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黑土区是我国的重要产粮区,由于多年的粗放经营,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下降,地力减退,低产田面积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水土流失是该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致命危害,是造成该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在黑土侵蚀区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是改良利用黑土侵蚀区低产坡耕地、增强农业生产后劲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黑土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同时,提出了黑土侵蚀区生态环境建设途径设想,即建立水上保持型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2.
伊犁河谷土壤侵蚀综合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分区是差别化进行土壤侵蚀防治与管理的基础,对控制水土流失、修复生态环境和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文章基于伊犁河谷的气象、NDVI、DEM、土地利用、土壤质地及其有机质等数据,利用水力侵蚀模型、风力侵蚀模型和冻融侵蚀分级方法评估其土壤侵蚀特征,并根据相似性、综合性、空间连续、主导因子和综合因素相结合等相关原则进行综合分区。[结果](1)伊犁河谷土壤侵蚀中,水力侵蚀面积占研究区的83.42%,水力侵蚀在各县(市)均有分布;冻融侵蚀面积比重为16.1%,集中分布于南部、中部和北部天山山区;风力侵蚀面积最小,集中分布在图开沙漠周围。(2)通过地貌类型、侵蚀类型及强度、主要侵蚀限制因子和水土保持措施方向等指标,将伊犁河谷划分为6个一级区和14个二级区。一级区包括北部天山山区、伊犁河丘陵区、伊犁河谷地、中部天山山区、昭苏—特克斯盆地和南部天山山区。[结论]针对各分区水土流失特点,该文探讨了其土壤侵蚀治理方案,冻融侵蚀重点治理区以工程措施和植被恢复为主,水力侵蚀重点治理区主要进行人工经济林与草地种植;土壤侵蚀预防保护区重点采取封育措施对天然植被进行保护,以期为伊犁水土保持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就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世明 《水利经济》2010,28(1):19-23
综合评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治理取得的成就和效益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就呈现3大特征:①治理面积递增,治理速度加快;②治理范围扩大;③治理成就存在区域差异:中国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但水土流失治理最快的是东部地区。治理效益方面,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每年减少土壤侵蚀15亿t,增加蓄水能力250多亿m3,增产粮食180亿kg。水土流失治理整体效益明显,但治理效益存在区域差异:南方水土保持措施的保水量大,占全国水土保持措施保水总量的40.9%,西北地区水土保持措施的保土量大,占全国水土保持措施保土总量的57.2%。水土流失治理的投资效益也存在区域差异:东北水土保持措施的投资效益比最高,依次为华北、西南、南方和西北地区。并由此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的建议:政府重视和善治,善治的方略应涵盖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组织机构、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侵蚀山区是由于受到自然的风、雨等作用侵蚀导致的,在侵蚀山区,水土流失情况较为常见且较为严重,治理难度比较大。当前,我国一直在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但是由于侵蚀山区水土流失情况严重,所以土地的退化分布范围比较广。水土流失给侵蚀山区的发展带来了困难,也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赣南红壤崩岗侵蚀区生态退化及其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崩岗侵蚀是危害性极大的一种快速水土流失,不仅影响侵蚀区的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威胁南方红壤丘陵山区的生态安全.本文以赣南红壤崩岗区为研究区域,从生态退化和生态恢复的角度来分析崩岗侵蚀区生态系统,定量分析了赣南红壤崩岗所在区县生态退化现状和成因,并就崩岗区的生态恢复提出相应对策,为赣南红壤崩岗侵蚀区治理以及其他地区崩岗发生区...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我国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耕地面积减少、土地侵蚀加剧、土壤肥力减退、土壤沙化、旱涝灾害频繁等问题,提出了依法管理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减少耕地占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减轻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加强科学管理,严格控制采伐量,搞好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挖掘现有耕地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等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水土保持战略可以保证制定正确的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的顺序,提供水土保持措施的生态——经济效益的明确概念,计算水土保持投资回收期。本文仅限于对乌克兰森林草原带和北部草原带水土保持战略某些原则的讨论。这一地区的特点是垦殖率较高,土层的水土流失差异比较明显。该地区耕地占77%(在卢干州和第聂伯彼得洛夫斯克州高达农业用地的91.5%),在波尔塔瓦州耕地的水土流失率为13.8%,在卢干州达66.3%,甚至在大片0°—2°的坡耕地上也有水土流失现象。这首先是指北部草原带,耕地的水土流失率远不能反映土壤受到的现实的水土流失危险程度。例如,在顿涅茨州2°以下的坡耕地上至少有32%的耕地有水土流失,而其径流线的  相似文献   

