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测采用定点跟踪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监测指标为2002个。监测结果表明:工程投资基本完成;造林规模总体缩减;封山育林比重加大,天保工程区木材产量持续调减;退耕还林钱粮兑现率提高;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取得显著成效。当前问题:退耕还林政策走向不清,实现工程目标面临严峻挑战,各项政策不完善,巩固成果压力大;治沙工程投资不足,沙区治理难度大等。据此提出6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政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农户抽样调查方法,对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两市5县退耕还林实施情况与所取得的成效作概述与分析。找出影响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补偿收益不确定性、退耕户开辟新的增收能力弱等问题是后期成果巩固的关键困素。据此,相应提出了工程政策建议。包括:适度控制退耕还林规模,工程实施应赋予农户自由选择权,调整完善工程相关制度,扶持后续产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现场调查、数据统计和研究分析,系统评价了天保工程对贵州省黔东南州社会经济和林业行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建设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正负面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天保工程使当地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农民收入减少,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下降;国有森工企事业单位大量职工下岗,木材加工企业倒闭;林区道路状况恶化;社会福利、医疗卫生事业和农村义务教育都受到影响;天保工程加速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森林植被的增加和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退耕还林有利于农民学习科学技术、发展多种经济、提高劳动者素质。天保工程能否能持续进行,取决于国家政策的兑现程度。  相似文献   

4.
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中的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3项工程,分别按3%、15%和8%的样本量抽取有效样本110个,设计工程县通用调查指标和专用调查指标,处理数据8.8万余个,趋势性地反映出工程运行的动态和问题,包括社会经济和林业概况,工程进展和政策执行情况、生态、经济和社会影响等,并对工程运行进行了总体评价,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对中国现行林业政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政策的视角分析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10年对中国林业政策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完善二期"天保"工程的实施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天保"工程政策的实施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对中国现行林业政策均产生影响,理论层面的影响表现在"天保"工程政策影响、改变了中国生态环境政策朝向与趋势,引领了制订林业政策指导思想的巨变;实践层面的影响表现在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的主体政策内容以及工程实施的成效对林业政策的宏、微观方面的影响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工程相关政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江西、河北、陕西四省十县的调查,得到如下结论:退耕还林工程资金到户率高;项目受益面越来越大;工程工作经费十分困难,粮食直补政策不会影响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农业税减免政策不会对工程新增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比较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河北省沽源县、北京市昌平区和河南省中牟县为例,利用已构建的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比较评价指标体系和社会影响比较评价模型合成了社会影响指数,从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社会进步和社会综合影响等六个方面比较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社会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政府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集体林及社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案例研究与统计调查相结合的基础上,分析了天保工程对集体林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由于实施天保工程,全国2001年减少乡村木材收入23亿元,减少农户木材采伐劳务收入3-7亿元;四川省3年减少乡村木材收入10亿元,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减少15亿元,减幅达30%;四川省天保工程县经济发展速度放慢、财政收入减少、木材加工业委缩;部分农户返贫。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周边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四川盆地东西部12县退耕还林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盆地东西两侧山区退耕还林工程的效益.结果表明:盆地东部退耕还林工程产生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西部,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人口素质等因素制约所造成的.因此,应根据各地区特点采取不同政策以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工程是上世纪末中国政府采取的改善我国环境状况、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措施。退耕还林工程1999年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先期进行试点示范,2000年和2001年,试点范围分两次扩大到20个省区市的224个县。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目标内容为:通过国家向退耕户提供粮食和适当的现金补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工程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定性识别和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的研究认为,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设计、植被选择与林种配置、农户粮食安全、农户经济收入增长、地方政府治理、林权政策有效性、财政资金保障等实施环节均存在现实的不确定性,将有可能影响工程后续管理的有效性,进而制约工程稳步规模推进和成果的巩固。在系统评价工程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退耕还林工程风险管理机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情况出发,按实施年度的不同特点,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四阶段论,对工程带来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延引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工程带给社区农户的经济、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认为生态服务补偿、产权界定等政策难点将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性形成挑战。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国有林区改革及其对天保工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题组在国有林区长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通北林业局为例,分析黑龙江国有林区改革及其对天保工程的影响。首先,概述黑龙江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并分析黑龙江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产生的影响。其次,阐述黑龙江国有森林资源管理行政权力移交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再次,对通北林业局天保工程实施效果及问题进行分析,通北林业局存在生态直接支出所占比例偏低,职工工资水平低,天保工程政策标准存在滞后性等问题。最后,提出明确改革要素流向,完善国有资源经营管理制度,优化天保工程资金支出结构,建立天保工程动态管理机制,对国有森工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予以政策扶持等进一步完善国有林区改革与实施天保工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天保工程实施20年来,在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增进林区职工福祉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就业、收入、社保、民生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分析天保工程的实施对林区职工的影响,对于了解林区职工状态,调动林区职工参与天保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天保工程接续实施政策制定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试点阶段社会经济效益初步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贵州退耕还林15个试点县工程实施前后的社会经济情况的统计调查以及对典型案列的追踪调查,分析了退耕还林对贵州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初步评价了试点期间贵州退耕还林的社会经济效益,提出了试点期间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实施天保工程为森工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使改革传统的森工经营体制被纳入议事日程;为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提供了契机;为优化森工企业的产业结构、振兴林区经济创造了条件;为林产工业和低迷的木材市场带来了转机。实施天保工程也使森工企业面临挑战:收入减少,冗员增多;低工资、低费用运转难持长久。亟待解决林地流失、林区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资金不足、优惠政策不到位、熟化土地如何退耕还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天保”工程是林业重大战略调整和林业形态转变的标志和基础(1)“天保”工程的实施标志着传统林业战略和林业形态的根本性调整和转变。①“天保”工程重新定位林业的主体社会功能。“天保”工程以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持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通过森林分类和区划,调整采掘式粗放的森林资源经营方式,使经济及资源平衡服从于生态环境改善,服从于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需要。也就是说,虽然面对着越来越大的木材供需缺口,林业仍然要扭转传统“产品林业”的经营方式,确立林业社会生态功能的主体地位。林…  相似文献   

18.
1.实施“天保”工程的基本方略(1)认识实施”天保”工程的特点。①长期性。由于长期的重来轻育、重取轻予,导致了国有森工企业多年积累的“两危”非但没有根本解决,而且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矛盾日益突出,林业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与生态环境改善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十分严峻。加之森林资源生产本身具有周期长的特点,根据目前企业经济及国家财力状况,实施“天保”工程,培育管护森林资源,不可能一蹴而就。②社会性。”天保”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动作,广泛动员和发…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黎平县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与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是林业六大工程之一,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如何以及能否持续关系到中西部乃至全国的社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选择了贵州省黎平县作为案例对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与可持续性进行研究。通过第一手资料得出结论并提出了该政策如何实现持续或顺利转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有效实施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的若干政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退耕还林(草)[以下简称退耕还林]工程与天然林保护工程一道构成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对西部地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四川属于全国首批退耕还林试点省市,1999—2000年率先启动退耕还林面积达到300万亩,分布在120个县区市,涉及农户123万。在四川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退耕还林试点工程相关机构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全省试点实施任务,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退耕还林农户和社区的欢迎和拥护。但是,该工程涉及面比较广,准备不太充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