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老旧小区改造量大面广,且普遍以政府投资为主,难以吸引市场机构参与,面临极大的资金缺口,常常陷入不可持续的困境中,迫切需要探索长期有效的商业运营方式,引导各方社会资本的有序参与。在总结各地老旧小区改造实践基础上,探讨基于“微更新”视角下,梳理“微资源”台账,通过“微改造”落地,实现“微利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增速。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地都开展了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工作,老旧小区更新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当属公共空间建设,其中存在空间规划不合理、配套设施老化严重、缺乏人文设施等一系列问题。在老旧小区公共空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文章对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公共空间进行分析,以微更新的方法推进老旧小区进行以点带面的改造。文章选取武汉市3个在共同缔造原则指导下,以公共空间微更新为主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案例,探究其方法和模式,为后续的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2003年,上海市共有30个旧小区、140万平方米平改坡综合改造项目被上海市政府列为实事工程。其中,阳曲路190弄作为去年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试点,经过施工单位的精心改造,其物业形态、房屋功能和小区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今年实施30个旧小区的实事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充分认识结合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建立物业长效管理机制的必要性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后,建立物业长效管理机制是小区居民的迫切愿望。旧小区的特点是:小区布局不合理,公建配套没施不完善,房屋年久失修,道路破损,绿化杂乱,违章搭建普遍,小区环境脏乱差,居民意见大。经过平改坡综合改造后,房屋形态漂亮了,上水、下水、漏水、积水和滴水的“五水”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小区的布局趋向合理,公建配套设施有了改善,特别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物业的品质。小区居民迫切希望通过良好的物业管理,来保持综合改造后的  相似文献   

4.
城市老旧小区“微改造”的内容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我国量大面广的城市老旧小区在建筑性能、公共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公共环境、建筑外观、安全管理和社区文化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通过"微改造"的方式改善人居环境,系统归纳了老旧小区"微改造"涉及的主要对象、类型与内容,从理念、方法和机制等角度阐述了老旧小区"微改造"的主要策略,建立城市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系统改造的常态机制,实现增强功能、传承文脉、重塑活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地围绕创建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旅游城市“三城联创”活动,改造旧街巷,亮化美化环境,拆除违章建筑,统一建设民居小区,提升了城市档次,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其中拆迁实施部门和监管部门工作起到了先行与保障作用。但是,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收购旧彩电、冰箱……”车篮里的小喇叭发出这样的“广播”,在市内的街头巷尾,在许多小区,我们都能遇见骑着单车收购旧电器的小贩。  相似文献   

7.
“三旧”改造试点在广东省开展得如火如荼,吸引了全国的目光。国土资源部组成专项调研组历时两年,深入广东省“三旧”改造重点城市佛山市,并协助当地政府开展试点工作。那么“三旧”改造面临的困难有哪些?改革的方向是什么?阶段性经验与成果何在?近日,  相似文献   

8.
当前,利用“三旧”改造政策(“三旧”改造是指“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最早兴起于广东省。)盘活企业土地资源,将拆迁改造与城市建设、职工住房建设相结合,已成为国有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造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做法和普遍模式。但是,值得人们高度关注的是,由此也出现了部分国有企业管理不严、改造不力,工程久拖不决,拆迁户回迁无望,国有资产流失,资源和效益浪费等现象,甚至酿成纠纷或维稳事件。这些负面消息时有所闻,经常见诸报端。如果将“三旧”改造的正效应和负效应两相对照,不禁使人发问:一个利企惠民、功在国家和社会的土地改造、建设项目,为什么在部分国企常常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企业出资不见利,出力不讨好,职工、市民怨声鼎沸?要在企业规划、项目开发计划与职工的现实期望和理想期望之间实现顺利对接,到底有多难?又难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广大群众的住房问题,历届领导同志多次提出,本市在完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的同时,要多元化、多渠道加强旧住房综合改造的工作,把改善市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居住安全同样视作重要的民生工程。本文试图从传统的“拆、改、留、修”旧区改造方式中探索一条有别于商业化房地产开发的旧住房改造新路一拆除重建,并论证其实现的法律机理,为今后逐步推行提供可行的选择项。  相似文献   

