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晓阳 《乡镇论坛》2011,(11):20-20
在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总以为教育孩子就是板起面孔来说教,甚至是训斥孩子。这样会使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很大的心理距离,所以孩子对家长的说教,也往往是这只耳朵听,那只耳朵冒,有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难怪常听家长说:“这孩子怎么就这么不听话,我拿他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相似文献   

2.
星期天,冬冬要去公园玩,爸爸说:“一个多月没去奶奶家了,今天咱们得去看看。”冬冬说: “公园里有猴子、狗熊,还有会跳舞的仙鹤。奶奶家既不好走,又没意思,我不想去!”他撅起了小嘴。冬冬的反诘让爸爸气恼,可是仔细一想,童言无忌,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视角。需要反思和警觉的应该是孩子的父母,当家长的都有必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孩子懂得要有责任感!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悉心照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呵护,在这样的氛  相似文献   

3.
《中外企业文化》2005,(3M):i003-i004
让孩童自己收拾玩具 有什么事情最容易让你恼火?那就是跟在孩子后面帮他们收拾玩具。现代的父母都很舍得为孩子购买各式各样的玩具。面对被搞得一塌糊涂的玩具堆时。我们总是用“你再不整理,我就再也不给你买玩具”之类的话威胁警告孩子。尽管如此,还是没有办法纠正孩子不肯收拾玩具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4.
苏茉 《劳动月刊》2012,(8):15-15
我家小阿姨管我叫姐,管我老公叫哥。有一天她问我:“姐,哥挣的钱多不?”我说我也不知道,这大概让她震惊了,“哥不给你钱吗?”“不给..”“你跟他要他也不给吗?…‘我没跟他要过,我自己有工资。”她勉强笑了笑,看我的眼神不是佩服,是怜悯。小阿姨今年三十岁,两个孩子住在老家,她跟丈夫都在北京打工。  相似文献   

5.
陈昌玥 《财会月刊》2010,(9):I0026-I0026
误区一 夸奖太多或太少 “你把你的脏衣服放到提篮里了?嘿,你干得太好了!”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尊,父母们有时会把孩子变成受表扬成瘾的人。靠表扬鼓劲的孩子不会为了自己满意而追求实现各种目标。他会因很平常的杂事而期待别人的溢美之词,否则他就可能会不想去完成自己分内的事。同样道理,过分批评也是十分有害的。如果你只是指出孩子是如何失败的,而且在他失败之后一味批评说教,失败就会成为他的心理阴影。  相似文献   

6.
对于孩子犯错,一般情况下家长们都在研究该如何惩罚。但我认为更应该研究,在他犯错后如何激励。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影响,父母的欣赏、鼓励和支持会形成孩子乐观、开放的沟通方式,而恐吓、惩罚也会使孩子形成沉默、怯懦的性格。  相似文献   

7.
我和陈天桥4年当中没红过一次脸。碰到情况我就跟他沟通,他也会来跟我沟通。很多决定到最后已经说不清楚是陈天桥的还是唐骏的。我把它叫做“夹心饼干决定”。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仅是我一个人的决定,倘若成功了人们一定会说我很了不起。但是不要忘记,对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成功不重要,避免失败才是最重要的。避免失败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所有的决定都变成交叉的。  相似文献   

8.
程社明 《中外管理》2008,(10):125-126
案例中的父母都是在职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明星式人物,他们可以带领团队达成目标,可以游刃有余地与人融洽相处。而越是这样的夫妻越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样优秀,望子成龙。然而,这样的家长也常常陷入一个误区,就是你的强势很可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个障碍。  相似文献   

9.
我邻居家的孩子一直在央求他妈妈给他买新衣服,上衣是白衬衣,下面是黑色的短裤。他的妈妈说“:老师怎么会这样啊?”我问“:怎么了?”她说他们学校要搞拔河比赛,要求男孩儿一律都要穿白衬衣黑短裤,但我的孩子不用啊,因为他长得瘦小,没有被选上参赛。她是不想买的。因为孩子有很多旧衣服。“我想这小孩子虚荣心也太强了,看见别人穿新衣服自己也要。”孩子就哭了,边哭边说“:虽然我没有被选上参加拔河比赛,但老师说我是最重要的角色,没有我的鼓励,他们会没有力气的。”我一下感动了。这个老师是多么聪明而善良啊,既没有打击孩子的自信,还让他认…  相似文献   

10.
孩子回来说,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话语不多,貌不出众,却随时充满了自信的神情。他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身体棒,品行佳,吹拉弹唱样样都行,深为同学们所佩服。我抽了个空去这个同学家采访,想探究一下那做父母的到底有什么教育、塑造自己孩子的“秘诀”。  相似文献   

11.
在老板娘的引诱下,他对跟母亲同龄的郭彩虹充满了渴望于文海1977年出生在黑龙江尚志市某山村的一户农家。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还有一个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弟弟,父母务农抚养两个孩子,生活相当拮据。1997年,于文海有个初中女同学,出去打工没几年,就花枝招展地衣锦还乡,还给父母盖起了大瓦房。尽管村里人知道女孩在外面一下子挣了那么多钱回来,是当“三陪”挣的,对此表示不屑,但那种羡慕会通过嫉妒的眼神和话语表达出来。这些羡慕的眼神中也有于文海的眼神。1998年,于文海告别父母离开生活了20多年的农村。因为于文海没有什么特长,天…  相似文献   

