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建军 《特区经济》2006,(9):183-184
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在短期内影响投资、消费、净出口等即期需求的变化和长期内影响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的变化,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本文通过理论模型、计量模型分析(SAS①软件)以及FDI在中、美两国经济效应的比较分析得出在短期内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大于美国,而在长期内两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效应。通过比较本文还强调了FDI对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及其原因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1981~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分别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人力资本及国内投资的相互作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FDI通过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FDI对提升中国人力资本水平的作用不明显;FDI对国内投资存在挤出效应。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最后分析了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净效应并得出了相关结论及启示。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逐步与世界接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外商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是否吸引了更多的外资,二者究竟是何关系?文章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并根据1985-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中国GDP的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是引起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而中国经济增长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也有显著的影响。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外资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郑云 《南方经济》2005,(9):35-37
本文首先运用PanelData测算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FDI技术外溢效应,然后分析了两地区人力资本、经济开放度、R&D以及不同类型的FDI(来源于香港、澳门和台湾的FDI和来源于欧盟、美国、日本的FDI)对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不同地区的FDI具有不同的技术外溢效应,各地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以获得更加显著的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5.
王万珺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5):55-59
文章利用长三角地区2004年经济普查中类行业的截面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分位数回归法(Quantile Regress)研究了该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控制人力资本和市场竞争度之后,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于长三角地区的工业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即FDI总的溢出效应为正,同时更富有竞争力的市场也有利于工业总产值的提高。通过长三角地区内部的比较分析得出,上海利用FDI的溢出效应为负,江苏利用FDI的溢出效应为正且不显著,浙江的FDI则具有显著正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投资考察了区域贸易协定(RTA)对FDI影响的第三国效应。利用空间面板数据的研究结果发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FDI具有明显的混合型特征;RTA具有非常显著的投资效应和第三国效应,一国加入RTA提高了本国吸引FDI的能力,却对其他国家的FDI构成了明显的挤出效应;稳健性分析表明,结论对于空间权数和解释变量的选择都是稳健的;根据测算,由于周边自由贸易区的签订,中国被挤出的FDI为17.5%。论文最后对我国的RTA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下文简称为FDI)流入我国,到2002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FDI东道国。不同于最初强调的FDI的资本效应,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开始集中于探讨被传统的双缺口模型所忽视的FDI技术外溢效应(Technology Spillovers of FDI)。Nadiri(1991)、Globerman(1994)等人研究发现流入发达国家的FDI对东道国企业存在着复杂的技术外溢效应。本文在回顾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中国特殊国情下人力资本流动所产生的FDI技术外溢效应,并就人力资本的不合理流动带来技术外溢阻碍这一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如果忽略过程只看结果的话,即不考虑贸易结构的变化,而仅考虑贸易量的大小,那么FDI对国际贸易最终可以产生三种效果,即替代效应、补充效应和不确定效应。具体到不同的东道国和母国,FDI对其国际贸易的最终影响将取决于何种效应占上风。本文即是对中国的投资来源国(地区)的对华投资额与对华贸易额之间的相关关系所作的一个经验分析。此分析是为了检验中国吸收的FDI所产生的双边贸易效果。文中以中国121个投资来源国(地区)和对外贸易伙伴国(地区)为样本,分别对2004、2005、2006三年的各国对华投资与对华贸易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从世界范围来看,除去几个特殊投资地区外,一国对华直接投资与其对华贸易之间是具有高度正相关性的,表明中国的FDI对贸易具有补充效应。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的20多年中,中国各级政府通过各种政策的实行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本文选取1985—2009年间我国FDI、GDP的时间序列资料,描绘了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运行轨迹,并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FDI与东道国国内投资关系的理论模型,利用2003~2006年中国八大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FDI对中国国内投资的挤入和挤出效应及进入壁垒对该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FDI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显著的挤入效应,在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存在并不显著的挤出效应,而在进入壁垒较低的行业却存在明显的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11.