10.
目前,辽宁省葫芦岛市2013年度老旧小区改造比预计提前20天完工。改造面积29.5万平方米,受益4000户,受益居民1万余人.改造后的小区环境实现了大“变脸”.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过30多年的高速城镇化,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标志着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由过去“增量建设”为主转为当下“存量改造+增量优化”并重。目前,城市建成区的改造提质已经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而老旧小区改造更是城市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国内外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理论与实践的梳理,对江苏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历程的回顾,从更新路径、改造策略、物质空间更新、社区治理完善等方面提出新时代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的策略体系,最后以张家港为例做了案例剖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许多城市都存在大量的老旧小区,随着城市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老旧小区的配套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缺位、建筑能耗高等问题日渐突出。而老旧小区改造是顺应时代和民生的新需求。为此,文章分析了新时期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社会、技术环境现状,以及老旧小区改造面临的痛点难点,并结合实际提出新时期老旧小区改造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搭建多方参与平台、融入“适老化”的智慧社区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老旧小区改造是目前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维修改造,可以解决老旧小区存在的问题,提升建筑自身功能,使环境更舒适。在实际工作中,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管理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等特点,工作难度较大。文章首先介绍了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性和常用方式,然后论述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管理的难点,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管理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房地产》2010,(4):50-51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领导日前表示,将通过推进一系列旧区改造新机制,在2010—2012年间完成中心城区约240万平方米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的改造。据介绍,去年上海市中心城区共拆除二级旧里以下房屋100.4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6万户。此外,还通过改造事先征询制度、居住房屋补偿安置“数砖头+套型保底”政策和就近安置方式等新机制的试点,  相似文献   

15.
上海以土地储备方式推动和参与旧区改造,解决了商业开发模式下多年无法实现旧改的问题,有力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 上海市土地储备机构的设置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具体可以用“1+17+N”来表述,即上海市土地储备中心、17个区县的土地储备机构以及市政府为特定区域设立的多个土地储备机构。  相似文献   

16.
旧区改造是提高市民居住质量、改善城区居住环境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描。为进一步推进宝山区旧改工作,需要形成老镇改造、成套改造以及动迂工作一盘棋的“大旧改“格局,实施不同基地间的联动,整合基地资源优势,采取拆落地模式增加居住面积.从根本上解决居住和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劳美清 《上海房地》2001,(10):38-41
原黄浦、南市两区“撤二建一”成立新的黄浦区后,一方面给我区二十一世纪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黄浦区城市建设的任务也更加繁重了,目前区内尚有341万平方米的旧住宅(占全市旧住房改造总量的20%左右)急待改造。在旧住宅改造中,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区的实际情况,可操作、可实施的以居民有偿回搬方式改造旧住房的新路子,能加快启动新一轮旧住房的改造,以创造优美和谐的“以人为本”的国际大都市现代化的中心城  相似文献   

18.
旧住宅小区管网老化,城市规划要求雨污分流,小区排水系统改造势在必行。从前期设计、施工、竣工等阐述了如何做好排水改造的质量控制,以达到小区雨污分流、排水畅通,改善小区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问题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大共同难题。特别是对于深圳这个快速扩张的新兴移民城市来说,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然而,就在最近,这块难哨的硬骨头突然有了松动的迹象:不久前,深圳市重点旧改项目田厦新村推倒重建工程正式启动。该项目采取了村民以宅基地八股改造城中村,并参与项目利润分配的新方式,使村民、村集体和参与旧村改造的各方由此走出了纠缠不清的利益怪圈……对此,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室主任高国力认为,“深圳的城中村改造新模式,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而放眼全国来看,深圳的这一模式具有非常鲜明的标本意叉。  相似文献   

20.
广州作为2017年老旧小区改造首批试点城市,率先探索并形成基于多主体参与的“微更新”模式,对我国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既有文献集中于个案介绍、建设技术和政策文本分析,而系统性政策研究、制度分析或地方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从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学科交叉视角出发,建构基于“结构—活动”视角的政策工具分析框架。一方面,考察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演进及其省际流动和执行情况,分析结构层面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通过考察广州市776个项目的规划模式和实效表现,论证地方活动层面政策工具的适应性反馈作用。在结构视角下,政策工具可视为由上层政府提出的制度安排,体现为全国尺度上的政策演进,包括话语转变、政策流动和政策执行三个维度。在活动视角下,政策工具可理解为由地方政府执行的具体实践,体现为地方尺度上老旧小区改造的规划策略与实践响应,包括规划实效、参与活动、治理动态三个层面。此外,识别了广州地方实践中的三种治理模式,即政府主导的物质改善型、市场引领的地区升级型、社区参与的知识共享型,分别对应政策工具中的三种公共活动,即规制性工具、激励性工具、动员性工具。最后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