12.
沈佩君 《乡镇论坛》2008,(33):46-46
亲爱的孩子,恭喜你考上大学。30年前大学录取率不到一成时,“大学生”三个宇让人肃然起敬;但在录取率往百分百飙升的今天,不管你每科平均不到12分或超过88分,你们都叫“大学生”,何其幸运。看看大陆跟你一样年纪的孩子,每年考生1000万人,录取率五成多,考题比我们难得多,压力也大得多。但为了脱贫,他们的成就动机像沸腾的水。也许你会说,台湾是台湾,大陆是大陆。孩子,政客可以这样说,他要的是选票;但是你不能这样说,因为这是你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生活之友     
面对“逆反”的孩子,父母怎样做青少年“心理断乳期”的到来,打破了已往亲子关系的平静状态,青少年与父母间的矛盾明显地增多了。那么,父母应如何和子女共同度过这段“心理危机”呢?倾听子女的心声,分析其感受和需求。当子女向你谈他感兴趣的问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似听非听,或者一面做事一面听。如果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不妨跟子女打个招呼,以便子女能谅解。即使不同意子女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分析子女意见背后的感受和需求,并充分考虑,然后交换看法。用尊重而非教训的语气和子女互动。尊重子女会使子女尊重自己,…  相似文献   

14.
“大家来说一说,你们的婚姻幸福吗?幸福的请举手!”“你们和孩子是怎么沟通的?”“如果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影响大吗?”……近日,笔者在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方斗山村会议室里看到,该镇妇联和镇科协邀请获得县级教子有方奖、“和谐家庭奖”的江雪梅同志为高家镇方斗山村的留守儿童监护人作了一场题为《婚姻家庭的好坏与孩子成长有直接关系》的讲座。江雪梅针对家长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和居住地左邻右舍的具体事例深入浅出地向家长们介绍了婚姻家庭中夫妻相处的最佳模式、如何与孩子建立相互尊重、平等沟通的关系等。同时,还组织家长现场模拟家庭,分别扮演孩子、父母等角色,赢得了家长们的一阵阵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15.
又是一年儿童节。 “六一”是小朋友们期盼已久的日子,也是被,不少家长当作是疼爱孩子、沟通感情的最佳时期。很多父母都“不惜血本”地选择在“六一”前后为自己的天使宝贝们购买一些他们喜欢的东西,陪他们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涂文开 《中外管理》2006,(5):114-115
不要怕和下属推心置腹 可能很多经理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我有一个朋友.几年前他因为表现突出.被公司破格提拔为部门主管。当时比他有资格提升的人很多.有些人心里不服。大家虽然表面上不说,但会在工作配合中较劲.比如:不接受额外的工作要求和任务,推辞说自己有事,或者干脆说“这事你怎么不给别人干.偏偏给我干?”所以他上任后的压力很大。不过他在员工问题上还是处理得不错.包括:跟员工沟通、为他们创造空间和机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做事方法等.逐渐赢得了大家的支持。我想他的一些做法也许值得王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生活之友     
善待爱顶嘴的孩子对待孩子的顶嘴,不少家长采取了专制的作风。这样下去,只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首先,产生逆反心理。生活中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试图找出理由为自己辩护,其目的无非是为求得父母对自己的谅解。如果父母武断地加以"狙击",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对父母的这种"蛮横"做法,孩子虽不敢言,但心不服,以后孩子即便有更充足的理由也不会再申辩了。  相似文献   

18.
安钢集团公司运输部黄朝海在来稿中提出,当前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是“情”、“理”、‘卡”。他认为:“情”,就是与职工建立感情,以情去感化他们,激励他们,达到干群之间的心心相印,情感交融。怎样才能与职工建立感情呢?在具体工作中,领导干部要时时想到职工群众,处处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关心、体贴他们,使其感到领导的关心,集体的温暖,从而使其更加忠于自己的集体,更加努力地为集体工作_“理”,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在工作中处理事务,都要讲道理,以理服人。‘“理”,是医治思想病症的良药…  相似文献   

19.
陈英凤 《新远见》2011,(4):110-111
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长期亲情缺失、代管不力,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农民工不愿意再外出的主要原因。有农民工表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不能让孩子再跟他一样,宁愿少挣点也要培养好孩子。春节之后,从东南沿海向中西内陆,一场全国范围的“用工荒”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感悟孩子     
孩子的成长像春天的树发芽儿,你看春天的树叶一天一个样子,一晃便是满眼绿意。 孩子的成长是点点滴滴的,从呀呀学语脚步蹒珊,到能跟父母谈古论今。 孩子的成长是快乐的,他眼里心里的这个世界那么纯净、美好。 孩子的思想像蓝天白云,清爽舒展,如诗如画。 都说大人教育孩子,其实孩子最能教育大人,我便是被他们教育着的人之一。我被他们感染、童化,我无所顾忌地享受着他们的快乐。 每天,我从宿舍走到机关,从机关走回宿舍。大到看着长大的青春男孩,小到美丽的小女孩儿,都会跟我打声招呼:“阿姨好!”这对我很重要!我总像收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