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粮食科技与经济》2010,35(2):48-48
2009年入秋以来,中国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尤其是云南省,旱情十分严重,对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生产造成直接影响。同时去年是20多个暖冬以来的首个冷冬,入冬明显提早,气温持续偏低,致使部分地区小麦苗情偏弱。据农业部农情调度,今年冬小麦冬前一、二类苗  相似文献   

2.
据农业部市场预警系统监测,受气候因素影响,今年我国冬小麦播期推迟,晚茬比例大,冬前苗长势较上年同期偏差。但由于各地提早抓紧了田间管理,苗情转化快,有望形成壮苗;尤其立春后,主产区喜迎降雨,前期表墒不好的情况有所缓解。总体看,当前土壤墒情好、底墒足,主产省河北、安徽、江苏小麦苗情好于上年,但河南、山乐小麦长势较常年偏弱。  相似文献   

3.
<正>受去年秋汛影响,在田冬小麦普遍长势较差。今年初,农业农村部及时启动了冬小麦“科技壮苗”“促弱转壮”专项行动,发挥产业技术、农技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三大体系”协同优势,全面展开晚播冬小麦“促弱转壮”春季田间管理行动。今年年份特殊,确保夏粮首战告捷,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意义重大。当前,“促弱转壮”的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如何?苗情转化情况怎么样?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顾问》2010,(7):27-27
1.新季产量有望基本稳定 进入2010年度,持续低温天气因素造成我国冬小麦发育迟缓,对小麦的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也令本年度新麦产量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后期各地抓住气温逐步回升的有利时机,加强田间管理促弱转壮,小麦苗情转化升级较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2015~2016年鲁西南出现了有史以来罕见的异常与极端低温天气。异常低温天气将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与产量造成显著不利影响。文章将结合2015~2016年鲁西南罕见的异常与极端低温天气,及1981~2010年历史气候资料,分析冬小麦生育期与产量因素受低温影响的程度,以期为评估极端气候事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定量化依据。[方法]基于2015~2016年鲁西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间气象数据,结合大田调查资料,采用对比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不同生育期间平均气温、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对冬小麦生育期、产量因素、生长状态和农田管理措施等的影响。[结果]2015年秋季特大暴雪使农田土壤墒情增加,但强降温迫使冬小麦提前进入越冬期;由于冬前积温偏少,冬小麦分蘖数、大蘖数及次生根均偏少;2016年春季气温出现异常,冬小麦返青推迟,生长要素变化缓慢,旺苗、大蘖数和次生根均较2015年略有减少,个体生长较弱,群体长势略差,影响冬小麦产量构成;相比较积温、日照时数等气候资料,近10年冬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变异系数较大,对冬小麦产量影响也较大;异常与极端气候事件对冬小麦田间管理的影响也较大。[结论]针对冬前强降温和持续低温过程,应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以降低冬小麦可能受到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据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说,今春农业生产开局良好,冬小麦面积有所增加,返青苗情转化升级较快。全国冬小麦面积3.38亿  相似文献   

7.
1月14日,农业农村部在京召开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启动活动暨工作部署视频会,全面部署做好冀晋鲁豫陕五省晚播冬小麦促弱转壮科技支撑工作,助力2022年夏粮丰收。会议指出,受2021年罕见秋汛影响,冀晋鲁豫陕五省冬小麦苗情复杂,给2022年夏粮丰产带来不利影响。要充分认识2022年保夏粮丰收的重要意义,通过开展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影响。  相似文献   

8.
《农家之友》2004,(5):20-20
近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在江西南昌召开了南方早稻生产田间管理暨水稻专家指导组工作会议。专家组分析了早稻生产的苗情,并提出了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的意见。前中期苗情分析今年早稻育秧期间气温偏高、光照充足,有利于秧苗生长,插秧期比往年提前2~3天。插秧后天气晴好,水稻分蘖发生早、群体苗数足、够苗期提前。这是  相似文献   

9.
一、冬小麦总体苗情正常偏好.病虫害及干旱等不利因素不容忽视 据农业部农情调查显示.2005年全国冬小麦面积3.22亿亩,与上年基本持平。优质冬小麦面积1.74亿亩.占冬小麦总面积的54%,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河南、河北、山东三个最大冬小麦主产省小麦生长情况良好,整体来看,小麦长势好于去年,预计今年冬小麦面积增加90多万亩。全国冬小麦返青苗情,一类苗比例42.9%,二类苗比例39.4%,三类苗比例15.7%。一、二类苗比例达到82.3%,比上年同期增加2.8个百分点,比3月上旬提高0.9个百分点。今年冬小麦苗情最突出的是旺长面积明显减少,去年旺长最大面积达到4700万亩,而今年最大面积只有661万亩。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通过在全国小麦主产区多点实地考察,并和专家组会商研究,针对2014年春季小麦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苗情的总体分析,并提出几点冬小麦早春管理技术的具体建议,供广大农民朋友就自己麦田的实际情况,在小麦春季管理中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冬小麦面积基本稳定,苗情长势与去年同期大体相当 目前,全国秋冬种工作基本结束,冬小麦陆续进入越冬期.总的看,今年秋冬种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冬小麦面积预计为3.23亿亩,与上年基本持平).苗情长势与去年同期大体相当.据11个小麦主产省(区)初步统计,11月底的小麦一类苗比例为47.9%,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二、三类苗比例分别为32.8%和19.3%,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小麦旺长面积比11月20日减少近2000万亩.  相似文献   

