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要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可见社会保障是新形势下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社会保障基金的筹措及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有关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保障》2013,(3):36-36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加快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组委会将“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作为“第五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2013”主题,面向广大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者以及关心关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各界有识之士开展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步建立了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等项目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尽管我国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日益显现出一些制度性缺陷。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就是“跨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关系难以有效接续。研究表明,要将现行城乡分割、地区分割、人群分割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为城乡统筹、全国“一盘棋”的社会保障体系,就应当走全国社会保障“一卡通”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保障》2013,(4):38-38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加快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组委会将“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作为“第五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2015”主题,面向广大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者以及关心关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各界有识之士开展征文活动。诚挚期待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为建立完善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是有益品,更是一种社会政策。为了响应新时代号召,解决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实现“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与“自下而上”的公平正义,需明确对应的本位性理论基础。本文立足于中国实践,借鉴国际方案,提出了“社会保护”的社会保障融合性本位,旨在拓宽社会保障功能边界,达到维持社会稳定、平滑社会风险、增进社会福利的政策目的,发挥社会保障政策工具的更好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崔运政  李珍 《财政研究资料》2004,(35):21-26,F004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经历了20年的艰难历程,虽然已经构筑了一个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为框架的中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雏形.但仍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基本的和关键的问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和分歧。其中.相当多的争论和分歧乃因“钱”而生,确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再分配的制度,  相似文献   

7.
孙芙蓉 《中国金融》2004,(14):53-55
2004年6月26日至27日,首届“北大赛瑟论坛”召开,国内外保险、社会保障及相关领域的学者、政界高层人士及业界精英,探讨了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改革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欢  刘芳 《财政监督》2007,(3):77-77
一、从目前我国的现实出发,近期全面开征社会保障税仍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1、社会保障费改税未必增加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 “费”改成“税”是否一定会增进强制性,实践效果并非如此,因为对社会保障制度而言,征费与征税均应当是依法进行的,强制性是否强,并不决定于“费”与“税”的名称,而是取决于法律的规范、执法的力度和当时当地的经济发展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报告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4)》中 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4)》。绿皮书以“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为主题,围绕该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绿皮书指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高度重视与之相关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2012年,社会保障是全球的一个“热点”。金融危机的阴霾挥之不去,发达国家为紧缩社会保障而频频陷入“白热战”。同时,中国的社会保障问题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热度”,不过政策目标却和发达国家相反,是覆盖面的扩展和保障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近期论及社会保障(险)税的章较多,但笔认为还有一些问题必须澄清,本试图从理论上论证以下三个层面的论题:社会保障的必要;社会保障的政府统筹比市场运作更能提高社会整体福利;社会保障“税”比“费”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把握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时机、条件,提出合理可行的农村社会保障方案和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意见和建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建立新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课题组赴江苏省并深入泰州市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简要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分级式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社会保障理论仍难以很好地满足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所以,还应在理论上进一步创新。分级式社会保障理论的核心是“分级”。“分级”即把社会保障制度分为两级,“一级”是中央政府通过全国社会保障税统一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用于全国城乡人员社会保障之用;另“一级”是省一级政府通过地方社会保障税统一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用于本省区域内城乡人员社会保障之用。  相似文献   

14.
报告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晨报告2012》近日,《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12》发布。这份报告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人社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暨南大学、军事经济学院的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攻关完成。报告以“社会保障风险管理”为主题,分“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多个部分。报告称延迟退休年龄目前条件不具备。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客观依据和行为准则,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保障制度良性运行的保证。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就不可能出现健全、完善和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使社会保障法制化,应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法制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承受能力很有限的条件下,宝鸡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样的经验尤其值得研究、总结和推广。"2011年11月20日上午,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在北京会议中心组织召开了“宝鸡市社会保障发展研讨会”。会上,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王建伦首先提出了研讨宝鸡市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口是社会生活的主体,社会保障的对象是人口,人口需求是决定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社会基础。通过对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人口发展的关系的考察发现,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中,正确处理人口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调控人口的功能,同时以人口发展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应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始终不可忽视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8.
收入分配改革与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均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欠公平有直接关系。因此,应当重新认识社会保障制度的收入分配功能,并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步伐,以便在解除国民生活后顾之忧的同时促进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最终迈向有中国特色并能够让全体人民享有自由、平等、安全、尊严的福利社会。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网”,农村社会保障是保护农民利益的“安全网”。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保障》2020,(2):32-33
《新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史》(胡晓义著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出版)由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胡晓义著述的《新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史》,按照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脉络,分为创业奠基(1949—1959年)、动荡岁月(1960—1976年)、上下求索(1977—1992年)、重构体系(1993—2002年)、城乡统筹(2003—201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