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中国物业管理》2013,(5):J0038-J0039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肯定都离不开“家”这个要素。“家”作为每个人生活的基石,也是“幸福”的发源地。我们也可以把由每个“家?’组成的社区看做一个大“家庭”,而如何让这个大“家”成为幸福的港湾,是金地物业一直探索和致力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幸福这个词,每个企业家都有不同的理解。有关员工幸福指数的问题,我们曾经做过一个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分析,我们最后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幸福叫做三个子。第一个“子”叫做“种子”,就是你要有幸福方面的遗传基因和这样一种喜悦的习惯;第二个是“根子”问题,就是我们的环境和我们的外部条件,这主要是物质方面的条件,也包括精神层面的东西;第三个就是要有幸福的“果子”,指的是我们的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3.
《中国就业》2011,(2):15-15
12月26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再次谈及对“尊严”和“幸福”的理解。他指出,第一就是要保障每一个人享有宪法和法律所给予的自由和权利,第二,就是无论职业不同,财产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每一人都完全平等,特别是在法律面前完全平等  相似文献   

4.
一个成功的管理人员,不仅要管理好自己的部下,也要“管理”好自己的上司,建立一种既能适合自己、又能适合上司的工作方式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人都传统地倾向于服从上司.都自觉不自觉地认为上司比自己,或者应该比自己高明.每个上司也都自觉不自觉地认为自己应该比部下更强。下属为了避免与上司争执,往往倾向于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去迎合上司的需要,这样一来就很可能丧失自己的立场和利益.而一旦发现自己的立场和利益在不知不觉中受损时,又会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进而情绪沮丧,对上司不满。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幸福     
一个英国人、一冲国人和一个苏联人在一讨论“计么是幸福”。 英国人说:“幸祠是当你劳象终日回到感时J在壁炉旁找到了毯暖和的施鞋。” 法国人发表见岁“你们英国人不懂揭漫。幸福就是在出差通遇到一个热情待你的酒姑娘,然后又毫无遗樱分手。” “你们都错了,”尧人摇摇头说J“真正诞福是有警察丰衣敲f花你,但又发觉是抓错了法起就里己浪中亮地联幸抓什么是幸福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一种感觉,尽管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不过只要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人们能够感觉幸福,那就会处处充满和谐。物质是幸福的基础,但幸福不完全决定于物质。人的幸福感受比较心理因素的影响,只有自觉调节心理,在爱的付出中体验幸福,和谐才会持久。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人的一种自觉。文化的形成在人的自身里有一个自觉内化的过程。“两型”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让“两型社会”建设中所蕴含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责任意识等理念成为广大企业人员的普遍自觉并由此产生一系列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8.
佚名 《经营者》2006,(22):71-71
近日。幸福指数被引入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将“普通人的幸福感”纳入地方发展目标,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众所周知,尽管天下没有相同的人。但每个人的终极目的是一样的,即毫无例外地追求幸福。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一个美好的社会应当“使最大多数的人获得最大程度的幸福。”从这个角度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人”的幸福感受,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具体体现。但是,当前公布幸福指数的做法、将幸福指数纳入政绩衡量指标体系。存在一些弊端。需要小心堤防。  相似文献   

9.
鲍丽娟 《活力》2010,(10):78-78
小学生是一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好奇、爱动、好问是他们出自于正常心理状态的外在行为表现.即使在宁静的作文课堂里也无法控制自己。有的语文教师往往视而不见.有的语文教师却在某种自觉和不自觉的教学行为中压抑了小学生正常心理的发挥.常常在发现他们有“边思考边绘画”、“边思考边自言自语”或“边思考边议论”等“越轨”行为时.就情不自禁地制止说:“好好想、别乱画!”  相似文献   

10.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宽敞的房子、豪华的车子、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和牢固的位子,这“五子”就是形成一个幸福和谐家庭的因素。而这幸福的“五子”家庭离不开的一个字“钱”。所以有人戏称:“钱不是万能的,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相似文献   

