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随着我国境内外籍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加和聚居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移民及其聚居区治理已成为我国移民研究和多元社会治理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上海的国际化社区建设是政府规划和市场力量参与共同形塑的结果,是上海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国际化社区演进历程与城市发展战略、工业布局和城市更新进程密不可分,先后经历了发展主义、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化和士绅化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创新国际化社区治理需要从治理理念、族裔特点、创新治理方式等多个维度入手,从国际化社区的结构层面去思考治理制度的构架方式与实践模式。上海国际化社区的治理不仅可以丰富我国基层社区治理的经验,同时也可以为解决多元化社会治理难题提供地方样本和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2.
社区数字化治理是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从技术、组织、制度等推动社区治理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社区数字化治理具有提升治理效率、优化治理网络、创新治理机制、预防治理风险等功能目标,但由于超大城市社区治理尚处于数字化转型之中,应强化社区数字化治理的公共性、风险性和相容性等价值遵循,... 相似文献
3.
镇域社区作为中国城市特色的治理单元和研究单位,其重要性被学术研究所忽视.以上海市M镇为例,围绕超大城市镇域社区治理的内涵、特征和主要矛盾的分析,提出超大城市镇域社区治理的可能路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超大城市镇域社区结构突生,聚而不合,形成流动人口迁居化、社区关系高度脱域、利益结构碎片化特征,造成了城乡差异与冲突、科层规... 相似文献
4.
基于W市16个社区新冠肺炎疫情治理的田野调查,运用扎根理论构建社区韧性结构体系及其关系模型。研究发现,社区韧性由组织韧性、设施韧性、制度韧性、居民韧性、技术韧性五个维度构成,表征了克服风险情境中超大城市治理负荷的应然能力。然而,实践中超大城市社区应急治理往往面临社区自治体系超载、应急基础设施薄弱、应急制度运转欠佳、集体行动力发散、数字技术治理悬浮等现实梗阻。完善社区应急组织的整合性、强化社区应急设施的平衡性、增强社区应急制度的协调性、激发社区居民应急的行动力、提升社区应急技术的智治性,是构建社区韧性体系,保障超大城市善治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5.
6.
作为超级复杂适应系统,超大城市的安全具有确定性与非线性两大特征,其风险具有规模递增效应。超大城市的发展和安全之间,存在相互替换和同步演进两种关系。统筹好超大城市发展和安全,是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重要任务,必须系统性构建完善安全治理的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安全治理空间,探索安全价值贡献评估。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我国东部京津沪穗等9个超大城市1985-1995的10年间城市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进行纵横向的比较分析和研究,试图探讨超大城市发展的轨迹及其在国家整体或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企业活力》2016,(6)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吸纳就业的重要因素。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出发,运用区位商、就业弹性系数、空间基尼系数等指标探究超大城市服务业发展的规律,有以下几点:第一,超大城市服务业产值及比重逐年上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升;第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逐渐扩大,各超大城市专业化优势显著;第三,北京市和深圳市各区县的服务业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整体上呈现出由核心向边缘扩散的特点。而针对我国超大型城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制定合理的规划政策;扩大城市开放度,提升国际化水平等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11.
新冠疫情加剧了中国超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失业风险.基于2020年2~11月调研数据,量化超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失业风险,通过多元Logit模型分析失业风险的内在规律.研究发现:(1)疫情冲击下流动人口的失业率高达6%;(2)防疫政策对失业风险具有正向影响,高人力资本、签订劳动合同、财政和金融等因素对于降低失业风险的作用显著,但... 相似文献
13.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是牢牢端稳饭碗、应对世界动荡变革、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确保国家大局稳定的关键和基础。超大城市人口多、耕地面积少、农产品种养品类受限,保障其主要农产品供应安全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超大城市在农产品自给、流通、应急保障和食品质量安全能力不断增强,但还存在机制尚未健全、流通效率不高、储备能力参差不齐、安全管控隐患犹存等问题,下一步,应创建供需互补智慧调度等新平台、政策标准等新支撑、质检联动等机制,增强保障超大城市主要农产品供应安全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货币幻觉、理性预期等相关理论,尝试建立从非理性情形到理性情形的超大城市住房调控动态分析框架,提出了“非理性预期”“接近理性预期”“理性预期”三种理性情形,认为住房调控是为了弥补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调节的不足,在不同理性情形时住房调控的关注点和具体措施应有所差别。从贴近现实、稳定预期、回归理性的政策出发点考虑,超大城市住房调控应重点关注“非理性情形”的短期调控策略和“接近理性情形”的中长期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5.
16.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及其治理——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当前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正呈现重构与分异的演变趋势,同时也带来许多城市社会问题.以上海为例,在分析当前中国大城市呈现的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的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可能产生的负社会效应,并提出了一些城市空间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超大城市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状态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为解决新晋超大城市水利工程管理能力与城市发展不匹配的问题,选取东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系统分析了东莞市水利工程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结果表明东莞市需要明确水务部门的行政及管理职能,落实维修养护资金,强化监督管理,全面摸排工程现状,补齐防洪安全短板,强化技能培训。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超大城市水利工程管理和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
"逃离北上广"说出了不少在超大城市打拼无果后毅然选择在省会或更小城市发展的年轻人的心声。但最近,在逃离之后仍然"回到北上广"似乎又成为一股大势。超大城市的生活真地令人无法舍弃吗? 相似文献
20.
智能化与城市社区治理精细化具有良性互动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理,智能化是基础和手段,精细化是目标和方向,社区是平台和场域。智能化能够降低城市社区治理的成本,满足社区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提升社区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强化对社区治理的监督评估,推动社区治理的机制创新。基于上海杨浦区控江路街道的实证分析,探索将智能化理念等嵌入到城市社区治理的目标体系、组织架构、体制机制、制度规范之中,结合城市社区治理智能化面临的瓶颈问题,从顶层设计、数据共享开放、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化人才培育以及保障数据安全等方面助推社区治理智能化精细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