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日本金融“大爆炸”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日本经济,金融面临的严峻形势,桥本首相于1996年11月提出了自由,公正和国际化的三项改革原则,着手进行包括行政,财政,社会保障,经济结构及教育在内的六大改革,希望能通过改革。恢复日本经济活力,重新确立日本在西方经济中的优等生地位。其中由于金融在日本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目前日本所发生的一系列严重金融危机,以及此次金融改革的巨大力度,金融改革又被誉为金融“大爆炸”。  相似文献   

2.
3.
从"大萧条"以来的百年金融史看今天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大危机"也是原有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平衡被打破的产物,它既意味着旧的平衡格局难以为继,也预示着新的平衡格局会不断形成。  相似文献   

4.
日本“传统型”向“市场型”间接金融转化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上世纪末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其传统的间接金融体制进行了修正.对直接金融的吸收一定程度克服了传统金融模式的弊端,提高了金融市场活力和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对间接金融的保留以及强化金融立法的做法使得日本的金融行业及金融产品处于全面监管的范围内,这种创新与监管并举的做法对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金融体系的重建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论“金融爱滋病”及其形成机理中国工商银行阜宁支行于娅琳“金融爱滋病”是对世界金融与经济秩序面临全面大危机的一种形象比喻。持其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EIR》杂志的创始人林顿·拉鲁逊,法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里斯·阿莱斯。而“金...  相似文献   

6.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无论是从资本市场的市值上,还是银行的资产规模上,无论是从金融体系建设的宽度上,还是从中国从事金融业的专业人员数量上,无论是从中国金融机构的现代化硬件设施上。还是从拥有世界最多储蓄的社会大众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强度上,中国都已经站入了世界金融大国的“第一阵营”。尽管如此,  相似文献   

7.
8.
杜辉 《杭州研究》2009,(3):13-16
2010年后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性流动性过剩、虚拟资本膨胀、战略资源短缺和新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加速到来,金融业可能面临业务膨胀和泡沫威胁的双重态势。未雨绸缪,整个金融体系必须强化对系统风险控制。区域性金融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既要有效防范风险,又要抢抓机遇,注重“五个坚定不移”,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推进地方性金融业务创新、加强地方性金融资本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9.
张铭 《沪港经济》2008,(12):52-53
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格局和金融秩序的调整,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契机。反思本次金融危机,我们切不可将其简单地归咎于金融创新,关起门来故步自封。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创新机制应当认真反思、加强监管、适当地“踩刹车”;而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应当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适当地“踩油门”,以此为契机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全球经济、金融格局调整中争取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0.
尽管没有人预期亚洲金融危机将再次爆发,但当今全球投资状况的确会让我们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刘峰 《特区经济》2010,(10):121-123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全球经济进入再平衡过程。后金融危机代的外部环境对我国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金融体系形成严峻挑战,济转型和金融改革势在必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减轻就业压力,修复我国内、外部经济失衡,推动增长模式转变和济结构调整,并释放包括汇率制度、利率政策在内的金融业的改革空间。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式“综合金融”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以来,混业经营逐渐成为世界金融业发展趋势,越来越多国家放弃金融分业经营制度,实行混业经营。我国金融业在1993年以前,曾进行过混业经营试点,由于当时混业经营条件不成熟,导致金融秩序混乱。2000年以来国内陆续放开混业经营限制,金融企业开始通过金融控股或拓展业务范围来实现混业经营。银行、证券和保险业都在进行相互联合或渗透,以获得协同效应。但在美国次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对于中国的金融业推行混业经营提出很大的挑战。本文以平安保险综合金融战略为样本,指出我国当前应当采取审慎推进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现代金融业监管的理论基础,介绍了金融监管四个发展时期;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金融监管理论的自然发轫时期;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严格监管、安全优先时期;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的金融自由化、效率优先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安全与效率并重时期。  相似文献   

14.
随着次贷问题的出现和不断恶化,全球股票市场面临巨大挑战,加之由美国经济衰退风险而引发的金融恐慌进一步扩散,给世界经济前景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这场恐慌性金融危机的蔓延是在投资者的信心和心理冲击下形成的。目前,对全球经济前景还需要观察和观望,过早确认美国经济衰退和西方金融危机,将不利于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界的协调与应对,并且,最终受到伤害的将是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5.
1996年11月11日,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约见了大藏大臣三冢博和法务大臣松浦功,向他们阐述了彻底改革金融体系的计划,后来,桥本的指示以文字形式公开发表,题为“日本金融体系改革:为2001年东京市场的复苏而努力。”这标志着日本大张旗鼓改革自身金融体系的开始。探究这次改革的背景和根源,不难看出,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叔繁而猛烈的金融危机正是促成这种“全面性”金融改革的催化剂。本文拟对日本金融危机的实际状况,产生的原因,以及今后的改革对策做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运用一个"明斯基模型"解释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和发展的脉络。金融自由与金融创新为次贷市场的兴起提供了法律和技术的支持,政府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为该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普通民众、放贷机构、评级机构与投资机构在市场中的投机行为最终导致了次贷及其衍生品市场的繁荣。然而,随着信贷的不断扩张,金融的脆弱性也被放大,表现为长期借贷关系的短期化、放贷标准的不断降低。同时,由于监管体系的缺失、评级体系的漏洞和风险控制方法的缺乏,金融的脆弱性不断累积。当宏观经济政策开始收缩,房价下跌,各参与方或多或少地陷入财务困难,一旦负面的冲击发生,市场的预期迅速转变,危机随即爆发。  相似文献   

17.
亚洲金融危机中的金融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史使人睿智,在新世纪刚刚开始的时候,回顾百年风云长券令人浮思万千,思考历史,会使人于未来行动时变得更加聪明。  相似文献   

18.
丁化美 《山东经济》2009,25(4):102-107
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共生共栖,并行不悖。金融发展史就是一部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往复更替的历史。从货币的诞生到各种金融产品的出现,金融的每一次创新都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加速发展,同时孕育并诱发着新的风险。揭示并把握金融创新隐藏的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的创新是保证金融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金融创新是当今中国金融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论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落实好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内需,还是实体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生产力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都需要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9.
金融的脆弱性与道德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主要源于道德风险。当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也是一个巨大的风险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信贷市场无所不在的道德风险。防范道德风险的方式可以有:引入竞争,实施破产机制;建立以存款保险制度为主体的金融安全网;改变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加剧世界格局变化和国际战略调整,21世纪是全球化和多极化的世纪,是创新、竞争和民主的世纪,是新国家主义盛行的世纪,美国仍将是最强大的国家。中国需要在大历史、大变革、大挑战的国际背景中思考发展战略,需要加快发展现代金融,建立现代金融体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