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国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最艰巨的任务、最繁重的工作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奏响新时代田园牧歌,复兴升级版的农耕文明,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同时重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地近乎事无巨细地涉及到了党的二十大确立的方向性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都和乡村振兴有关。遵照“人口规模巨大和共同富裕”这前两个特征,最主要的是人的现代化。据此看,在“三农”现代化中,就是长期占中国户籍人口最大比重的农民群体的现代化;而如何促进农民为主体的乡土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则是“三农”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一、前言2022年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规划》中提出:全国各地应该推广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帮助农产品出村,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农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的建设。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地是中国农民最为重要的资源,是农民在农村安身立命之所在,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性生产要素;进一步推进农地制度改革,优化农地利用机制,提升农地对农民增收的带动力,对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目标,是基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一重大论断而作出的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高度凝练,必须从政治和全局高度出发,重点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的各项任务,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相似文献   

6.
<正>安徽省供销合作社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村供销合作社,走出了一条以村级党组织为引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基层社联动的发展新路,以实际行动服务“两强一增”行动、助力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相似文献   

7.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党的十九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将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作为全市全局工作两大基本面,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重庆发展的最大潜力、把城乡融合作为重庆发展的最高境界,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庆伟同志指出:“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落实湖南省地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对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意义。”在此背景下,对湖南省会长沙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研究正是契合当前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其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探索下,乡村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与此同时,乡村人才队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人才总量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当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依然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战略和实现乡村居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本文以永泰县为例,探讨了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重点探讨永泰县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永泰县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为其他各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方名松 《老区建设》2006,(10):44-4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在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上。笔者认为:我们在为新农村建设“输血”的同时,更应积极为新农村建设“造血”。为什么“造血”更重于“输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达到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上去,农民生活得不到明显提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发达地区县域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明确确立了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我国农村目前和未来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还是在于如何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称不上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无法带动全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就在农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建设历史脉络,描述了4个历史时期、9个阶段的特征与成就,认为:"三农"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最繁重的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贯穿始终的工作重心。从苏区和根据地建设,到农业农村经济恢复、农业合作化及"四化"、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建设行动,反映了中国百年乡村建设不同阶段的特征和价值取向,但其本质都是"三农"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正>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当前必须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集中资源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集聚提升类村庄作为乡村类型之一,在发展上也面临诸多难题。文章以H市S村为例,分析了S村目前面临的三大难题及凭借其自身优势可采用的改造建议,如采用混合式的路网布局形式解决村庄规划中的主次干道及轴线问题;增加村民服务中心、展览体验馆等弥补公共设施不足的缺陷;改造不同家庭人口的民居建筑提升村民生活的人居环境;更新村庄街巷、景观广场等开拓乡邻之间的邻里交流场所,最终希望通过对S村的整体更新改造,达到以点带面,激发农村改革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情省力》2006,(5):30-3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在于“三农”问题。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惠及当代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民心工程。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建设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小康关键在农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2000年实现总体小康后,制定的至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从总体上的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在农村。  相似文献   

20.
深圳经过20年的发展,在全国“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已先行一步,21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经济特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试验场,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承担着先行探路的作用,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要完成好这一任务,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进行开拓创新,继续在经济体制上先行一步,率先率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