外贸政策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呈现不同结果,有正面溢出效应,有负面溢出效应,还有的不存在显著溢出效应,学者们针对这些不同结果给出了不同解释。本文主要研究了外贸政策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机制,首先总结了FDI技术溢出渠道及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接下来界定外贸政策范围,最后研究了外贸政策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机制:外贸政策的不同会导致外商不同的投资动机,进而影响FDI的流向,使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市场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从而对FDI技术溢出渠道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到FDI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各地区在利用外商投资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现象。论文通过对我国30个省份FDI数据的空间全域及空间局域自相关性的检验分析,发现我国各省份的FDI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正向自相关性,省域之间的FDI活动表现出一定的趋同性,而这种趋同现象正是来自于相邻区域之间的溢出作用。而后基于2000-2010年11年相关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发现溢出效应对我国FDI的区位选择具有极为显著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随时间及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研究结论说明,国家在制定FDI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中国将走向全面开放格局,经济活动将执行国际经贸规则,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政策、经济法律及各项经济工作将行一系列适应性调整.本文主要从加入WTO,中国吸引FDI(外商直接投资)的走势、外资涌入的热门领域、山东省利用FDI工作的重点及山东省应注意培育的新投资热点四个方面,分析了加入WTO对山东省吸引FDI的影响和山东省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贸易具有进口替代、出口创造和进口引致效应.本文通过分析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欧贸易的效应后得出: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华出口创造效应强于进口引致效应,与日本对华FDI的贸易效应相反.对此,笔者通过比较欧盟、日本对华投资特点加以解释,以为中国调整FDI政策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贸易具有进口替代、出口创造和进口引致效应。本文通过分析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欧贸易的效应后得出: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华出口创造效应强于进口引致效应,与日本对华FDI的贸易效应相反。对此,笔者通过比较欧盟、日本对华投资特点加以解释,以为中国调整FDI政策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13—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企业金融化程度对企业创新总投资及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分析不同产权性质企业间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金融化程度会显著抑制创新研发投入,特别是探索式创新研发投入,且这种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显著,而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抑制效应。研究结论对抑制企业“脱实向虚”现象、促进企业提高创新能力、贯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及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庄芮 《亚太经济》2013,(5):51-55
美国重振制造业的关键领域并非传统、低端的制造业,而是意欲引领全球制造业的未来,因此,美国重振制造业对中美贸易规模总体影响不大,但进出口结构变化不一;美国重振制造业将对美国在华新增直接投资产生负面影响,在华美资存量会保持稳定,但新增美资的规模或比重可能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尤其是对美制造业的投资可能增加,由此导致中国FDI净流入减少。  相似文献   

18.
在幅员辽阔、省域差异明显的中国,考虑空间因素研究FDI、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文章遵循"理论—模型—实证"的技术路线,考虑空间因素,对FDI、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研究进行了机理分析、作用路径分析及经验分析。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空间效应分解的研究表明:中国省域FDI、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关联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特别地,FDI与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间接效应大于其直接效应;无论在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独立效应,还是双重效应的作用下,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均大于FDI的作用;最后,本文就FDI与科技创新的空间交互作用对城镇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承鹫  吴华强 《南方经济》2020,39(10):20-36
现有研究表明,不确定性风险会通过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影响企业投资,但着重分析间接渠道的文献较少。文章以1994-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股票交易数据和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为样本,在控制住直接渠道的影响后,实证检验了不确定性风险如何通过金融市场摩擦机制间接影响微观企业的投资行为。研究发现:不确定性风险会通过金融市场摩擦机制来显著增加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融资数量;且金融市场摩擦机制间接降低企业投资的中介效应显著。在异质性企业的对比中,成本效应对所有企业的影响效果差异不大;而相对于低杠杆、国有化和大规模的企业,数量效应对高杠杆、民营和小规模等高风险企业的影响效果更大。这说明,成本效应和数量效应的影响是系统性的,但数量效应更具结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黄海洋 《宁波经济》2005,(9):17-18,29
本文利用金融计量学中的协整分析技术分析了FDI(外商直接投资)对宁波出口总额、初级产品出口及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从长期来看,FDI对宁波出口贸易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并且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影响要显著大于对初级产品出口的影响,说明了FDI改善了宁波的出口商品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