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明 《人力资源》2024,(6):60-61
<正>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普及,企业获取人才的渠道从报纸广告扩展至网络社交媒体。这不仅反映了技术的进步,也体现了企业在招聘策略上的转变。网络社交媒体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更重塑了企业与潜在员工的互动模式,使其成为现代企业获取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招聘存在效率低、耗时长的弊端,而网络社交媒体基于开放、互联的网络特性,模糊了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界限,为企业提供了展示企业文化的平台,并使招聘信息迅速传播,覆盖更广的候选人群。同时,网络社交媒体提高了招聘的“可见度”和效率,帮助企业快速找到符合其企业文化和岗位需求的候选人。然而,网络社交媒体这一招聘方式也为雇佣双方带来了新的挑战,如对有关信息真实性的保证、招聘管理人员的数字应用能力,以及如何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进行有效沟通等。  相似文献   

2.
陈瑞琪 《数据》2023,(2):32-33
伴随国内自媒体的发展,社交媒体的形式与平台更加丰富,社交媒体平台的广泛使用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自由展示的平台,但是这种一对多传播模式,也为社交生活埋下了隐患,最终引发由于自我展示形象“崩塌”而产生的社交危机。但也并不是说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更多的大学收在进行线上自我展示之前往往有意识想要避免这种情况,他们可能会需要借助社交媒体平台的一些技术手段,通过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维护自我形象在不同情景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李玉宝 《价值工程》2014,(4):207-209
双边市场理论是近年来产业组织领域研究的最新热点和前沿理论。社交网站行业具有典型的双边市场特征,平台的定价和盈利模式一直是平台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构建基于垄断平台的定价模型,分析社交网站媒体平台和软件平台的定价模式。结果显示,在社交网站媒体平台,平台企业向广告商定价总是高于其提供的服务成本;在社交网站软件平台,平台企业可能出现同时向两边用户进行补贴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从个体到互通互联,青年群体在新媒体时代依靠社交平台凝聚成众多的“同温层”,形成自己的圈层文化,并将这类亚文化向现实社会交际及职场交际泛化其文化影响和行为范式,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就是要借助社交媒体的语言体系突破圈层壁垒,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和新兴思想的冲击,更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企业要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首先要靠自己的内功——为社会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其次,还要靠企业的有效传播——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向公众介绍、宣传自己,让公众了解、熟知、加深印象。工业旅游的开展,为企业向公众展示形象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工业旅游的兴起,最早是在欧洲的法国。20世纪50年代,法国雪铁龙汽车制造公司开始策划,  相似文献   

6.
看天下     
《数据》2013,(4):5-5
●德国"社交媒体经理"走俏随着脸谱、推特等社交媒体的兴起,德国"社交媒体经理"这一职业出现在公众视野,并逐渐走俏。德国IT行业协会BITKOM,3月19日发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854家受访企业中,16%的企业聘有负责社交媒体的专职工作人员,这一比例在2011年仅为10%。●伊战十周年"蝴蝶效应"日益显著2013年3月20日是伊拉克战争爆发十周年纪念日。十年已过,伊拉克远未走出战后的"阵痛期",在政权不稳、安全形势严峻和社会重建缓慢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咖啡品牌文化传播特征进行概述,进一步阐明了社交媒体时代咖啡品牌文化传播的价值,从而提炼出符合咖啡品牌文化传播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趋向。由此,得出了社交媒体时代下咖啡品牌文化传播路径的创新策略:基于社交媒体平台营建体验式场景、共建多元化形象、创建融合型表达。最终,以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品牌文化建设和消费文化需求为目标,综合提升我国咖啡市场的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8.
