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0年初,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其中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有效供给,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和安居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是党中央加强民生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正面影响,阐述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弊端,提出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促进居住融和的保障性住房混合建设方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国城市普遍出现了居住空间分异的现象,在此过程中,保障性住房所采取的集中建设方式,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为避免低收入群体过度集聚和与其他社会群体隔离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本文提出保障性住房应以促进低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居住融和为目标,采用与普通商品住房混合建设的方式,并从土地供给、住宅设计和社区建设方面提出了保障性住房混合建设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已经进入较为稳定的阶段,但保障性住房建设受制于资金和土地的限制,尤其是土地已成为制约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的状况及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的总量、结构、计划和空间分布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阶段的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政策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分为出售型保障性住房和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两大类,其中出售型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本文通过系统梳理这几类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演变,构建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在我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发展阶段住房保障的创新。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努力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体现。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突破口,破解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新探索、新实践,需要不断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并在实践上加速推进。 相似文献
6.
正政策评估标准是公共政策评估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尺度,也是政策评估的基本依据。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评估标准是衡量和判断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尺度,只有参照一定的标准才能对保障性住房政策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估。因此,分析和制定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评估标准是实施政策评估的关键环 相似文献
7.
住房政策及其供给体系对于解决一个国家的住房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回顾我国住房政策的演变历史开始,认为我国住房政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偏差是导致调控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最后,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住房政策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低谷,中央到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楼市新政策都将住房保障建设放在首位,但目前成都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分析了成都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市场和环境,提出目前成都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较弱,应当加快住房保障建设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在借鉴美国和日本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基础上,结论认为:成都市住房保障建设应向以政府为主体的方向发展,设置保障性住房的退出制;并提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根据区域进行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美国保障性住房政策变迁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整理了1865~2000年来美国各个时期保障性住房重要政策文件,将其历史变迁划分为萌芽、探索、发展、成熟四个阶段.通过政策分析,得出美国保障性住房发展的四个明显趋势:保障主体从政府向市场转变;保障对象从中低收入群体向低收入群体转变;保障途径从扩大供应向满足需求转变;保障模式从定点建设向住户自由选择转变.最后根据美国保障性住房政策与制度设计经验,提出了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制定的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住房的属性,指出单纯依靠市场提供住房必定产生负外部性,而这些负外部性的消除有赖于保障性住房的有效提供.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的提供以集中供应为主,这种模式导致了提供的不公平、无效率以及资源浪费、居住空间分异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提供应以强制配建为主,集中供应为辅.本文提出保障性住房提供的强制性指标配建模式.并对现阶段实施该模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该模式的实际运作进行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1.
12.
构建系统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对保障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演变历程和现实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优化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新形势下解决社会住房保障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保障性住房提供的强制性指标配建模式探讨——基于住房的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住房的属性,指出单纯依靠市场提供住房必定产生负外部性,而这些负外部性的消除有赖于保障性住房的有效提供。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的提供以集中供应为主,这种模式导致了提供的不公平、无效率以及资源浪费、居住空间分异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提供应以强制配建为主,集中供应为辅。本文提出保障性住房提供的强制性指标配建模式,并对现阶段实施该模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该模式的实际运作进行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请再斟酌保障性住房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报载,2011年2月27日上午9时,温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并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的联合专访。在与网友的交流中,温总理说了这么一段话:前不久,国务院主持各地与中央签订了保障性住房的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保障性住房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在将来的房地产市场上还会长期存在。但其存在的形式及其在房地产市场中发生的作用将发生重大变化。本文从保障性住房的内涵分析入手,对我国原有保障性住房体制作了简要评述,重点对我国保障性住房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原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本文探讨了保障性住房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保障性住房与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显著正相关,其估计系数要高于社会租房,但略低于自购住房,而采用\"定居意愿\"替换结果变量后的结论仍稳健;保障性住房对流动人口的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融入具有显著正效应,但对心理融入的正效应并不显著;Oaxaca-Blinder分解表明,城-城和乡-城流动人口融入差异主要是由其经济社会特征差异引起的,但户籍制度及其形成的制度约束等不可解释因素仍有较大影响,而住房是城-城和乡-城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