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近读王二羽先生"‘出海’机制与中国地缘政治"(载《中国国情国力》杂志1999年第8期)一文。作者认为"英日两国同在岛国特有的地缘政治危机条件下发展,但在有无形成‘出海’机制,走向海洋,走向富强的问题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表现",试图通过对它们的比较,"找出中国落后的深层原因"。作者认为由于地缘政治经济关系的差异,导致了英国及西欧和中国与日本不同的发展结果,总结出形成"出海"机制是富国强兵的必由之路。建议中国要完成市场化的发展就必须突破地缘障碍,"人为来营造国内‘出海’机制"。读来颇受启发,但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细细思索、回味终于发现,其实质仍然是肇始于"五四"以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一个岛国,更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国家。近年来日本不遗余力地发展"海洋国家"战略,积极攫取海洋资源,争夺海上权益,加快向海洋进军步伐。  相似文献   

3.
走向海洋,开发海洋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战略格局的形成,经济发展已由陆地经济向海洋经济转移,海洋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往往都是沿海国家和地区,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我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也都在沿海省市。唐山地处渤海湾京津冀都市圈中心地带,有着独特的区位、经济、资源、产业等诸多优势,走向海洋,开发海洋经济已成为唐山经济发展的灿烂未来。  相似文献   

4.
优质安全船舶是中国远洋航线开辟的工具,美国海权论鼻祖马汉强调:“不论其出发点和方向如何,海上航线随船只的航行而延伸。”。国内学者蔡桂林也指出:“远洋航运以船舶为工具,没有船舶,远洋航运无从谈起;没有先进的船舶,远洋航运大国、强国也就是痴人说梦。”章示平更是明确强调造船业是一个国家、民族走向海洋的基础,“没有强大的造船业,就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走向海洋就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因此中国远洋航运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先进的、高质量的安全船舶。  相似文献   

5.
<正>面向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献身海洋!中国海洋大学,显示着海洋的气象!——选自《中国海洋大学校歌》21世纪是海洋世纪,走向海洋成为国际发展趋势与时代潮流。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战略高度对海洋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要"建设海洋强国"。朱庆林自2005年6月作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专业的第一个博士毕业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6.
伴随全球性区域经济发展由陆域向海域的渐次推进,世界各沿海国家迎来了海洋经济发展的热潮。"下海""捉鳖",向海洋进军越来越被各国政府提到议事日程,对于拥有18000公里长海岸线、约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的中国更不例外。  相似文献   

7.
赵海滨 《理论观察》2015,(2):167-170
中国要崛起为世界大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向海洋、经略海洋。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建设海洋强国列为国家战略目标。大学生的海权意识关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能否实现,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顺利完成。本文试图以北京高校大学生海权意识现状调查为基础,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渗透海权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阐释,并就"纲要"课渗透海权意识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展开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增进大学生海权知识的学习和强化大学生海权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一、港口是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战略资源1.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是福建对外开放、面向海洋的新高度福建处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中间地带,与台湾隔海相望,具有联接港澳台和两个三角洲的区位优势、地缘优势。福建省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立足祖国统一大局,提出的  相似文献   

9.
制约西部大开发两大因素,一是交通闭塞,二是水资源匮乏。黄河水路大通道的降临,一举扭转西部恶劣的自然条件,为西部走向海洋铺垫了直通大道。西部由此“杀出一条血路”,赫然提升为国家不可忽视的发展力量,直至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三分天下有其一。  相似文献   

10.
在21世纪国际关系的战略考虑上,地缘经济将盖过(但非代替)地缘政治。在地缘经济原则指导下的国际关系不是零和游戏,合作与竞争可以同时存在。地缘经济时代的国际间权力均衡将是不同的经济圈(区域)之间的制约与互动,而非传统的国与国(或政治个体)间你死我活的抗衡与对立。中国由于经济猛速增长而再度兴起的局面在地缘经济时代有其特殊意义。虽然西方本能的反应是肤浅的"中国威胁论",但有两派学者又提出了新的看法:其一是反主流的"全球学派",他们从全球经济历史上的探讨发觉这是中国第二次兴起,不能以西方第一次崛起国家的霸权行为来理解;其二是来自对"中国威胁论"持异议的主流学者,鉴于中国近十年来的实际表现,他们开始觉悟并认为,中国如没有称霸的动机,纵使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崛起也不足以成为一个国际上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规划建设“曹妃甸县(市)区临港产业园”,是唐山市委、市政府顺应生产力向沿海布局和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承载着新唐山依托大港、走向海洋、跨越发展的蓝色梦想  相似文献   

