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积极落实国家绿色环保理念,将生态绿色要求融入建筑设计,绿色建筑由此产生。绿色建筑包括主动式设计和被动式设计,被动式绿色建筑设计是绿色建筑的基础。文章主要介绍了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被动式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及具体设计要点,从而实现被动式绿色建筑在我国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一种基于绿色建筑基础上的新型建筑工程,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充分应用建筑节能技术,有利于提升建筑工程绿色节能性能.本文首先介绍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应用优势,然后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原则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法进行详细探究,以期促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胡亚欣  李磊 《价值工程》2021,40(4):92-93
被动式设计作为被动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被动式建筑的节能效果和居住舒适度.针对我国建筑被动式设计不足这一现状,本文对被动式建筑发展过程、设计理念、设计目标、设计方法与过程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并从规划、建筑、构件三个层面对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
被动式建筑是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之一,对我国的能源节约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夏季制冷、冬季取暖需求较高,区域总体经济实力强劲,具备被动式建筑迅速发展的需求和基础。本文以冬冷夏热地区为背景,指出建筑朝向、建筑体型、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等方面在推动被动式建筑功能的发展的关键性,结合现有理论研究和应用被动式建筑技术的项目案例为依据,着重从保温材料、节能设计等方面分析了被动式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关键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推广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现今的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计算机模拟应用可以有效减少设计误差和资源浪费。不同科研设计单位大多选择的是差异化的模拟方法和方案,降低了绿色建筑的设计效率。文章对绿色建筑的内容和原则进行分析后,探讨了绿色建筑设计中计算机模拟的不同应用。  相似文献   

6.
方明扬 《价值工程》2021,40(27):194-196
近年来人工耗能带来的城市气候问题和能源问题,开始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为了推进被动式建筑在国内的发展,降低人工能耗,改善夏热冬冷地区能源问题和气候问题.文章阐释了被动式建筑的概念,叙述了被动式建筑在国内外发展现状,选择了三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被动式建筑的设计方法和策略.为被动式建筑的发展和普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方明扬 《价值工程》2021,40(27):194-196
近年来人工耗能带来的城市气候问题和能源问题,开始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为了推进被动式建筑在国内的发展,降低人工能耗,改善夏热冬冷地区能源问题和气候问题.文章阐释了被动式建筑的概念,叙述了被动式建筑在国内外发展现状,选择了三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被动式建筑的设计方法和策略.为被动式建筑的发展和普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5,(30):82-84
绿色建筑设计阶段是整个绿色建筑项目的重点阶段,该阶段任务完成情况直接关系整个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和要求,必须对绿色建筑的设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本文首先分析了绿色建筑项目设计阶段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然后运用AHP对绿色建筑的设计风险各层因素进行权重分析,找出关键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城市更新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历史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可能运用的绿色节能策略进行研究。首先,探究了不同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改造要求,明确了对于历史建筑来说维护其文脉传承和风貌延续是首要的原则。其次,通过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说明了文献中历史建筑绿色节能策略及其细部设计策略等信息。最后,通过具体案例应用,说明了历史建筑更新中应用绿色节能策略的设计形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规划中融入现代化理念,着力解决各类资源浪费问题。基于此,文章概述了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改造,介绍了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的优势及运用原则,剖析了该技术运用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引入新型设备、做好综合规划、科学进行给排水设计以及强化水资源利用四个方面提出了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的运用策略,旨在合理应用节水节能新技术,避免水资源损耗和浪费。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经济评价方法对建筑的绿色度不能很好的定量评价,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建筑绿色度进行评价分析,给出了合理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各种建筑设计理念和建筑类型应运而生。在常规建筑设计中,建筑用地、建材及其他建筑资源的过量消耗与浪费影响了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将建筑周围的环境及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利用与建筑设计融为一体,设计出节能、环保、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绿色建筑,为建筑用户提供更为健康、舒适、优良的居住环境,是未来建筑领域发展的新方向。文章概述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建造中的应用原则,并从建筑建造整体规划设计、建筑用材设计、建筑设施建造设计、建筑节能设计、建筑绿化与景观设计五个方面深入剖析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居住的要求也逐渐的提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在建筑设计中运用还设计理念不到可以满足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可以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本文对被动式超低能耗的建筑设计基础以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了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根本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在绿色建筑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方面有着较为广泛的研究,文章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通过设计、应用、推广三个层面对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应用进行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凭借其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推动了建筑工业化发展。采用BIM技术和绿色建造相结合的手段,真正实现建筑数字化和建造信息的集成化管理,可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消耗,为绿色建造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笔者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绿色建造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的BIM实施应用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建筑工业化、建造数字化与绿色建造相结合的新型建造模式,以期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国内各行各业都需要遵循的一项要求。作为对民生有着重要意义的建筑工程行业,也需要全面贯彻和倡导绿色发展道路,将绿色节能科学合理地应用到建筑电气设计中。建筑电气工程作为建筑能耗较高的部分,对建筑电气控制设计进行节能化的分析,制定相关的策略,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文章就安全节能在建筑电气控制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能够较好地对生态环境问题做出响应的建筑通常被称为绿色建筑或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是全方位、立体的、高科技的环保工程,以科技作为发展动力,追求环保、健康、智能化,实现人和环境的共生。我们可以将绿色建筑形象地描述为”环保+节能+健康+高效+智能”的建筑。当然,作为时代的新鲜产物,绿色建筑是一个动态概念,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要求和标准也会越来越高。绿色建筑的设计涉及到隔热、保温、遮阳、能源措施等方方面面,本文着重对遮阳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顺应国家绿色环保号召,朝绿色转型发展的产物,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广下,逐渐发展成为新时期的主流建筑形式。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在施工方法与施工技术工艺等方面有明显区别,对建筑设计人员提出了新挑战。基于此,文章综合分析了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接着以某住宅建筑工程为例,探讨了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分为结构设计、构件设计和空间模块化设计三个方面,最后进行了成果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因此,绿色建筑在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和重要,俨然成为公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论文主要对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评估中运用的方法,希望为我国对基于BIM的绿色建筑预评估体系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20.
张亚楠 《大众标准化》2023,(18):163-165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的规模逐渐扩大,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污染问题,如垃圾处理不及时、尘土污染等问题将会严重影响着周围的环境,不符合我国绿色施工的要求,建筑企业以及相关部门应该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坚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也应该要求建筑的整体施工趋于绿色环保化。BIM技术是一种数据化工具,可以应用在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管理工作中,在绿色建筑管理的过程中就可以使用BIM技术作为辅助,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了提高智慧城市建设中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效果,文章对BIM技术的特点和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总结,对提高BIM技术在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