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林丰岩 《财会通讯》2005,(10):35-35
损益均衡分析是量本利分析的主要内容,主要目的是测算一定时期内使企业营业利润等于零的保本业务量。其基本理论是建立在成本按习性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业务量与营业利润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相应的预测分析。实际工作中。财务分析人员可以运用损益均衡分析提供的基础资料,进行多方位的均衡分析,以满足管理者不同情况下的决策需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现行的营业利润损益计算模式的逻辑入手,认为其存在收入与成本不能较好匹配、对企业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未作区分的逻辑缺陷,导致营业利润变化幅度过大,不能反映企业基本业务的获利能力。为了克服上述局限,本文提出并界定了营业净收入、收入成本以及利润贡献等新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的以利润贡献为中心的损益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3.
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应当以收入抵补支出,并且为投资人提供一定的投资收益。企业盈利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表明企业在每一会计期间的最终经营成果。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用公式表示如下:利润总额一营业利润十投资净收益十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十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利润一产品销售利润十其他业务利润一管理费用一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利润一产品销售收入一产品销售成本一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一产品销售费用其他业务利润…  相似文献   

4.
本量利分析(Cost Volume Profit Analysis,全称为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亦称损益平衡分析、保本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等等,它是在成本习性分析之基础上,对成本和利润的变动与产销售变动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具体的说,就是研究销售量或产量、销售价格、销售成本等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本量利分析的两种基本分析模型,第一种为保本点分析模型,第二种保利点分析模型。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探讨成本和利润如何随着产销量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从营业利润业绩评价的视角,分析了丽珠集团2007至2009年季报及年报的财务数据,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幅变动,使得营业利润对企业收益的解释能力减弱,导致营业利润不能真实反映企业主要经营活动创造利润的能力。提出并界定了营业净收入、收入成本的概念,以及"核心营业利润"的损益计算模式,建议将其列为利润表计算损益的一个中间指标,使利润表向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的信息更丰富,更能反映企业主要经营业务的经营成果。研究结论弥补了营业利润不能反映企业主要经营业务的经营成果的局限,拓展了企业经营利润的计算模式,改进了企业盈利质量的评价指标,丰富了经营业绩评价的研究视角,也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计算和业绩评价提供了一套较为简便有效的分析指标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润总额与利润分配的审计(七)孟亚清利润总额的审计利润总额的审计是对企业的营业利润、投资损益和营业收支净额的审计,也是对企业利润计算期的损益项目的一项综合性的审计。审查一定的会计期内的收入、费用、成本等项目是否合法合规、是否真实正确。通过审计,为关心...  相似文献   

7.
本量利分析即: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通过成本、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与利润三者关系,寻求保本经营、增加营业利润有效途径的方法,是工业企业经营决策的常用方法,本量利通常以安全边际率表示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程度,指企业现有正常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其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怎样做好量、本、利的分析徐林虎量、本、利分析全称数量、成本、利润分析,即业务量(产量、销量)成本、利润分析,又称损益工衡分析和保本分析等。它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成本和利润的变动和产销量变动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即研究销售数量、销售单价和...  相似文献   

9.
企业本量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量利分析(Cost Volume Profit Analysis,全称为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亦称损益平衡分析、保本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等等,它是在成本习性分析之基础上,对成本和利润的变动与产销售变动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具体的说,就是研究销售量或产量、销售价格、销售成本等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本量利分析的两种基本分析模型,第一种为保本点分析模型,第二种保利点分析模型。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探讨成本和利润如何随着产销量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将企业的营业成本按成本习性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是企业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实施成本控制、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分析、量本利分析等工作的基础。常见的成本分解方法有高低点法、回归分析法等,它们都需要掌握最近多期业务量、成本的历史资料,而且计算比较麻烦,尤其是回归分析法。现介绍一种在未掌握最近各期历史成本资料的情况下,运用营业杠杆系数进行成本分解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实行制造成本法后营业利润减少额的计算方法邱斌,纪万财,王德礼,周星海实行制造成本法后,企业当期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均应计入当期损益,这与全部成本计算法相比,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当期的营业利润数额。现将减利金额的具体计算方法简介如下:一、企业发出...  相似文献   