11.
《东南置业》2014,(11):62-65
面对形形色色的装修方案,你难免会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取舍;看着琳琅满目的居家饰品,既个性又美观,你忍不住会产生“全都拿下”的冲动。在有限的空间里,所有的美好未必能一一呈现,但总有一款最适合自己的。本期“幸福家居”旨在让每一个爱家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空间!  相似文献   

12.
理解幸福     
每个人都向往着幸福的生活,大家都认为通过辛勤的劳动可以换来幸福.但是,在几十年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我们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使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有不少人仍然感觉不到幸福.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理解的幸福. 幸福不意味着完美.许多成功人士在回首往事时,常常充满愧窘、感慨万分,有的人感觉对不起父母、家庭,因为他们给亲人的时间太少;有的人觉得自己失去了许多应有的生活乐趣.其实,生活中的幸福有着不同的幸福细分指数.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史蒂文森认为,人们的生活至少可以分为7个方面:家庭生活、社交生活、精神生活、肉体生活、物质生活、业余生活和职业生活.他指出,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必须思考哪些生活具有更高的优先性.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对不同生活方面的幸福必须有所取舍.人们不可能同时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13.
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一般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社会所承担的法律职责和应尽的道德义务。企业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经济人”,又是“社会人”。作为“经济人”,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满足和利润最大化无可厚非。但是,作为“社会人”,企业必须同时要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并自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一方面,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其经营活动与社会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企业的经营行为也能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企业作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经济组织,就应该对自己的全部行为及其后果承担责任。1、提供丰富…  相似文献   

14.
闻实 《成功之路》2012,(5):47-48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是古希腊哲学家与教育家,被誉为“淡泊名利而勇敢地追求真理的人”,被视为全希腊最有智慧的人。然而,他自称“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并告诫弟子们,“我们必须自觉自己的无知”。这话耐人体味。  相似文献   

15.
我们看到,人类其实有史以来都在追求幸福。不同的人对幸福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觉得有钱幸福.有的人觉得有权幸福.有的人觉得自得其乐就是幸福。但我们追求幸福的方式大致来讲有两类.一是通过让别人不幸福而获得幸福.这包括偷盗、抢劫.计划经济也属于此.不过最主要一种方式的是战争,使民众不幸福而让自己幸福。另外一种方式,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观,每个人也都不愿意违背自己的是非观去做事。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多少人在做一件事情前会认真地问一个“为什么”、“这件事对不对”、“该不该去做”;单位里偶尔碰上一个特别“较真”的人,同事还可能觉得这个人很可笑,领导则可能把他当“刺头”,甚至让他坐“冷板凳”。大部分人不愿意“问是非”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17.
城市,这个古老的词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点被演绎成不同的版本。可以是“花园城市”,就像新加坡那样;可以是“都市丛林”,就像香港;可以是“创意之都”,就像伦敦……如今,另外一个版本正被越来越多的全球市长所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也许,那是一个未来的“幸福家园”。  相似文献   

18.
王悦承  梁海松 《英才》2005,(7):64-64
“一些人毕生都在追逐金钱,绝大多数时间却一无所获。另一些人挣的钱多得花不了,自己却活不过他们开的那些公司。这两种人都在朝着他们所认为的幸福不停地劳作。但是他们都错了。”  相似文献   

19.
本刊“研究失败”系列的又一案例,这一期的封面故事“幸福的陷阱”,能够给人多方面启发。但跳出“幸福”看“幸福”,我们会发现幸福集团其实和许多“失事”的企业和企业家一样,从根本上说犯的都是最原始、最低级的一类错误:没有把企业当企业办。  相似文献   

20.
“两种错误”不能犯每个人都有对未来的期待,有对未来事业、成就和幸福的追求。面对未来时,我们最容易犯两个错误:一个是觉得自己这辈子不会有大的作为;另一个是料定别人不会有作为。我在北大的时候就犯了第一个错误:我断定自己这辈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出息,因为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我长得太难看了,根本就没人看得上我等等。断定到最后,我变得非常郁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