等创新条件,促进产业集群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语言形式方面的差异是导致中西方广告文化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中西方文化地域性差异非常明显,但广告文化也呈现出不断融合的现象。在广告传播中力求避免不同文化之间的拒斥和误读,并建立起一种以包容、多元、进步为特点的新广告文化。  相似文献   

12.
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入世后外资银行的介入,我国金融市场将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国有商业银行的地位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强大的人才竞争压力。面对规模、信用管理、技术及服务等各方面的劣势,金融创新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唯一的观实选择。通过中外商业银行的比较,找出国有商业银行创新方面的差距,并提出制度、产权、内部管理和监管等方面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动态复杂的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要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与持续的发展唯有进行持续的创新才能实现,而要实现持续创新需要企业提供一种良好内部的创新环境与文化氛围,才能使企业能够持续不断的创新,同时企业持续的创新也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变化,从而适应持续创新的发展,因而企业创新文化与企业持续创新存在相互影响及相互促进的关系,也是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网络是信息与管理技术的最佳结合,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则最为直接和深远。在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管理创新。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和要求,再着重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等几个方面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白少峰 《大众商务》2010,(8):125-126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微利时代,意味着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要在这残酷的竞争中立足和发展自己,要充分的认识到必须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发展中保持。本文从知识创新、信息优势、差异化、成本领先等方面来综合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保持。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前国际经济、科技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实质是创造力的竞争。应试教育缺乏创新精神,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和核心,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树立创新的教育思想,培养创造性思维模式,营造创新人才的环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创造性地进行多元化选择知识,并且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管理创新是现代创新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已经成为当代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的企业,尤其是积重难返的国有企业要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与发展。在管理方面必须摒弃原来滞后的管理模式,从思想上、组织上、技术上大胆探索,进行有效的管理创新。以赢得竞争的实力。  相似文献   

18.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构建与技术体系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相适应的创新系统,是一国或地区保持国际竞争优势和实现赶超的关键因素。技术体系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转换涉及创新主体的跨学科、跨组织、跨产业和跨区域知识、技术重组和互补性创新。创新主体及其互动方式的多元化催生新型创新组织的涌现和发展,是创新系统演进的重要推动力量。与包括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工业实验室和企业研发机构在内的传统专业化创新组织相比,新型创新组织的功能边界跨越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市场推广创新环节,属于政府主导的混合组织,兼具网络化和一体化特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协同效应和风险社会分摊机制,新型创新组织以应用为导向,推动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市场推广和规模生产创新循环的形成和发展,加速了技术体系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转换,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国家或区域创新系统演进的新前沿。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微利时代,意味着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要在这残酷的竞争中立足和发展自己,要充分的认识到必须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发展中保持.本文从知识创新、信息优势、差异化、成本领先等方面来综合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保持.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营销创新的剖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磊 《全国商情》2009,(5):18-2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营销理论与实践在我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走的却是一条以模仿为主的道路.一味的模仿只会永远处于落后状态,只有勇于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因此,在我国市场环境多变、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和理性的市场中,要想赢得消费者、获取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动态环境中变革营销模式和创新营销手段.本文主要就当前我国企业在营销创新方面的问题,从观念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方法创新、营销策略创新、营销管理创新和人才创新等七个方面,对我国现代企业如何应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