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工科大学生由于专业特点、现行教学体系设置以及法律工具主义观念的影响,在法律意识的培育方面存在特殊性,应结合理工科学生的特点,改进现行的理工科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并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从而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2.
习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6):121+41-121,41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希望,其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国的法制建设进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实现能力的提升。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法律的教学现状,对其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胡凤莲 《价值工程》2011,30(1):306-306
学生是中国社会未来的主体,他们的法律意识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学生法律意识的内涵,分析了学生应具备的法律意识,提出了培养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李春凤 《民营科技》2010,(11):169-169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对于整个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应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在分析新时期大学生公民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大学生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与培养有所建议,希冀为大学生公民意识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审时度势针对国家治理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的国家治理战略。依法治国战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努力共同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而其中最难完成的就是对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培养还存在传统意识与现代思想交织、积极态度与消极心理并存、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实用意识等问题,因此,应该从多个层面培养公民法律意识,为推进依法治国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丽 《活力》2010,(4):110-110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我国各条战线的主力军和后备军。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不仅是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问题,而且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是关系到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大事。  相似文献   

7.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意义及措施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积极倡导依法治国,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掌握了较强的法律知识,具有很好的法律意识才能更好地展现自身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8.
张正文 《价值工程》2010,29(5):190-19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典,更需要唤起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激发起公众内心对法律信赖、信任和尊重,培养他们对法律的忠诚和信仰。只有公众从内心对法律虔诚信仰,才能促成现代法治精神的形成,才能将法律内化为一种民族的精神,才能加速完成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和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作为未来创业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创业的历史责任。为了促使大学生在以后的创业中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就要求大学生不仅应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当前,我国许多大学生仍然存在法律信仰缺乏的问题,其原因既有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也有高校法制教育薄弱的影响,还与部分大学生自身价值观不正确有关。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培养,必须从重视法律中社会主体的权利意识,增强现有法律从业人员的正确示范带动作用,把法治信仰的建设同社会经济关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等多方面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树立依法办事,依法创业的法律信仰;才能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法律意识,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高校法制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必备的法律素质已成为现代公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法律素质的高低有赖于法制教育,特别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更为迫切,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其法律素质的高低对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法律素质的培植已成为社会和学校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对此,本文将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诸多方面予以多雏度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尊重法律就是尊重社会。近些年来,我国积极实行依法治国,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法制观念依然淡薄,法律人格的状态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法律人格仍然很欠缺。本文将从大学生法律人格概述、现状分析及其培养对策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以促进大学生法律人格的正确形成。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以致教学效果欠佳.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大学生法治教育应以建立学生的法律信仰为目标,并根据法治发展的不同阶段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方式;从传播法治文化入手,结合典型案例和中国的法制传统,弘扬法治精神;结合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3.
<正>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中国法治社会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对社会经济进步与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文在高职院校现有法律教育背景下,探讨高职院校学生欠缺法律意识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及提升法律意识的作用有哪些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5.
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薄弱的问题逐渐显现,以何种途径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得出法律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不良舆论风气的错误引导、学生家庭及自身忽视法律价值等三点原因,提出了营造健康的社会法治环境、构建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培养创新的家庭教育理念三个方面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经济类人才,而在现有的大学法学教育模式下,财经类专业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普遍较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法律知识不够丰富、法律意识不够健全、法律实践能力较弱等方面.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是:纠正认识偏差;建立科学的法学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法律知识;加强法学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7.
法律素养是现代法治社会对公民素质尤其是对大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升高职学生的法律素养成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一项系统工程。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有其鲜明的特点,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法律素质,需要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摸索出具有针对性而又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旨在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实效性,本文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现状,探讨了提高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唐伟  刘江 《活力》2010,(20):89-89
法治精神是全体社会成员对法律秩序所包含的社会经济伦理价值的自觉的和坚定的信仰和选择。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对法治的认同.也是法治社会得以实现的关键。垦区近年来普法成果是显著的,公民的法律意识在提高,但全体成员的法治精神还远没有建立.因此普法工作的方式方法也要随着工作重点的转移而作相应的调整,应由普及法律常识.普及具体的法律条文到普及公民的法律意识,法治精神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精髓。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腐败治理必须严格依照法治的原则要求。处于转型阶段的波兰,其国家审计在法治的基础上依靠为议会制定法律提供服务、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服务、监督法律体系的运行、监督政府政策的执行四个路径服务于腐败治理的需要,最终实现国家审计“帮助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国家”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