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受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和破产,实体经济受到严重的威胁。为遏制经济危机的蔓延,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战略部署。扩大内需增大货币供应量成了目前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企业相互"抱团取暖"成了抵御经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宏观调控政策叫做"—紧—稳",即"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经济理论上讲"从紧的货币政策",原来就不是一个经济学语言,是一个文件语言。所谓的"紧"与"松",关键是和上一年相比,货币多投放了还是货币少投放了,相对上一年多了就是松了,相对上一年少了就是紧了。这不存在是与非的问题,而是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3.
货币战争并不会直接导致经济的增长,只会改变财富的分配方式。 众所周知,一国仅仅靠发行货币,并不会直接导致经济的增长,否则,经济也就找到了所谓“永动机”。但是,如果以一个国家为界,这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却非常容易改变财富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人民银行货币信贷与金融市场工作会议于1月13日至14日召开。会议认为,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和金融市场系统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补充和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有针对性地进行预调微调,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改进信贷政策实施方式,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发展,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经济  相似文献   

5.
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特殊的金融体制安排出发,归纳了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和目标体系。然后分别以"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与"操作目标—中介目标"为基础构建两组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以及脉冲响应分析,量化比较各种政策工具、目标的作用效果,以识别治理通货膨胀的有效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研究发现:狭义货币供应量是影响中国通货膨胀最有效的中介目标;而金融机构信贷计划又是影响狭义货币供应量的最有效操作目标。论文论述了信贷规模控制制度下的货币创造与货币供给机制,对实证结论进行了解释。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对于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应该迅速从信贷规模控制入手,切断货币投放的主渠道;对于公众能够承受的温和通货膨胀,主要还应运用存款准备金率等市场化工具;实行利率市场化并优化贷款结构则是长期努力方向。最后论文简要评价了危机后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2009年初,面对金融危机在全球继续蔓延的严峻形势,全球联合出台了大规模的经济救助计划和宽松的量化货币政策,世界经济快速下滑的势头得到遏制,部分国家开始率先踏上复苏之路,并刺激全球各类虚拟市场连续反弹.然而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可能把经济带入滞胀的泥沼,虚拟经济的快速反弹能否带动实体经济稳定复苏仍充满不确定性.金融危机后,"调整"成为全球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全球经济失衡需要调整,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需要升级,美国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更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以来,为了提振经济,刺激出口,一些国家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释放货币流动性.近期,主要发达国家更是加速了央行的印钞机,加大了货币供应量,加快本币贬值的速度,"货币战争"一触即发.那么,在全球"流动性"泛滥,货币供应量不断堆积的情况下,对纺织行业将会受到哪些影响,行业又将如何应对? 一、货币超发现象严重 从2009年起,美国接连推出了4轮定向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美联储购买债券的方式持续增加了市场的货币供应量.而日本则是在去年底,提出了"效仿美国的第三轮量化宽松(QE3),采取无限额货币宽松政策,力争使日本通胀率达到2%~3%,以击退通缩和提振经济."日本的举动让不少经济学家怀疑世界可能陷入货币战争的境况.  相似文献   

