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三角城市群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格局经历着由"单核引导"的点轴结构向"单核+多中心支撑"的网络状结构的转变,支撑其演变的市场力和调控力的力量对比也在发生着变化。长三角城市群已有部分协作机制和内容,但区域一体化过程推动缓慢。目前,国家和区域空间管治制度和财税制度正在逐步优化改革的过程中,并且有世博会和高速铁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只有尽快抓住机遇,完善区域空间管治制度并细化落实,才能真正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群的兴起,集聚经济的优势产生于"邻近空间"的交互作用中,应该构建包含"空间"维度的逻辑体系、法则和模型。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是并行的,城市间的关系对城市自身和城市群整体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探索性地统计分析、空间权重矩阵、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选取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后的26个城市为样本,分析城市间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对城市及其他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空间—产业"已形成有效互动,二三产业发展、FDI对本地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弱化其他城市经济发展,资本存量和人口密度对本地和其他城市经济发展均产生正向影响。长三角城市群未来要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索城市群的协同管理机制,在从整体上规划好城市群发展的同时,将"城市间合作"作为区域发展机制的重要内容,通过产业分工强化城市间的经济合作关系和行为,重点解决城市经济联系不充分、城市职能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构建网络化城市布局形态,推进横向错位发展和纵向分工协作的城市群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时代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数字技术与网络空间理论,运用归纳演绎方法,分析数字技术对城市群空间形态的影响.数字技术导致虚拟与地理空间共生,可达性最大化,城市区位最终取决于数字网络等级与地理区位的综合作用,城市功能高度复合,城市群空间形态重组并呈现网络化特征,多功能社区是构成城市群空间形态的基本单元,强调自然生态,同时传承城市文化.长株潭城市群由工业时代"多中心、组团式"的公路网格空间形态向数字化时代"一主两副环绿心"的数字网络式城市群空间形态演变.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9年相关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特征,发现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处于长三角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空间网络的中心地位,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受行政区经济约束,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跨区域联动特征较为明显。QAP回归结果表明,密切的数字经济交流、空间临近性、产业结构关联是强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空间网络的重要因素,其中数字经济的作用最为明显。鉴于此,长三角各城市应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搭建合作平台、共享前沿技术、创新应用场景等方式将数字经济培育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5.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福祉决定因素及其空间特征,并对长三角城市群福祉决定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经济总量和对外联系因子、人均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因子、产业结构因子和不安全因子是影响长三角城市群福祉水平的四个主要决定因素;长三角城市群福祉决定因素的因子得分呈现出空间分异特征;由"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宁波"构成的"Z字形"空间格局,其福祉决定因素的得分较高。通过缩小福祉决定因素的区域差距,可以有效缩小福祉水平的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6.
安徽作为长三角的纵深腹地,在地理上与苏浙沪发达地区无缝对接,在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在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着重要作用.安徽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进一步明确了安徽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作出了推进东向发展,加速回归长三角的重大决策.论文在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安徽省分层次、分时序融入长三角的模式,探讨了"东向发展"的安徽省域城镇发展总体战略,并对其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定位和空间发展战略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2012—2019年我国长三角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引入中介变量产业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第一,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降低了区域碳排放强度;第二,引入中介变量产业结构,发现数字经济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降低碳排放强度;第三,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宏  李振坤 《城市问题》2019,(10):63-68
  相似文献   

9.
10.