12.
运用损益平衡原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拟就企业如何利用这一原理进行经营决策 ,作简要分析探讨。损益平衡决策中的要素分析企业任何一项经营决策都少不了对决策要素的界定 ,通过对决策要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能使决策有效可行。作为损益平衡决策的中心内容 ,就是在对各个要素分析的基础上 ,正确确定盈亏临界点的因素 ,为盈亏临界点可行性分析提供客观依据 ,而盈亏临界点分析的核心又是应用成本习性界定经营业务量的“界限”。找到了经营业务量的最佳极限 ,损益平衡决策就有据可依了。成本习性是指总成本与…  相似文献   

13.
成本按习性分类,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利用不同成本的习性,可以建立成本与业务量的函数方程,以帮助企业预测一定业务量下的成本总额。第二,利用成本与业务量的内在联系,可以加强内部成本控制,划清成本责任。如固定成本通常宜采用限额(总额限制)管理方法,主要由管理者负责;变动成本宜采用定额(单耗控制)管理方法,主要应由生产者负责。第三,利用成本与业务量及利润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广泛的量本利分析:帮助企业进行保本分析、保利分析,掌握欲实现目标利润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企业的业务量变动较大,使得成本与利润也发生相应的变动。企业可以利用成本、业务量、利润相互间的数量关系所反映的信息来确定企业的规模、产品的数量与价格,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本量利分析在船舶调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本量利分析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模型揭示企业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相关业务量以及销售单价同利润在数量上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利润规划和管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寻求各种途径。本量利的基本关系式是:  相似文献   

16.
一、传统的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是分析一定期间内企业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的依存关系,为企业做出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该模型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打破了传统财务会计对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关系的认识,开辟了新的思路,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青睐。  相似文献   

17.
成本、业务量、利润是三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这三个因素关系的分析研究,称为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简称本·量·利分析,即CPV分析法。CPV分析法不仅在规划企业经济活动和正确进行经营决策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而且对非企业单位加强管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运用价值。一、CPV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在经济活动中,有三个基本参量,即收入、成本、利润,它们之间的关系用等式表示是:收入-成本=利润。这一关系式是大家较为熟悉的内容,在日常理财过程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但从理财管理更高层面上来看,不能仅限于这种简单的运…  相似文献   

18.
一、现行财务杠杆效应反映形式现行财务杠杆及计算是一种建立在两段式损益计算基础上的一种分析形式。所谓损益计算的两段式,是指损益计算自收入起,第一阶段首先计算出息税前利润,然后再计算出净利的损益计算形式。而两段式损益计算,又恰恰是以成本费用的现行分类为基础。这里的成本现行分类,则是指与当期收入相配比的全部成本划分成在息税前利润之前抵减的成本和息税前利润之后抵减的成本两部分。前者是指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在内的与产品的制造销售有关的成本;而后者则是息税前利润之后抵减的成本,主要是理财费用以及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9.
李霞  韩彦峰 《财会通讯》2009,(1):108-109
传统的成本性态理论假定企业成本与其业务量按比例均衡增减,即边际成本变动与业务量的变动方向无关。这样结论的产生主要是基于生产的理想化描述,却未考虑到公司的经理层以及其他因素对于企业成本的影响。其假设把实际过于简单化,同时也偏离了实际的成本状况。现代成本性态研究认为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时,边际变化率在不同的业务量变化方向上的不对称性(特别是降低率低于增长率),即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本增加的速度要高于业务量减少所对应的成本减少速度,  相似文献   

20.
李赓 《价值工程》2019,38(26):118-119
2006年财政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关于"营业利润"的科目中引入了一个新的账户即"投资收益",其初衷是为了全面反映上市企业的全部经营行为对利润的贡献,体现了新会计准则的立法理念。但是在会计实务中,将"投资收益"这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营业利润"的财报列式却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涉嫌操纵净利润、营业利润不能如实反映上市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