8.
沂蒙山区是淮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分析了沂蒙山区土壤侵蚀状况,提出了水土保持策略: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坡地退耕还林,强化水土保持工作;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9.
沙棘适应性很强,耐干旱瘠薄,耐寒、耐水湿、耐盐碱,而且抗风沙,在石质山地、沙地、河岸沟谷、低湿地、河漫滩和低盐渍土上也能生长。是营造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的先锋树种,可用作荒山造林、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沙棘除防风固沙护坡、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青藏高原涅如藏布流域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水土流失,流域水土流失特征为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面积广、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为主;自然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讨论了高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山地植被与水土保持的关系,阐明了森林植被的破坏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并对当前政府实施的各种治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初步探讨了目前水土保持林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林业生态系统按主要功能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可划分为用材林区、经济林区、平原农田防护林区、草原护牧区、水土保持区、水源涵养区、沙漠区等七个区域。不同区域的林业生态体系选用怎样的评价指标及标准进行评价,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下面的文章系统地讨论了这一问题。文章较长,分两期刊登。  相似文献   

13.
一、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贫穷落后的病根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是黄河中游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0.8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69%;年均输沙量4.56亿吨,侵蚀模数3,000吨/平方公里,其中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侵蚀模数高达16,400吨/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4.
“我区7年时间防治水土流失982.4平方公里。”这是记者日前从全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大会上获悉的。自治区水利厅专家介绍,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小型县份的土地面积。据不完全统计,“十五”以来,全区共审批各类水土保持方案4668个,督促生产建设项目单位投入水土流失防治经费118.2亿元,防治水土流失面积982.4平方公里,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1185件,人为水土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黑土区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对水土流失在粮食产量方面影响及危害作了分析并指出其原因;通过系统诊断反映了水土保持与粮食产量之关系;说明了水土保持在本区低产田改造中的作用;提出了保持水土,改造低产农田的途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搞乌裕尔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的同时,对流域中上游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途径。乌裕尔河流域中上游地处黑土区,是我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总面积9101.1km~2,水土流失面积有5105.16 km~2,占总面积的56%。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的加剧,造成了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抗害能力减退,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因而,防治水土流失,已成为改造低产坡耕地的关键所在,现就该流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与农业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黄土高原土址侵蚀不可掉以轻心 我国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少见的巨大水土流失区之一。它所流失的黄土不仅染黄了一条河一黄河,而且染黄了一片海一黄海。整个华北平原也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主要依靠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的。 这一现象向我们揭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可以说与黄土的形成同时发生,这是一个地质过程。何况黄土高原现在仍在缓慢地上升。它随着与海平面高差的加大,水土流失的势能也相应增加。可见水土流失的地质过程,并未出现减退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所面临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是个涉及自然界基本规律的大问题,何况黄土本身又有易被侵蚀的种种特性。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黄土高原有农业丰产的种种条件,也包含着一定的危险因素,切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8.
山东枣庄市山亭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被列为全国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区的山亭区,十年来立足山区资源优势,从小流域治理入手,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注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把水土保持与高效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全区治理和改善水土流失面积400k...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水土流失剧烈,生态环境脆弱,最显著的特点是西北缺水,西南缺土。整个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0%。不解除水资源短缺危机,不治理好水土流失,就不可能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解决这一地区群众的生存问题,也就谈不上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西部大开发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一是抓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首先,要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依照《水土保持法》,对25度以上陡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因地制宜地开展草、灌、乔植被建设,恢复、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其次,坚持以县为单位、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调整水土保持措  相似文献   

20.
针对呼伦贝尔高平原、科尔沁低平原及大兴安岭山地等地区,分析了内蒙古东部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并从自然和人为两大影响因素阐述了水土流失的成因,其中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