在新一轮全球经济整合与重组的激烈竞争中,城市群已成为区域经济研究中的热点。在所有空间问题中,城市空间处于核心地位,空间异质性引发的空间分工已不容置疑地影响着城市群的发展与区域空间一体化。建立在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价值基础上的城市群分工已成为区域空间一体化的力量源泉。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空间演化的证据表明,区域空间一体化本质上是城市空间价值与产业价值链耦合发展的结果,同时,只有建立区域空间多样化和城市空间专业化合作与互补的区域经济关系,方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企业分支机构为依据的城市网络分析框架是西方学者基于全球跨国企业机构组织与城市功能联系之间的关联性所演绎和发展出的产物。在我国特殊的城乡体系中,城市网络分析的基本单元"城市"是一个具有多重内涵的概念,由此产生了我国独有的城市网络分析中的空间敏感问题,即分析空间单元的尺度选择对城市网络研究的影响。通过对京津冀、长三角两个城市群2013年的企业空间数据,分别以设区市和县级政区为单元对其进行城市网络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城镇结构特征的地区,对城市网络分析单元的空间敏感性是不同的。在微观经济相对发达,县级城市体系发育成熟的地区,城市网络分析对空间单元的敏感性较高,分析单元的尺度不同往往对分析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而在如京津冀等城市网络权力相对集中,县级城市体系发育不完善的区域,网络分析的空间敏感性则相对降低,分析单元的划分差异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响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2):80-85
城市群网络化发展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内16个主要城市经济联系为实证,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对城市群网络的基本形式、网络结构属性及内部微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间已互动形成紧密的网络状关联,但网络内各城市结点间中心性不均衡、枢纽型城市较少,区域多中心、网络化协同发展格局显现...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社会网络模型和引力模型为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城市26个城市的环境卫生建设空间联系进行测度与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环境卫生建设网络内部联系紧密,构建了以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城市为核心的有向网络结构;在环境卫生建设网络中,以上海市为热点其影响力向四周扩散;安徽省环境建设水平良好,但卫生医疗水平相对薄弱。鉴于此,长三角城市群要发挥好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潜力,处于网络核心位置的城市要做好带头作用,建设水平较差的城市既要加强合作交流,又要提高自身建设水平;长三角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促进协同治理环境、抗击疾病一体化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最繁荣、开放程度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经济圈之一,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优等生”和“排头兵”。在数字化理论基础上,首先分析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助推共同富裕现状,其次探讨了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地区共同富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数字鸿沟、推进协同发展、规范数字经济分配关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上海房地》2008,(3):48-51
长三角地区由于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地理区位,自明清以来就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进入现代化的新阶段,超过珠三角地区,成为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头羊。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房地产投资者云集长三角,长三角的经济发展背景和趋势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利用引力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联系度进行定量分析。其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经济联系呈现出以广州为中心向外依次减弱的规律,城市群内部各都市圈的发展水平差异明显。最后提出了加强珠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和提升其竞争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谢守红  邓玉茹  傅春梅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3):中插44-中插48
利用的面板数据,测定各市其市场一体化指数,1996-2018年长三角26市探讨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结果 显示:近20多年来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其中安徽8市市场一体化指数最高,江苏9市次之,浙江8市最低;从城市群整体来看,市场一体化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显著促进了市场一体化,它...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经济活动的空间关联角度,应用关系数据,综合运用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等,从空间分布、空间关联强度、空间关联网络等三个层面分析省际金融科技发展的空间组织规律,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关联网络的空间结构呈明显的东部多核、西部少核、多中心网络化发展的特征,地理临近引发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省际间存在明显的空间距离衰减效应;(2)近十年中,省际金融科技关联网络由单向松散型演变为多向密集型,最终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为核心并辐射全国的纺锤型团簇状网络;(3)网络核心—边缘特征明显,北京、上海等占据主导,是重要外溢源,同时,位于网络边缘的地区增速明显,正逐渐改变传统区位、经济基础等相对比较优势的影响;(4)目前,整体关联网络以三四级联系为主,但弱联系逐年下降,有效联系网络不断扩大,正处于网络加速架构的提质增效阶段;(5)地理临近、经济基础、市场化水平、网络化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水平等是影响空间并联网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动态识别三大典型城市群空间范围,探讨中国城市群空间扩展的驱动机制,建立城市群空间演化的一般过程模型。研究发现: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不仅扩展到苏北和浙南地区,而且沿长江扩展到安徽的沿江区县,江淮城市群已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组成部分,区域性、网络化的城市群正在形成;在行政分割的制约下,成渝城市群实际上是由相互分割的成都城市群和重庆都市区组成;武汉城市群受到更多的政策性引导,正以武汉、宜昌、襄阳为支点形成初具规模的城市群。尽管经济力量是城市群空间扩展的核心驱动力,但制度因素、自然条件等对于中国城市群空间扩展的影响同样极其重要,在城市群发育的不同阶段,城市群空间扩展的主要影响因子也在发生变化。基于城市群空间扩展模式建立了城市群空间演化过程的五阶段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为反映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熵值法,通过构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测度了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六大城市群106个城市的数字经济指数,并通过可视化处理反映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其时空特征.研究发现,六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差异性明显,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动态波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