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三角》2011,(2)
热议许久的房产税改革试点最终出炉,而包括全面“限购”的此轮房地产调控组合拳,无疑将加速热钱从房地产行业中外逃。  相似文献   

2.
黄弘  邱瀚宇 《企业经济》2024,(4):121-130
利用新发展模式推动房地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为了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形势,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本文基于供求视角,探究房地产业供给侧存在结构性供给不足问题,需求侧面临总体需求收缩、投资者预期下降的困境。为应对供求困境,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应采取住房双轨制、供需动态适配的市场化运作新模式、因城施策的“人、房、地产要素”联动新机制。为保障新模式健康平稳运行,需建立完整的房屋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制定优质房企拯救标准和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努力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并促进其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如何对艺术品进行真伪鉴定,对收藏品进行鉴定评级,—直以来都是行业内的热议话题。随着大量资金的流入,中国艺术收藏品市场已经成为了继股票和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市场.  相似文献   

4.
每遇楼市调控,中介关店无疑都会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但经历了多次楼市调控的房地产经纪行业已经初步成熟,因此,对于所谓中介“洗牌”,更应该冷静全面地看待。  相似文献   

5.
<正>备足功课,夯实调研基础;深挖细究,做实调研之功;精雕细琢,写实调研报告。开展调查研究,关键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所谓“实”,就是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思路和办法。在组织调研全省房地产行业发展情况过程中,我们积累和总结了一些做足“实”功搞调研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追看20年来中国土地市场的变革,犹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但对中国房地产而言,正是这20年的“土改”变革,让历史铭记了中国“房改”的功绩,同样也让历史铬记了中国房地产的辉煌。  相似文献   

7.
春天和冬天     
冬天来了,上海楼市也随着时令的冬天进入了“冬眠”状态。在冬天的第一拨寒流来临之前,房地产市场的“拐点”说已经成为热议话题,有人认为“拐点”已显,言之凿凿;有人认为“拐点”未显,信誓旦旦。目前市场的表现是,南方几个城市的房价从去年秋天开始下降,年末继续下滑;上海、北京也出现有价无市、交易萧条的情形。房地产市场调控在经历几年曲折反复后,终于在这个冬天见到了凌厉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浙江房地产》2006,(2):54-54
近年来,我省房改和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的广大千部职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规范房地产交易管理、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城镇房屋拆迁规范化管理、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推进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物业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为了总结经验,鼓励先进,建设部于2006年1月9日发文授予我省建设厅住宅与房地产业处、杭州市建设委员会、杭州市房产管理局、宁波市建设委员会、湖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5个单位为“全国房改和房地产业管理先进单位”,并给予通报表扬。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中国房改配套政策及鼓励住房消费,规范房地产市场等各项政策的综合作用下,个人买房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房地产市场呈现比较景气的状态,住宅与房地产的运行情况不错。有关官受和专家称,中国已告别住房供应短缺年代,而向“户均一套,人均一室”的目标进发。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对于中国房地产业而言,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新一轮宏观调控如同疾风骤雨,全面而深入地触动、改变着中国房地产业的生态环境。中央政府反腐力度突然加大,一批涉及房地产违规操作的高官纷纷落马;地方政府在政策的高压之下,心理的天平开始由财政收入向住房保障倾斜;以开发商为代表的房地产企业优胜劣汰速度加快,大鱼吃小鱼的游戏频频上演;专家、学者、民众以空前的热情参与到关于“暴利”、“房奴”、“房价”的全民大讨论中去。从未有哪个行业受到中央的如此重视,从未有哪个行业受到民众的如此热议。我们甄选出业内最具影响力的九大事件,由事件引申到现象,由表层深挖出内涵,借此勾勒出2006年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轮廓,记录下中国房地产业转型过程中的踯躅足迹,昭示过去一年对于中国房地产业的里程碑式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非理性繁荣”的房地产市场,中央政府在短短两个月内连出三道金牌.这被市场称为新一轮调控的“房地新政”。由此.房价居全国首位的上海房地产市场走向再次为业界密切关注.但对于历来被称为“政策市”的上海房地产市场来说.新一轮的政策调控也意味着房产市场相关利益主体的又一次博弈升级。  相似文献   

