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生态旅游分区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陕西省生态旅游资源分析,将陕西省划分为四个生态旅游区,即风沙滩地生态旅游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生态旅游区、关中平原生态旅游区和秦巴山地生态旅游区,为陕西未来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旅游区建筑作为景区不可缺少的硬件设施,承载着旅游接待、景区管理等综合服务功能,是景区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部分。但无论体量大小,旅游区建筑都会对景致及环境生态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两者间的矛盾还会随着游客量的增加凸现并不断激化。因此,旅游区规划设计中应紧密围绕建筑、游人、自然生态之间互利共生、和谐统一的理念,最大程度地削弱相互之间的矛盾,化矛盾为共生。  相似文献   

3.
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估是实现对生态旅游景区合理规划、有效管理,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运用生态学研究中生态足迹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分析生态旅游区的生态足迹的供给与需求,建立了基于生态足迹的环境承载力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4.
南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志晖  丁登山 《经济地理》2006,26(4):677-680
南昆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保存比较完好的生态系统之一,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文章在实地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依据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南昆山自然保护区资源的特点,对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由此得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58 292.77×104元;研究结果表明,南昆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主要表现在调节气候和蓄水的价值。因此,保护南昆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利用,保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梁明珠  王为 《经济地理》2004,24(4):553-555,559
发展生态旅游项目,除了需要保护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的环境外,促进人文生态与旅游发展的和谐共存亦是关键的一环。其中,位于生态旅游区中的村落改造与利用,是体现生态旅游中保护乡土遗产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广东南昆山生态旅游区中的某个村落改造利用问题为例,论述了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提出了积极协调、依法征地、鼓励村民参与旅游发展、建立经济激励机制、维护原有人文生态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旅游深度开发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旅游资源特色、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在对整个旅游区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分别对四个景区提出了深度开发的建议,旨在对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曾菲菲  罗艳菊  毕华  赵志忠 《经济地理》2014,(6):182-186,192
根据生态旅游的核心标准,提出了生态旅游者的三个甄别因子,即自然体验动机、学习性动机与环境态度。基于此,将前往呀诺达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的游客划分为生态旅游者、偶然型生态旅游者与大众旅游者。结果发现:①仅17.4%的访问者为生态旅游者,另有43.7%的访问者为偶然型生态旅游者,大众旅游者占38.9%。这说明并非所有前往生态旅游区的游客都是真正的生态旅游者,真正的生态旅游者只是少部分人。②生态旅游者主要是年轻人,学历较高,收入中等,女性略多于男性。③与大众旅游者相比,生态旅游者对保护景区及维护景区自然生态系统措施的支持度更高;对环境友好行为的实施意向更高;向景区支付额外费用以保护环境的意愿更强。  相似文献   

8.
福州主要温泉旅游区的市场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系统论方法,分析福州三大温泉旅游区的特点,提出温泉旅游区在开发时应该因地制宜,找准符合自身特色的客户群,从而形成合理市场定位;对福州温泉旅游要进行整合开发,实现温泉旅游景区的优势互补,促进福州温泉旅游的系统优化和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环境营销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区实行环境营销是实现旅游景区资源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双赢的必然选择.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环境优良,旅游发展迅猛,采取适当的环境营销措施将有利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树种规划是风景旅游区规划的一个很重要的分项规划,只有对绿化树种做出全面的规划,才能选出一批最适合当地自然条件、提高景区生态平衡、保护和改善景区环境的树种,从而满足景区对绿化多种功能的要求,并形成景区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