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纪录片是一种具有独立片种意义的影片,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纪录片的产生让人们更加客观、更加全面检视我们的生存环境。然而,单纯的纪实性纪录片已经无法适应受众审美情趣的变化,纪录片中娱乐因素的应用在市场化的引导、消费大众的审美潮流、电视娱乐的消遣功能的刺激下兴起,改变了传统纪录片枯燥乏味的说教模式,增添了娱乐、幽默、戏剧性等元素,让受众在记录片的叙事、声画处理以及对纪录片观念的认识上,都打下了鲜明的印记。娱乐因素的应用也带来了纪录片经济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扩大。同时,由于纪录片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又要求纪录片的制作不能是单纯的娱乐消遣功能,更重要的是其纪实说理能力,因此纪录片中娱乐因素的应用要适度,纪实才是纪录片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周志琴 《发展》2010,(8):112-113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视节目为了满足受众休闲娱乐的需要,提高收视率,从而使电视节目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本文阐述了电视新闻娱乐化方面的发展和制作特点,对电视新闻的娱乐化进行评析与反思,以期创造一个和谐的视听环境,使受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娱乐导向。  相似文献   

3.
张洁 《魅力中国》2011,(12):189-189
2010年由东方卫视举办的《中国达人秀》成功地刷新了选秀类节目的收视率,受到广大受众的支持与热爱。本文在此主要对其中的参赛选手从符号学的角度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指出选手乃是满足广大受众娱乐符号消费的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论证,展现出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形态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兼容性和交叉性。在受众多元化、表达方式多元化的中国电视界,我国电视娱乐互动节目只有不断发掘新的创新方式、娱乐模式,才能赢取受众,不断推进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这个世界在慢慢变得娱乐。在这样一个娱乐的年代,媒介也不得不接受娱乐的现实,于是各种电视娱乐节目风起云涌着,并且成功地把观众从电视机卷到了节目中来,赋予了受众难得的主体地位,这也从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要求,从而实现了媒介利益与受众需求上的双赢。从媒介的角度来讲,我们在收获成功果实的同时,似乎也更应该反思一下,到底什么样的内容才能主宰电视命运。在这股  相似文献   

6.
陈立明  涂洪兵 《魅力中国》2014,(11):276-276
什么是新闻娱乐化?目前理论界对此没有明确的界定,我个人认为,新闻娱乐化就是在报道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者是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强调新闻的娱乐价值,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给受众提供更多的新鲜感。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传媒界,新闻娱乐化趋势日益明显。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也有人完全赞同,将其看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我们应深入分析它的成因和利弊,正确地认识这一现象,从而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黄宇 《魅力中国》2010,(14):123-124
新闻娱乐化越来越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普遍现象,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也备受争议,它的普及直接带来传播在操作方法、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新闻娱乐化成因的剖析,结合受众对传播消费市场进行研究.探讨新闻娱乐化下传播消费市场的细分,  相似文献   

9.
梁颖 《魅力中国》2011,(14):10-10
县级电视台要发展,必须从内容和手段上加强本土化,从而争取在最小的信号覆盖范围里覆盖最多的本土受众。在内容上、要加强制作民生新闻与本土娱乐内容。在手段上,要丰富节目形式,使用多种节目表现元素,加强与当地受众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0.
苏全飞 《魅力中国》2014,(18):261-262
《天天向上》作为一个以礼仪公德为主题的娱乐性脱口秀节目,在其全面娱乐化的主题下包含了表现方式平民化、节目编排平面化、主持风格随意化等明显的后现代因子,迎合了消费主义语境下受众对于娱乐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新闻娱乐化趋势日益突出的现实情况下,媒体有义务承担监督社会环境的责任,为受众营造一个公平、和谐、健康而充溢着道德秩序的环境.新闻娱乐化一定要保持适度,即在新闻报道内容的选择上、在新闻报道叙述方式上,要合理把握"度".  相似文献   

12.
高雪 《魅力中国》2014,(24):120-120
目前,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智能手机的出现将手机打造成为个人移动终端,为人们提供着各种服务,特别是手机游戏为人们提供的娱乐服务,手机游戏的发展成为了众商家关注的重点。本文重点从设施发展、受众喜好角度出发,探寻影响手机游戏发展的要素,其中设施发展将大幅增加受众对手机游戏的体验效果,而受众对游戏的喜好能明确手机游戏的发展方向,只有迎合受众喜好,符合受众习惯的手机游戏才能在未来获得长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薛冬 《魅力中国》2014,(7):270-270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影像时代,网络、电视、光盘、影碟、录像、电子游戏等影像媒介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它们帮助受众打发了许多无聊的时间,给受众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成为受众娱乐生活当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些媒介的负面影响。它们以影像画面为意义载体,以影视语言为表意手段,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因而其负面影响要远远超出非影像媒介。  相似文献   

14.
彭译萱 《改革与开放》2013,(12):194-195
本文从大众艺术形态的角度对2013年全新选秀类节目《我是歌手》展开了研究,试图探讨受众心理及传播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众娱乐与专业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舆论引导的艺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 ,舆论引导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必须讲求艺术性。新闻媒体要通过提高引导水平 ,改进引导艺术来吸引受众。提高舆论的引导艺术 ,就是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 ,提高舆论传播的新闻性、贴近性、知识性、趣味性 ,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使受众在娱乐中接受教育 ,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瑾 《理论观察》2007,(2):140-141
今年两会期间,关于整治电视综艺节目的提案反映了人民的呼声。电视综艺节目需要娱乐受众,但是不能愚弄受众。那些媚俗的、无聊的综艺节目危害不小。必须加以整治。电视综艺节目属于文化范畴,是文化,就具备了教化的功锥。电视综艺节目不能忘记了自己的本质属性,所有的电视节目制作人都要精心制作,为观众奉献精美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7.
视觉化传播是当代大众传播的一种重要取向,对信息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扩大了信息传播的受众范围和民主程度,有助于建构新的公共话语空间;另一方面却导致了信息的平面化和娱乐化,并有可能导致一种新的视像霸权。  相似文献   

18.
李亚军 《发展》2008,(11):71-71
大众传播媒体作为社会传播系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有四大社会传播功能:(1)监测社会环境,解释那些会对社会以及社会各部分带来影响的威胁和机遇;(2)协调关系,把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环节、各类因素整合为一个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以应对环境的变化和挑战;(3)传承文化,使社会的精神遗产,如科学知识、文学艺术、价值观念,得以继承和发扬;(4)调节受众身心,提供娱乐。  相似文献   

19.
李辰 《新财经》2008,(8):105-105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娱乐咨询专家米切尔·J·沃尔夫在《娱乐经济》一书中指出,人类即将步入娱乐经济时代,“娱乐因素”正成为各企业产品与服务竞争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吴珍 《黑河学刊》2009,(2):53-55
大众文化在消费型社会里,具备了商品性和世俗性。而受众在进行大众文化消费的过程中,滋生了大众文化日渐沦丧的现象。看似繁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局面,却逃避了美学固有的批判性和超越性,阻碍了艺术创造之途,为艺术走向世俗化找寻借口。同时现代媒体的广泛传播,受众在消费大众文化心理驱使下,事实真实程度被大众传媒的宣传所遮蔽,受众在大众传媒的狂潮的覆盖下,迷醉在娱乐至死扭曲的审美观之中,而失去了对美的感悟力。迷恋着大众文化消费带来的感官快适和满足,在过程中彻底阻断了审美活动带来的深层次、美妙的审美体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