8.
刘慧 《化工管理》2012,(5):12-13
<正>伴随2月份经济数据的小幅回升,3月份货币状况也较前两个月有所放松。中国银行、高盛、和众汇富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很小,最新的货币政策倾向、经济数据等表明宽松力度进一步增强,股市由此将获得支撑。稳中趋松效果显现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最新发布的报告称,受外部环境有所好转,政策预调微调效应显现等影响,预计一季度中国GDP增长8.2%左右,二季度GDP增长8.4%左右,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很小。"2012年受房地产调控和政策总体偏紧等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2009年初,面对金融危机在全球继续蔓延的严峻形势,全球联合出台了大规模的经济救助计划和宽松的量化货币政策,世界经济快速下滑的势头得到遏制,部分国家开始率先踏上复苏之路,并刺激全球各类虚拟市场连续反弹.然而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可能把经济带入滞胀的泥沼,虚拟经济的快速反弹能否带动实体经济稳定复苏仍充满不确定性.金融危机后,"调整"成为全球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全球经济失衡需要调整,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需要升级,美国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更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金融业风险防控的关键之年。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基调已从"稳健略偏宽松"转为"稳健中性"。2017年起央行全面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银监会接连发布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和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货币政策的转变和一系列监管政策的实施,必将带来金融机构经营策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实体兴国     
《中国纺织》2014,(2):10-10
最近几年来,实体经济环境日渐逼仄,很多纺织服装企业郜投身资本金融,但是最近欧美都再次开始重视工业化,实体经济即将开始新一轮竞争,纺织企业作为实体经济重要组成也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企业只有通过创新进一步提升优势,努力向高端产业进取,才有可能在这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12.
2014年,世界经济继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总体增长乏力,复苏进程凹凸不平。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成为描绘中国经济发展最新态势的关键词。在国际货币政策方面,继美联储10月底正式结束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日本和欧洲等经济体却仍在维持甚至加大货币宽松力度。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方面,国际原油从年初的震荡上行,到下半年风云突变大跌超过50%,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雪崩行情。这些因素不仅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国外学者关于电子货币发展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观点,指出电子货币将减少公众对央行基础货币的需求,这就势必削弱以货币供给量为基础的货币政策的效果,甚至可能使其失去作用。但实际上,只要央行将调控重点转移到利率上来,货币政策仍可以有很大的用武之地。本文分析和证明我国电子货币的使用,在短期中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因为,货币漏损率和超额准备率的下降,可以提高货币乘数,但长期中货币数量调控的效果也会下降,所以我们也应尽早做好向利率调控转轨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动向     
中央经济会议: 2008年起我国实施从紧货币政策2007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重要信息:我国已实施十年的稳健货币政策将被从紧货币政策取代,2008年我国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基于政府对当前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宏观形势的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5.
<正>央行日前最新发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近期货币扩张动力有所增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已接近全年预期目标,预计未来一段时间M2增速可能还会加快。央行称,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及时进行预调微调,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报告称,2015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33.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比3月末高0.2个百分点。从货币派生渠道看,贷款和证券投资  相似文献   

16.
受2013年6月美联储表态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行为及其预期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剧烈地动荡,而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步伐却并未由此止步.这不仅会作用于美国的经济增长路径,同时也必将会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遭受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外溢性风险.文章就当前美联储退出QE预期及步伐加速的背景下,分析了美联储退出QE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从实体经济传导和金融市场传导层面探讨了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认为美联储退出QE对我国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并最终提出了以“保持稳定”为目标的防范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溢出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轴承工业》2010,(8):33-33
今年下半年,中国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0年第二季度例会上传出的声音。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自2008年底开始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在短期内扭转我国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并实现回升提供了强有力的货币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18.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的政策措施,经济在2009年第二季度走向复苏,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但是,随之而来的政府主导的信贷扩大、货币投放加大和投资速度过快等一系列措施也可能会引发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政府投资、政府取代市场主体地位等风险。因此,在后危机时代,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应坚持市场经济制度,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最优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应选择积极退市,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再者还应积极寻求政府和市场的最佳结合点,平衡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保障和促进中国经济平稳、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工业增长、信贷供求和货币政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不能及时对经济发展出现的变化做出调整,不仅降低了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还产生了诸如流动性过剩等一系列问题。信贷市场的供求特征直接反映了实体经济的增长,因此,根据信贷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对货币政策进行相应调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有效地提取各阶段的信贷市场的供求特征信息。本文利用非均衡计量模型这一理论工具得出,我国信贷市场中确实存在着贷款过度需求的非均衡状态,主要表现为近年来贷款增长率始终处于下降并且严重滞后于工业产出需求的状态,同时紧缩性货币政策所导致的信贷供给约束更加强化了这一非均衡状态,并且已经影响到了工业实体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调整除了考虑通胀和流动性过剩问题以外,还必须考虑信贷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否则政策调整的目标将脱离实体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一、欧债危机的起因 欧债危机的源头要追溯到1999年欧元的诞生,当时欧元的出现虽然是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同时也埋下了两点隐患:一是虽然欧元区实行了统一的货币,但欧元区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二是由于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使得欧洲央行长期奉行保守的货币政策.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长期保守的货币政策使得欧元区一些国家为了本国更快的经济发展动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大肆举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