12.
在大战略缔造中,地缘与文化所产生的内在张力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促使大战略不断演进和更新的内在动力。就日本而言,这种地缘与文化之间的折冲,使得其大战略缔造呈现出一种周期循环的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日本三种不同的地缘属性(中等强国的实力身份、海洋国家对大陆的疑惧与诱惑、外新月形地带岛国体系角色的困惑)与日本精神结构三大特质(对环境的依赖、趋向于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以及"自卑-自大"的不断转化)的交互作用。冷战后,日本向"普通国家"的转变实际上是对过去"贸易国家"路线的一种修正,也意味着对日本大战略进行新的一轮调整与转向,这除了地缘政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外,也是在日本文化的作用下,日本的国家认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日本的大战略缔造中,地缘与文化因素再次协调并相互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张文木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1):5-39,156,157
近现代以来中国与海陆霸权国家之间的地理"拉锯"式博弈伸缩变化的历史结果表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蚕食在中国的抵抗下最终还是有底线和极限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版图及其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地缘政治互动是有一定规律和特点的。与欧洲的地缘政治版图由外而内大幅碎化的布局正好相反,除传统意义上属欧洲国家的俄罗斯外,亚洲国家版图整合程度呈现以中国为中心由外而内大幅提升的特征。这种特征是亚洲历史的稳定性优于欧洲的主要原因。作者特别指出,伊朗所处的地缘政治位势对中国西陲安全具有极大的"桥头堡"的意义。历史上中国西陲安全长期面临欧洲强势东扩的压力,但这些西来列强的压力无一例外地被拒阻于伊朗高原之外或被大量消耗在伊朗高原之中。不仅如此,伊朗高原国家与中国西陲被"扎格罗斯-兴都库什-喜马拉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位于屏障最西端的国家伊朗而不是处于屏障之外的印度实际上就成为中国西陲安全的第一道"防火墙",它们抵抗西方列强的斗争的命运与中国西陲安全唇齿相依:如果伊朗被压垮,那么由此东进的西方强势力量就会沿着途经伊朗高原的古丝绸之路(在此地理基础上形成今天的"欧亚大陆桥")倒逼中国并对中国西陲造成重大危险。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战略地缘与中国海军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分析地缘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入手 ,提出了“战略地缘”的概念 ,并在对地缘与战略地缘的区别进行辨析的基础上 ,论述了战略地缘对国家安全的意义 ,同时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就地缘特征对国家军事力量建设和海军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文章着重对中国地缘特征及其对发展海军的影响做了分析 ,提出应从 2 1世纪初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与重组着眼 ,抓住战略机遇期 ,力避大陆濒海国家的地缘特征对海军建设可能产生的制约 ,加快发展中国海军 ,重新架构中国国家战略地缘 ,以确保国家利益和安全边界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走出农村、跨出国门,城镇化战略、开放型战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回顾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无论是个人、企业、行业还是整个国家发展,都离不开走出去这个主旋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72881.6亿元,巨大的变化清晰地描绘出了"走出去"步伐的强劲有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无论是"温州人密码"还是"洋插队"大潮,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中国人背起行囊前赴后继、坚定不移地走出乡村、走出  相似文献   

16.
向海洋经济强市迈进 青岛市紧紧围绕着创建海洋科技产业城的目标,大力实施依法管海、科技兴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了由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迈进的步伐,推进了由海洋科技城向海洋科技产业城转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2月31日,中海油实现年产量5178万吨,终于实现了他们年初确定的"建成一个海上大庆"的愿望。得到消息国家领导人都感到十分振奋,从总书记胡锦涛起,9位政治局常委在获知这个消息后写下批示,向海洋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中国有着非常有利的地缘战略优势。其特点是中国广袤的版图不仅使其位于亚洲中心而且处于左右逢源的地理位置:它东接太平洋,有漫长的海岸线,这利于对外,特别是对日、美等发达国家开放以获得中国发展不可缺少的技术和资金,同时它也有利中国经济向海外拓展和进出口贸易大规模展开;它西可直接与中亚中东地区交往。这一地区的国家不仅是我国长期以来建立的  相似文献   

19.
以"地缘要素"为基础的地缘经济学,从根本上改变了边境相邻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利益诉求、政策制定以及经济行为。基于内蒙古地缘优势、区位优势,中国与俄蒙合作主要表现在内蒙古与俄蒙的合作。本文在综合考虑内蒙古地缘、口岸等方面的基础上,从多视角、多层次构建出内蒙古以口岸为核心,以边境线为轴,跨边境两侧,运用多种发展手段的综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海洋开发热潮正在我国兴起,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一系列沿海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批准,加快了向海洋“要资源、要空间、要效益”的步伐,借此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增长动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