13.
据3月底农业部农情调度显示,全国冬小麦长势良好,总体好于上年同期。预计今年冬小麦面积增加6万公顷,冬油菜面积增加70万公顷。前期,河北省、河南省小麦遭遇旱灾,据统计,在旱情较重的河北省,今年春季耕地最大受旱面积达33.3万公顷,其中,春白地缺墒213.3万公顷,冬小麦受旱面积达53.3万公顷。山东、河南2省小麦播种的基础均好于往年。今年山东小麦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机播面积达90%以上,精播半精播面积159.5万公顷,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河南省冬前苗情普遍较好.前期强降雪降温天气对小麦也是利大于弊,不仅缓解了旱情,也减轻了病虫害。  相似文献   

14.
《齐鲁粮食》2008,(1):41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称:目前,全国秋冬种工作基本结束,粮食特别是冬小麦面积基本稳定,苗情长势与去年同期大体相当.南方冬季农业开发呈现新亮点。  相似文献   

15.
目前,气温逐步回升,我国大部地区越冬小麦和油菜即将返青和抽薹,正是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构建合理群体的关键时期。农业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小麦油菜春季田间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迅速行动起来,精心组织,加强指导,切实把春季田间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夺取今年夏季粮油丰收打好基础。通知要求:  相似文献   

16.
鲁西南连阴雨发生规律及对秋收秋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鲁西南1981~2014年连阴雨资料,分析了春、夏、秋季节连阴雨年变化趋势,连阴雨对农作物生长、产量及秋收秋种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连阴雨有明显减小趋势,夏季连阴雨变化不明显,秋季连阴雨有明显增加趋势;春季发生连阴雨的概率为47%,2年一遇,夏、秋季连阴雨出现概率均为97%,几乎每年一遇;秋季连阴雨对棉花、夏玉米等秋作物危害最大,连阴雨使夏玉米灌浆不足,贪青晚熟,棉铃霉烂,脱落,铃重减轻,造成夏玉米、棉花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月降水量与作物产量相关分析,4月降水量与冬小麦产量呈显著正相关,7、10月降水量与棉花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连阴雨使成熟秋作物不能及时收获、晾晒而霉变,导致秋收秋播相应推迟,晚播冬小麦分蘖少,苗情较差,次年冬小麦产量较低;但播种前适宜的降水也使农田墒情较好,冬小麦苗情较好,壮苗越冬,次年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7.
"科技壮苗"专项行动是由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针对2021年罕见秋汛造成冬小麦晚播面积大、苗情类型多、弱苗比例高等问题,着眼发挥农业科技保障作用,推动晚播小麦"促弱转壮"开展的专项活动.为了做好冬小麦促弱转壮工作,给小麦高产稳产提供坚实科技支撑,山东省农广校结合"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在菏泽市单县举办了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培...  相似文献   

18.
《江苏农村经济》2009,(2):45-45
开春后冬小麦进入返青阶段,接着是分蘖期至拔节期,这两个生育期对于高产冬小麦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冬小麦从返青至挑旗的这段时间为春季生长阶段,一般历时50~60天,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小麦返青后生长转旺,吸收养分也逐渐增多,因此追施拔节孕穗肥是当务之急。春季追施拔节孕穗肥,是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健壮生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江苏农村经济》2014,(3):42-42
今年,主产区冬小麦苗情长势较好,一类苗比倒增加,群体比较充足;土壤墒情总体较好,底墒表墒较足但冬季气温持续偏高,部分播期偏早、播量偏大的麦田出现旺长趋势;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和西北麦区降水偏少,不利于小麦返青;小麦条锈病核心越夏区菌源基数大,有偏重发生可能.针对今年小麦长势特点,春季田间管理的技术路线是:抗旱保苗,控旺保稳,促弱转壮,抗寒防冻,因地因苗制宜,加强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加快转化升级,促苗早发稳长,构建合理群体,防控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20.
春季是冬小麦生产的关键时段,要确保冬小麦高产,需要加强冬小麦的春季田间管理。近年来,在合理运用常规栽培措施的基础上,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进行合理化控,取得较大进展。通过合理化控得到的农艺性状,与常规栽培措施相比,具有性状优异、经济合算、操作简便等优势。合理化控宜结合各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和栽培目标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