12.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僵尸企业”的话题引发广泛热议。其中,钢铁、汽车等被认为是“僵尸企业”比较集中的行业,也是占用社会资源较多的行业。为什么明知是“僵尸企业”,却又无法令其退出市场、退出与其他企业进行资源争夺呢?要知道。  相似文献   

13.
蔡静霞 《房地产导刊》2012,(10):112-115
城市空间已现重构,房地产市场重点转向二三线。未来10年,整体看开发商净利润率将有所下滑。而能否利用新一轮行业复苏契机向“三化”(规模化、专业化、多元化)路径转型将成房企持续成长关键。  相似文献   

14.
结合2021年政策及市场环境,对2022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多角度预测。政策上企业应避免资本无序扩张和产业脱实向虚;坚持金融稳健的经营模式;投资区域分化将进一步加剧;长效机制建设持续;土地政策的调整将加速产城结合新模式的发展;企业要理性看待毛利润下降趋势;房地产行业格局调整将依托“双碳目标”“城市更新”等政策实现。  相似文献   

15.
毛箬 《财会通讯》2008,(12):8-9
房地产市场作为中国经济近些年来最为火热和贡献率最大的行业,无论是从其行业规模、产业链条,还是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贡献率等各方面来看,都是地方政府最为关心的行业之一。虽然中央政府因为担心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过热”,有可能引发“泡沫”,因而在各项“救市”措施中,并未明确指明要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救市”,但各省地方政府在保经济增长和就业等多种经济和社会压力下,仍旧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率先推出了一系列明确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救市”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双向调控”一词,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2014年两会上透露的信号.一时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但房地产双向调控并不是一个新提法.早在2006年1月24日,《解放日报》就曾刊发题为“今年房地产政策双向调控”的文章。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透露出“双向调控”的楼市政策信号.但当前房地产市场双向调控仅仅是以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延续,还是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近来有关“二次房改”的议论为代表,业内外及理论界出现了反思房改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经验教训,探讨今后发展的模式和方向的动态。可能与此相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于10月20日表示,房地产市场化改革成果有目共睹,房地产业发展坚持市场化方向不动摇。他同时指出,今后房地产市场应该继续完善,从政府保障和市场提供的两极提供模式,转变为政府保障、政府支持和市场提供的三极住房提供模式。无论是业界及理论界的反思、探讨,还是齐骥副部长提出的住房提供模式的转变,其核心就是要建立以百姓消费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8.
《湖南房地产》2004,(3):1-1
洞庭春波涌,长岛歌如潮。早春二月,全省建议工作会议和房地产与房改工作会议如期召开。奏响了新一轮城乡建设工作进行曲,鼓舞着三湘建设的昂扬斗志。  相似文献   

19.
经济回暖还是没有回暖,是时下学界、商界、政界热议的核心话题。而赞同回暖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多地占据主流。3月份以来的一系列宏观和市场数据支撑着这股声音。房地产市场升温,汽车市场升温,钢材价格反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三四月份连续两次越过50点的“牛熊分界线”,更不要说振奋人心的4万亿投资,4万多亿信贷了。  相似文献   

20.
刘长滨 《数据》2008,(1):31-32
房地产中介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行业,“中天置业”东窗事发再次把地产中介推上了风口浪尖,中介行业遭遇信誉低谷。地产中介真应如此被动吗?本文作者从房地产中介市场作用的角度阐述了作为房地产市场经济运行重要一环的房地产中介具有重要的经济“纽带”作用,有效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不过,由于房地产中介市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又使其遭遇行业发展的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