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影响了中国当代住区户外空间环境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现代住区存在的不适应当代居住需求的问题及其根本原因,指出住区环境规划设计中存在的多个"两难结构"是其制约原因,并分析了其对住区空间环境的基本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5,(28):179-180
对现代居住区景观特征的探索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更加有利于创造个性的居住环境。本文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研究城市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本文在阐述景观生态学和城市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住区环境景观的形态构成要素与整体塑造,最后分别从道路景观、庭院景观、广场景观、植物景观、水景景观等方面对城市生态住区环境景观的分类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济南市燕子山社区与领秀城社区是包含居住、教育交流、商业休闲等功能的大型多功能居民区。在分析传统封闭式社区与城市发展矛盾的基础上,结合燕子山社区和领秀城社区各自的特点分析开放街区式住区的优点和可行性,并对未来城市中的开放街区式住区提出设计方法层面的思考,以此促进城市住区朝着开放、可持续、与城市互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各大中城市的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居住区建设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不但追求高质量的生态健康型的生活环境,而且越来越关注居住空间环境的各项功能.居住区中最活跃的群体是喜好户外活动的儿童,生活在城市中的儿童极其需要更多地接触自然、结伴嬉戏和与人交流的场地.儿童游戏场是他们的户外乐园,应当满足孩子们游乐和运动的需要,但是目前大多数城市居住区中儿童游戏场地活动形式单调,景观单一并且缺少设计,忽视了儿童行为与心理的需要.大力提倡并推进住区儿童游戏场的景观设计和建设应是将来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和功能完善的重点之一.本文根据儿童和自然的关系,针对居住区对儿童成长起到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并且对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和游戏场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针对这些问题为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及游戏场地设计提出了新的规划.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居住区空间环境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专家的重视。人性化的居住区空间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以及邻里和睦、居住安全等具有重要影响,加强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是一种必然选择。在对居住区空间环境人性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其人性化设计的相关概念,明确了其生态性、经济实用、营造意境等设计原则,进而从绿地系统空间、活动空间、交往空间以及观赏空间提出了人性化设计的相关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6.
从不同角度对现代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以达到通过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给人提供良好的交往空间和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7.
提高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方法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宠旭  安晓月 《民营科技》2010,(3):220-220
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地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住房内部的结构极其装饰,更多所关注的是居住区的外部景观,因此,居住区绿地内的设施和内容也要越来越丰富多彩,而居住区绿地内容丰富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园路在设计上要丰富多彩,充分发挥其在居住区内的重要作用,就如何搞好居住区内园路设计,本文将从园路的功能、分类,园路的规划布置,园路的铺装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园路在设计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一科 《民营科技》2007,(3):152-152
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地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正>1、居住区体育设施的含义和历史发展1.1居住区体育设施的含义居住区是以居住功能为核心,满足居民居住、休息、文化、体育、教育、生活服务等方面要求的综合性场所。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为居住区配套的各类商业、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设施。体育设施是各类居住区配套的一项基本内容,主要分为室内体育设施和室外体育场地两  相似文献   

11.
葛向荣 《民营科技》2010,(7):267-267,219
分析道路交通与居民住区活动的矛盾,通过道路与居民活动空间的结合达到居住区道路及周边环境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住区"意味着住区街道、公共空间等面向城市开放,与封闭式住区相比,其内部公共产品的空间属性产生了变化,这也引起居民在物权方面的担忧。从空间权益的角度解读开放式住区的实践途径具有现实意义。"大院"和"小区"是最典型的中国居住区模式,分析认为,它们是政府对城市基层单位的空间发展权让渡,形成了空间权益的内化现象。开放式住区则意味着地方政府对基层空间主导权的回收。在实践途径上,比较了财产权模式与中国模式的区别,提出加强政府对城市空间发展权的主张;并分别针对"新建住区"和"改造住区"讨论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和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城市居住区绿化景观空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住区不单是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14.
对婴幼儿居住空间设计研究的必要性进行简要分析。以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作为研究出发点,结合心理学、运动学等关于婴幼儿成长的相关理论依据,对婴幼儿的居住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改变一般居住建筑套型设计的研究视角和设计理念,参照国内外现有居住建筑设计理论、实践的研究基础,从婴幼儿活动空间、厨卫空间、储物空间以及功能空间的组织四个方面,提出适宜婴幼儿成长的居住空间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城市区位、地形地貌利用、景观路线设置、历史遗存保护及庭园环境设计等方面,结合规划实例,对现代居民住区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及方法、手段进行了总结。旨在推动居住区的环境设计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6.
《楼市》2005,(23)
“衣食住行”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要素,而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住”,早已摆脱了“只求有瓦遮头”的初级阶段,在满足了最基本的居住需要后,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居住环境质量对于生活的深远影响,由此对整体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造人与自然融洽共生的生态居住区,也逐渐成为规划设计的重要目标,住宅产品的核心功能是满足业主住的功能,即最大限度地满足住的舒适感,它最根本的功能就是为人服务,因此“适用性”是一条既实际又本质的标准,力求将生态环保的健康居住,与自然共生的景观环境,舒适的居住空间等有效融入到一个住区的开发中来。  相似文献   

17.
番禺从居住文化上奠定了成为广州新中心居住区的前提。我们看到,如今华南板块吸引了大量的广州本地人的迁移,而不是外来人口的聚集才能发展成为中心居住区。每一件事情的发展都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不能只从居住环境的一个方面看,就象华南板块成为广州的新中心居住区,这一事物的发展也不是单向因素就可实现的,可以说,本地人的迁移成就了番禺新城市居住区。  相似文献   

18.
李海英  蒋海晖 《活力》2009,(6):87-87
城市居民的各种生活行为都是围绕居住地展开,先解决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理活动需求,再通过工作、学习、交往、娱乐、健身、旅游等活动逐渐扩大生活圈。居民的健身漫步、邻里交往等活动大多在居住地开展,所以居住区景观设计应考虑到各类使用人群的户外生活,创造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应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重视居住区园林设计的生态性、文化性。注重园林设计的因地制宜和人性化设计以及创新精神,使居住者生活在一个充满自然生机和精神文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健康住区中。  相似文献   

19.
张北艋  徐伟 《民营科技》2010,(1):122-122
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地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健康是我们一直在追求和探索的一个议题。健康住区作为最基本的健康单元体,承载着居民最本质的健康活动——居住和生活。住区外部空间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千篇一律的住区外部空间建设,导致住区外部空间利用率不高、创造邻里交往机会不多,缺少人情味等,不利于健康活动的展开。而目前对住区外部空间的研究,仅集中在对规模、大小、形态、空间划分、交往空间等方面,缺少对健康的考虑。文章从健康的角度出发,从健康的本质身体(不同年龄段)、心理(行为)、适应社会(场所)3个大的方面,对城市居民住区外部空间健康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健康住区外部空间设计模式语言,以期对后续住区外部空间设计及改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