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时革 《特区经济》2007,(3):286-287
后凯恩斯主义作为西方非主流经济流派,源于凯恩斯的“货币经济”思想,在对于“货币-经济”关系的分析中,后凯恩斯主义者运用“预期、时间序列以及不确定性”对新古典阿罗-德布鲁世界进行了批判,并由此生发出“水平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后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理论。  相似文献   

2.
从价格调整的成本角度来解释经济周期,开始了凯恩斯主义"复兴"的历程.新凯恩斯主义者的这一理论,是对原凯恩斯主义以价格和工资刚性为特征的经济波动理论的一种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新古典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的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3.
李晚华 《特区经济》2005,(11):209-210
一、国际上关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理论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的理论是随着货币主义理论的兴起而产生和发展的。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利率为关键环节,货币政策首先引起利率的变化,通过利率传导机制引起投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总需  相似文献   

4.
李利平 《改革与战略》2011,27(11):28-30
凯恩斯主义的逻辑与内涵就是针对经济中所存在的问题,由政府从供给与需求、短期与长期、微观与宏观层面对经济进行干预以解决这些问题。文章认为,在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实施了凯恩斯主义的救世政策。文章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前国内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危机后的凯恩斯主义政策效力,发现我国在金融危机中采取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并没有针对性地解决原有问题。  相似文献   

5.
郭玉华 《特区经济》2009,(4):281-283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是提供公共物品和解决外部性。但产业集群兴起后,政府干预经济的视角发生了改变,创造公平的竞争和创业环境、协调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与公共机构的关系,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为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一些地方政府积极进行了职能创新,取得了较大成效,为其他地方政府发展产业集群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6.
萧索来了,中国民营企业该如何应对? 凯恩斯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指出,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爆发的.当美国次货危机汹涌来袭之时,处在风头浪尖上的市场玩家们多少会联想到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然而,2008年的冬天,要比以往时候来的更猛烈些.  相似文献   

7.
英国《经济学家》(1979年12月29日)刊出题为“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七十年代”的一组文章,对七十年代期间西方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暴露出来的矛盾作了概括。本文即为该专题中的一篇。作者以其辛辣幽默的笔触,短短数语,道出了不论是新凯恩斯主义者还是货币主义者他们都拿不出什么灵丹妙药来治疗资本主义经济“滞胀”的苦衷。面临着黯淡的经济前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个个穷于应付,各派之间交相攻讦,资产阶级经济学如今又一次陷入了新的“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凯恩斯主义。然而在战前,凯恩斯主义在日本的传播并不广泛,直到2941年才翻译出版了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当时日本已进入战时经济体制,凯恩斯主义在日本没有得到应用。战后,凯恩斯主义在日本迅速普及,第一个利用凯恩斯主义理论分析日本经济,并制定经济政策的就是石桥湛山。石桥湛山(1884~1973),早年学习哲学和宗教,1908年11月进入东京每日新闻社,1911年转入东洋经济新报社,从事经济评论工作35年。战后,石桥湛山转入政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货币政策理论是关于货币政策的目标、操作工具、中介指标、作用、传导机制、操作规则以及有效性等方面的理论.央行为实现调节经济的最终目标,往往借助各种政策工具影响中介目标,进而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有利率和货币供给两种.凯恩斯主义者主张以利率作为中介指标,而弗里德曼(Friedman,M.A,1968)则主张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内部与外部市场都至关重要,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市场体制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经济增长的范式从管理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转变时,其研究就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学者先从宏观影响切入,随后,新凯恩斯主义者将微观经济引入。因此,进行企业家精神的概念界定和研究脉络梳理、回顾包括个人层面、组织层面与社会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发展的微观和宏观作用机制未来研究方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2.
《今日重庆》2009,(2):56-61
新春伊始,3100万重庆人民便收到份国务院送来的“大礼包”。2月5日,《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全文约1.5万字。《意见》明确指出,“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重庆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努力把重庆市改革发展推向新阶段”。重庆的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3.
重庆攻略     
蔡春丽  唐明 《今日重庆》2009,(11):23-25
9月的山城,重庆收获了27位重庆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对重庆内陆开放的真知灼见,也收获了跨国巨头实实在在的在渝项目和未来投资。  相似文献   

14.
钟安石  包汉贞 《山东经济》2006,22(2):102-104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实现长期的经营目标,在与外部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有效地整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所形成的规划企业经营活动的总谋略。企业财务战略是指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资金流动特别是营业现金流量进行长期性、整体性的谋划与设计。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企业战略对财务战略具有指导作用;企业财务战略不仅对企业战略及其子战略起支持作用,而且企业财务战略对企业战略及其他职能子战略具有制约作用;企业财务战略关注的重点是营业现金流的状况,而企业制定战略时首先要考虑营业收入和利润的规模。  相似文献   

15.
准联盟战略是政治领导人运用次级安全管理机制与伙伴方开展针对外部敌人的安全协调与合作的战略理念、机制和行为,它是联盟战略与中立战略之间的灰色地带,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隐性选项之一。准联盟战略的实施者试图在被牵连与被抛弃之间寻求平衡的支点——既加强安全合作,又避免卷入冲突;既增加朋友,又减少敌人。联盟战略建立在正式盟约之上,其执行主要依靠法律约束力(硬约束),而准联盟战略建立在次级安全合作协定之上,其执行主要依靠道德约束力(软约束),后者体现出四个主要特征:解决任务的选择性、合作手段的灵活性、战略指向的模糊性和主权让渡的有限性。在后冷战时期,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敌友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联盟战略效力下降。相比之下,准联盟战略日益成为影响国家间关系走向、国际权力格局转换和区域安全一体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GE的产品和服务范围广阔,从能源、航空、交通运输和医疗健康,到金融服务和媒体,几乎覆盖了整个经济范畴。GE公司拥有超过130年的历史,是少数几家获得3A信用等级的公司之一,也是唯一一家自1896年登上道琼斯工业指数榜后目前仍然在榜的企业。  相似文献   

17.
战略新视角     
刘红燕 《特区经济》2006,(11):291-292
本文简要回顾了企业战略的发展历程,从新的视角阐述了战略的概念,并提出战略分析的框架。  相似文献   

18.
19.
20.
关于中国金融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国崛起战略要有大国金融战略的配合与支持。中国的金融战略首先应研究金融如何有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要着眼于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要在坚持宏观审慎原则的基础上梳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的国家利益;要在把握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基础上,完善国家外汇资产配置战略;要在不断完美有管理的人民币基础上,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应立足于建立与大国崛起相适应的大国金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