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校中,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主体。市场经济和外国思潮的影响,使学生工作变得极其复杂,要做好学生工作,必须搞好辅导员管理与教育。《论语》是传统经典著作,人性思想丰富,主要包括“德治”、“仁学”和“爱教”等思想,这些人性思想对陶冶古人情操,显示出巨大价值。同样,这些人性思想对做好高校辅导员管理与教育极有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2.
“顶岗实习”是目前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但目前大多数情况并没有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岗位,了解到更多的就业动态。“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制度的确立,就是让学生在“定岗实习”之前,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到更多的工作岗位,通过“体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多个岗位进行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一线可以进行系统化操作,也有助于学生对以后所要从事的工作的一系列流程进行了解。“体验学习”给了学生们多个岗位进行实习的机会,使学生的技能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对学生的内、外动力从增加兴趣和扩大就业机会两个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席承家 《活力》2011,(18):68-68
“角色行为”模式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能让学生长时间地保持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地参与到学科的学习当中。“角色行为”模式的教学能让学生自行调配教学内容,承担教与学的任务,让其主动地、积极地学。通过对不同角色的演绎,促进与他人的交往、合作,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功感,达到对将来在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提问能力的培养、提高。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创设条件,让学生“有问”;启发引导示范,让学生“会问”四个角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言教也要身教,敬业也须乐业”,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关爱善待学生,班级管理人性化等几个方面谈班主任工作的体会,其目的就是让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清楚,每一位班主任都要有新的观念,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尽义务,让学生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6.
在今天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丁(高三)班主任、正处于让学生备考、冲刺与综合素质,自我展示和跨越的阶段。因此,(高三)班主任怎样管理好班级,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目前摆在广大教师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高三)班主任工作的探究,提出了“严”细“恒”和“做好表率”四个方面的创新方法,有效地促进班主任的各项工作走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年来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增长,对当前物流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运用“项目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以《物流运输管理》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对课程的实践项目进行设计,并对实施过程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成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对运用“项目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班级教学质量分析发现: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为充分,与小组成员的协同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项目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的深化改革在面对挑战的同时也遇到了发展的机遇。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作为高职院校日常工作之一,对高职院校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高职院校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管理,还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教育,这就对学生成长与学校的稳定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有很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辅导员制度的建立与人才培养,但在管理学生的工作中依旧有问题需要解决。互联网时代对教育行业的冲击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受到影响,新时代的特性开始逐步体现,这就让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无法适用于现代教育。因此,高职院校要做到与时俱进,通过改革提升辅导员的学生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海全 《活力》2005,(7):146-146
一、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习的最基本的工具,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对于大量的生字,我注重培养求异思维,突出字形的教学。如“教”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记住它的字形有一定难度。我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记住“教”这个字,大多数学生用分析字形结构的方法,有的学生用数笔划的方法。但这些都不是最佳的方法。这时,我出示字卡:“老师、孩子、文化”,让学生议一议它们与“教”字有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10.
听几位有思考深度的人谈了“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很受启发,这让我想起我们管理学界的“管理与管制”的不同。谈谈这个话题可能会加深我们对管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公司经营模拟”课程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企业经营专业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具备企业家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日后的就业创业中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在“公司经营模拟”教学中融入企业家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将企业家精神和课程教学有效结合,相辅相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企业管理思维,激发学生职业热情,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2.
贺青 《民营科技》2009,(8):42-42
课堂是学生赖以成长、走向社会的重要土壤,是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四壁社会”,是师生互动、情感交融的世界,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主渠道。教师要看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运用心理知识与技巧,实行人性化管理,潜心营造宽松、安全的学习氛围,创建健康、有生命的课堂,使学生“从容地开放自己、正视自己、完善自己”。基本路径:安全课堂,让学生感受轻松与愉悦,有勇气寻求自我超越;生命课堂,使学生体验成长的满足,在主动探索中得到和谐发展、全面提升;才艺课堂,放飞学生的希望,构建完美的人格;探究课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效开发潜能。  相似文献   

13.
《冶金企业文化》2008,(2):52-52
管理的本质是“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但是,我们却常常遭遇“不适合”管理困境,即个体对某些违反岗位职责要求和造成消极影响的行为,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进行控制,只能听之任之。“不适合”管理困境基于以下假设:一是该组织已经制定了岗位职责和职务要求,这是衡量“适合”与“不适合”的标准;二是个体对“不适合”的问题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只能被动地承受;三是个体已经感受到来白于“不适台”管理困境的压力或利益损害,对这种“不适合”状态产生心理抵触。“不适合”管理困境是组织存在管理问题的信号。在其表面现象的背后,还可能隐藏某种深层次的缘由。  相似文献   

14.
沈玲玲 《数据》2023,(2):224-225
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围绕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实现“高校管理-学生培养-社会需求”三者相适应。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的培养放在首位,立足行业所需,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强化学生实训培训与技能养成过程,最终服务于行业产业的发展。通过“实习前置准备-实习管理体系完善-实习平台建设”三个路径,形成适应“高校培养-学生能力-社会需求”三个维度的实习管理目标,全方面开展学生实习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自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工程技术咨询类企业因其技术咨询服务的特性而属于现代服务业下的“研发和技术服务”类,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该类企业按照6%缴纳增值税。本文通过阐释“营改增”对该类企业财务管理、物资设备管理、合同管理、应收款管理的影响,分析了在当前抵扣项目少,抵扣链条不完整的环境下,企业通过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有效发挥“营改增”积极效应的途径,让企业真正实现减负,分享税制改革红利。  相似文献   

16.
企业“家”文化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一种有目标、有方向、有动力、有创新的管理方式,建设“家”文化有助于企业和谐、民主管理、干群融洽。文章通过对“家”文化的内涵与意义、企业民主管理与企业“家”文化的关系、如何建设“家”文化,以及“家”文化对大唐岩滩水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民主管理的促进作用的论述,旨在把“家”文化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17.
“专衔本”自考制度从2002年建立以来,各高职院校通过多种形式与主考院校(本科学校)联合举办,受到众多学生、家长关注,报读人数逐年增加,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提升学历层次的主要渠道。目前,受多方面影响,“专衔本”自考管理仍存在宣传解释不够、管理手段落后、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提出加强“专衔本”自考管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制度,与学历文凭证书并行,共同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通过对“1+X”证书制度的内涵、实施现状以及意义进行分析。发现“1+X”证书制度的实施,给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通过分析现有“1+X证书”中各个模块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影响和作用,并结合目前国内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发现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对此,笔者从物流企业角度出发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此来达到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目的。本文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待能够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你已经有了ERP来管理物料,但“人”的精细管理还是空白。不用裁员和降薪,你也能通过劳动力管理来提升生产率,让1000人发挥1500人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20.
裴春秀在《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撰文指出,管理的本质是“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但是,我们却常常遭遇“不适合”管理困境,即个体对某些违反岗位职责要求和造成消极影响的行为,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进行控制,只能听之任之。“不适合”管理困境基于以下假设:一是该组织已经制定了岗位职责和职务要求,这是衡量“适合”与“不适合”的标准;二是个体对“不适合”的问题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只能被动地承受;三是个体已经感受到来自于“不适合”管理困境的压力或利益损害,对这种“不适合”状态产生心理抵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