众筹(即面向大众筹资,译自Crowd Funding)是指中小微企业家、艺术家和个人利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向公众展示他们的公司、创意或项目,争取公众的关注与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完成融资目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信、微博等微媒体自推出以来就具有便捷、强大的交流功能.人们对于微媒体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微媒体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很多企业通过创设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号等,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微信、微博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社交的首选,覆盖范围极为广泛.在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推广的过程中,借助微媒体平台,能够根据用户使用情况改变推广策略,最终提高用户黏性.本文就微媒体在推广过程中的优势进行探讨,并提出将微媒体应用于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推广服务中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刘丹 《现代企业》2020,(1):88-8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主流媒体之一,并且形成了庞大的社交关系网。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社交媒体营销。社交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尤其是在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等多个方面,社交媒体的传播更加便捷,为企业的营销带来了较大的便利。针对社交媒体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找出社交媒体营销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再结合新时期企业营销的现状,企业自身的状况以及社交媒体的发展,创新发展社交媒体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 企业公关广告,即通过广告宣传,设法增进公众对企业的总体性了解,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从而使企业的活动得到公众的支持、信任与合作,给企业带来长久的效益。 公关广告的表现形式 1.实力广告。向公众展示企业在技术、装备和人才等方面的实力。例如美国一家公司,在“我们公司的骄傲”的标题下,利用某报纸的整版篇幅,详尽地将该公司所拥有的高级科研和技术人员的姓名、专业、职称及重大科研成果项目刊登出来,使公众产生了这是一个人才济济、实力雄厚的公司的好印象。 2.观念广告。向公众宣传企业的经营目的、经营思想、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等。如加拿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主流宣传阵地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社交媒体营销。社交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尤其是在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等多个方面,社交媒体的传播更加便捷,为企业的营销带来了较大的便利。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一般情况下,社交媒体营销工具包括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多种形式。社...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大数据的蓬勃发展,使传统招聘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为企业招聘带来新的机遇,与此同时对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交媒体凭借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为解决招聘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因此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文章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社交媒体招聘相关概念及发展现状,探析社交媒体招聘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其发展给出建设性意见,以期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利用社交媒体解决招聘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员工在工作场所使用社交媒体从事社交活动的行为日益普遍,但是至今尚不清楚这种社交型企业社交媒体使用是加剧还是缓解了员工情绪耗竭。本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情绪调节过程模型,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研究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对社交型企业社交媒体使用与情绪耗竭关系的双重中介作用,以及工作自主性的调节效应。对来自中国29个省份的506名在职员工的数据进行层次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检验,结果表明:社交型企业社交媒体使用通过认知重评降低情绪耗竭水平,但是通过表达抑制增加情绪耗竭水平;工作自主性增强认知重评在社交型企业社交媒体使用与情绪耗竭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但是没有调节表达抑制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揭示了员工社交型企业社交媒体使用对情绪耗竭的影响机理和边界条件,丰富了企业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相关研究,为理解数字工作环境下的员工情绪耗竭提供了新视角,并为改善员工职场健康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事物都有两面性,正所谓成也社交媒体败也社交媒体。企业要出新花样。敲开财富之门,还是先寻把六脉神剑吧。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6,(36):124-125
社交媒体的网络空间属性和大学生的心理特殊性,使得社交媒体给大学生人际关系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社交媒体带来的网络暴力由虚拟平台向现实生活蔓延,社交媒体给大学生人际关系带来更多压力,社交媒体增加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结合负面影响产生的原因,本文从法律层面、教育层面和学生管理层面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通过社交媒介进行招聘,已成为一种新的企业招聘方式。国外有许多社交网站已进军招聘领域。有学者认为,社交媒体异军突起,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议题,对人力资源实务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我国,很多社交媒介正在积极尝试涉足招聘,如微博、微信、QQ等。尽管人们已意识到社交媒体会对招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革新催生社交媒体,而社交媒体则开创了市场营销的新时代.社交媒体在全球范围高速发展,中国的社交媒体更是呈现出爆发性增长势头.企业需要顺势力而动,勇于接受社交媒体所带来的挑战,同时采取得当的市场营销战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所提供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19.
公共关系无处不在,有人的地方,就有公共关系。营销领域着眼的公共关系,通常指企业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和企业与客户和消费者的关系两部分。企业通过公共关系活动,最终向人、向公众展示自己的形象。企业形象的主体虽然是由产品形象抽象而成的,但人们搞公共关系时却常常只关注企业与新闻界的关系,企业与公众的宏观关系,而把产品放在一边。其实,产品招人喜欢才能建立最坚实的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企业博物馆是由企业设立,兼为企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通过企业博物馆,企业可以保存与其经营相关的具有文化、历史、科研价值的实物与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展示,以传播企业文化,促进市场交易,为公众提供教育、审美、交流、休闲、娱乐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