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建立电化学储能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对提高新能源利用率,实现“双碳”目标,建立新型电力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公司电化学储能发展现状,分析其商业模式初期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行业发展建议,为完善盈利型商业模式提供了思路。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各地也陆续出台新型储能发展政策,推动储能产业落地,储能产业商业化模型正在加速形成,但电化学储能受投资成本、安全性能、政策激励不足等因素影响经济效益不足,限制了电化学储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背景下,新型储能作为重要的灵活性调节资源,具备毫秒级快速响应和双向调节优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且建设周期短,具有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发输变电设施利用效率等多方面作用,必然成为抢占能源战略制高点的重要领域,在能源变革中担负重任。  相似文献   

3.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继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后,能源领域又一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课题,也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从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法治的各个方面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项目。2022年初,内蒙古自治区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着力推动新型储能示范应用与技术创新,建立健全配套体制机制,加快推动自治区新型储能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为提升电力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2022年,受新冠病毒疫情、极端气候、国际能源市场波动等因素叠加的影响,中国能源政策特点主要是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压舱石地位再次凸显,增强能源供应能力,合理安排节能减排和促进可再生能源消费,更加聚焦于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促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关系能源领域的顶层政策出台明显增多。2023年,中国经济逐渐恢复,国内外能源形势依然复杂,国家政策仍将以加强能源供给安全保障作为第一要务;努力节能提效,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能源体制改革,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国际合作,构建更高质量的能源国际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数字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进新型数字智能电网建设,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赋能。  相似文献   

7.
“双碳”目标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必然趋势,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近年来,我国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3月,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50%。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对改善新能源电源的系统友好性、改善负荷需求特性、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聚焦发展政策,紧盯市场新动向,深入市场调研,制定发展目标,提升储能业务设计、监理、施工、运维能力,增强省管产业整体面对储能业务市场的竞争能力。储能产业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进入“十四五”,在政策和市场双驱动下,储能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储能作为现代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保证,同时还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能源新高地的重要支撑。2021年7月国家能源局颁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随之同年9月出台了《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今年3月又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三个文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谋划了新时期我国储能发展的总体布局、重点任务、发展思路和实施路径,给我国电力领域大力发展储能业务带来了新契机和提供了新动能。  相似文献   

10.
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庄严承诺,"双碳"目标将作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指导未来较长时间的能源转型发展。电力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也是碳减排的关键领域,电力市场作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平台,将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支撑"双碳"目标落实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球能源利用以化石能源为主,各国能源加速向新能源演进,呈现出化石能源下降、可再生能源快速扩张、终端电气化水平提升、低碳氢使用增加四大发展趋势。全球天然气需求先增后降,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发电和工业领域。中国能源需求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3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将达到65亿吨标煤左右,2040年前后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中国天然气发展经历了管网建设拉动、政策拉动两个历史阶段,未来发展动能将主要来自“双碳”约束下的工业用能升级和气电与新能源的融合。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中,天然气在各利用领域呈现差异化发展: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灵活性调节和应急支撑作用,促进风光可再生能源发展;在工业用能领域发挥补煤替煤作用,促进工业用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城市燃气领域长期发挥基础能源作用,增进民生福祉;在交通领域发挥过渡性能源作用,助力陆上重卡和远洋船舶运输减污降碳;在化工领域对原料气起到补充作用,主要保障农业化肥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正>电力企业应当深入思考发展电化学储能的战略路径,抓住储能这一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推手,探索发展从“源网荷”转向“源网荷储”的新型电力系统。“双碳”目标下,要求传统能源体系向新能源体系转变。传统发电企业也面临着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转向。然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属于不稳定出力电源,随着其在发电端和用户端装机规模的扩大,将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平衡。储能是实现电力系统负荷平衡的关键支撑技术。目前,适合应用于新能源电力的储能技术主要是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电化学储能。而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对环境、地理条件都有较高的要求,推广应用受到限制。相比之下,电化学储能技术水平进步较快,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是在十年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的能源发展新方略。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当前全球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最主要的驱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在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家推动新型储能发展和应用的步伐明显加速。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提出在电网企业承担可再生能源保障性并网责任的基础上,鼓励发电企业通过自建或购买调峰储能能力的方式,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并网规模。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明确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同年11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能源电力领域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不断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电力市场机制、运行机制、价格机制,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能源形势的新变化推动中国能源体系加速变革,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公开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能源体系的内涵概括为绿色低碳、安全可靠、公平合理、科学高效、智慧协同,具备新能源结构、新系统形态、新技术体系、新运行模式及新治理体系五个维度的新特征。从需求、生产、供应、治理“四端”出发,以“两阶段”发展目标、碳中和(2060年)为关键节点,明确了建成新型能源体系的阶段性目标及建设路径。提出了能源生产体系、供应韧性、需求保障、治理体系相应措施建议,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提供能源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其中天然气将发挥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作用、补位和替代高碳高污染能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助力氢能发展的“孵化器”和“助推器”作用。俄乌冲突造成了欧洲天然气供应紧张、全球LNG资源加速流向欧洲和全球天然气贸易格局重塑,同时也造成了天然气价格暴涨。这将在未来2~3年内对我国天然气供应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带来机遇,“十五五”及以后,影响将减弱。只要能审时度势,抓住中俄合作的机遇,同时推动国产天然气持续增储上产;构建稳定、多元、有弹性、韧性强的天然气进口体系;加强储气调峰体系建设,中国将在促进世界天然气市场重新平衡的同时,提高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18.
广角     
正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指导意见》要求,要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化布局、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和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正>9月30日,广西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完成首单独立储能电站调峰交易,率先在南方五省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实现储能辅助服务市场化运营,开辟储能商业盈利新模式,进一步体现储能作为电网调节性资源的战略价值,有利于广西储能的可持续发展,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当前,在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引领下,广西新能源发展迅猛。根据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用电大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能源类企业集团是主战场,其中电力企业集团是主力军。能源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内成员单位,对于服务集团积极参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自觉肩负起相关责任使命,结合财务公司密切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定位,加强有关"双碳"目标的金融创新,为所属集团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坚强金融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