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庄磊  李莉萍 《价值工程》2014,(5):98-100
本文以哈尼族传统民居为例,根据其特点及价值,分析近年来民居建筑在更新换代中所产生的问题,由此提出适合当地民居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策略方法,旨在保护哈尼梯田文化的同时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文化。  相似文献   

2.
传统民居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 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然而当前中国乡村民居建筑的求洋、 描古、 作怪等种种状况让业界充满着焦虑和思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期待.因此,建筑师有必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在吸收传统民居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进行现代民居创作.文章分析了湘中地区传统民居特色的形成原因及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符号特点,针对湘中地区当代农村民居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湘潭地区农宅立面改造为例,论述了民居建筑的改造策略和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立足传统民居建造技艺的保护背景,对河北典型民居营造技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以历史文化名镇(井陉天长镇)为例,提出保护与传承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原则与策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河北其他地区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技术借鉴和方法引导,促进全国保护工作科学有序推进。一、保护背景传统民居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精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已经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维持传统民居生命力的营造技艺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使得传统民居的  相似文献   

4.
徐潇潇  陈铁军 《企业导报》2012,(17):238-239
本文以北京四合院为例,从中国传统文化、民俗、生活观等方面来探讨分析北方民居围墙的形成及发展,并希望由此引起对中国民居建筑、传统文化、民俗的关注,使其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全面介绍了各种广州古黄埔村的历史背景、遗址现状及价值.评价了古黄埔村传统建筑精髓及对当今建筑的反思.为保护古建筑,传承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针对古黄埔村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对桂北偏远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特点及少数民族村寨民居建筑构造实地调查,进而客观分析村寨火灾频发主要是民居建造缺陷、专项经费缺乏、防火意识淡薄等原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唐超龙  谢文珊  周娜 《价值工程》2011,30(32):11-13
广西龙胜县龙脊村是壮族人民最具有代表性的聚居地之一,其壮族传统民居在几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独特建筑风格。但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使该地民居正面临着民族特色不断流失的威胁。文章通过实地测绘和采访,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民居案例进行解析和比较,总结出该地民居的建筑形式与功能、建造技术与习俗等特征;通过对比新旧时期建筑的变化而针对现有民居所存在的矛盾提出保护和发展建议。同时,提出了计算机参数化的研究方法,以期对龙脊村壮族民居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徽州古民居     
徽州古民居是以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宗法观念为社会基础,在徽文化熏陶下造就的具有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民居村落,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个独特的流派,建筑艺术园地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徽州民居一方面吸纳外边世界的建筑精华,一方面又恪守古徽州的建筑乡俗,而将精华与乡俗有机嫁接,相得益彰,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一种崭新样式的徽派古民居——粉墙黛瓦马头墙,天井门罩楼上厅。  相似文献   

9.
侗族民居中的鼓楼村凌侗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自称“甘”.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相毗连的丘陵地带,人口约有一百五十万。侗族源于古“百越”族系,由秦汉时西瓯一支发展而成,历史上侗族内部曾分为许多支系,至今还分为“老侗”.“旦侗”、”皎侗”三支,桂北地...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民居建筑中主要的乡土建筑材料除了砖、木、瓦,石材也有着重要地位,但是以石头作为民居建筑群主要材料的村落在国内比较占比较少,特别是遗落在偏远地区的石作建筑群的形式及肌理研究较少,此次以石作肌理作为研究方向,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乡土石作形式肌理进行探究,以广西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古廨屯古石作民居建筑群为考察对象,对其石作搭建形式,垒砌肌理进行样本采集、记录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喀斯特生态环境对铜仁传统民居在选址、取格、格局及建制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并分析了铜仁传统民居所体现出来的建筑审美思想对现代民居建筑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窑洞是我国黄土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承载着延安丰富的地域文化,传承了红色革命圣地独特的民俗风情。文章剖析了城市变迁背景下延安窑洞的建筑艺术、生态优势、历史文化特色,结合窑洞的发展与保护现状,提出以独特设计与陕北传统窑洞样式为依托、以窑洞民居文化为核心的"革命旧址区+窑洞功能区+窑洞体验区"三区发展模式,以期对延安窑洞文化的未来传承提出可参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山西在明清时期商业发展迅速,产生了许多财力雄厚的商人,这些商人在富有之后纷纷选择建筑一个规模庞大的府邸院落,同时由于商人常年在外奔波,眼界与思想开阔,生活经历丰富,见识的风俗文化也是多种多样,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由此导致山西传统民居建筑具有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另外,山西常年处于战乱时期,导致民居建筑在修建与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到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山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分别是以砖雕木雕为代表,搭配些许石雕、以木材本色为主导,搭配彩绘油漆技艺。此外,山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传达出了人们质朴、实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传统民居是建筑起源、理论本源.中西方传统民居都具有史前的特点.各种差异的影响都颇为深远,我国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西方则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的征服.通过对中西方传统建筑中民居的比较,感悟在民居所体现出的文化,理解民居发展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可持续理论为出发点,分析客家民居建筑的形式特征及生态环境特点,总结出传统山地建筑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指出了当前形势下,开源节流,尽量利用自然,谋求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现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走进云山诗意,一种清新、自然而又厚重的感觉逐渐清晰,建筑立面运用徽派建筑传统民居的色彩技巧,以白色墙面为主基调,高低起伏的马头墙,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天际线,在充满惊喜之余,仿佛走入了中国古  相似文献   

17.
近代时期是中外文化冲突融合、社会民众弃旧趋新的重要转折期。受社会文化及审美意识形态变革的影响,传统民居建筑在这一时期亦逐渐脱离因袭传统的发展轨道而开始近代转型。以江苏南通地区为个案,通过解析南通传统民居的居住形态及其近代化转型特征,可以窥见西方文化的入侵对传统民居的影响,也可以考察近代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住居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相似文献   

18.
东阳是一个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蕴藏着丰富的古建筑资源,大量分布于城乡的祠堂、厅堂是不同时期古建筑的代表性作品,记载着历史的风雨和东阳人民的建筑智慧,有着十分重要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建筑,对于传承东阳的建筑文明,推进民居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一些边远地区的民俗文化产生了破坏.为了保护这些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我们必须要积极行动起来,找到民俗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方案,进而帮助边远地区得到迅速的发展.本文以桂北地区的民俗舞蹈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为重点进行探究,在服务设计的大背景下,结合桂北历史文化特点,找出适合桂北地区民俗舞蹈文化...  相似文献   

20.
司舵  章瑾 《中国房地产》2022,(18):55-59
建筑交流空间是传统民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流空间孕育着多种可能性和丰富的多样性,是融入了人的情感与意志的场所。以东阳市南马镇下安恬村为例,对浙江中部民居的选址布局、院落空间、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调研,着重对民居交流空间进行剖析和比较,探索有关现代浙江民居建筑设计的创作思路,以期对传统民居建筑思想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