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特征及驱动力分析——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经济》2013,(7):150-153
以西安市城市建设用地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990-2010年近20年的有关数据,利用建设用地扩展速度指数、扩展强度指数和扩展弹性系数,研究了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展变化特征;运用单因素法系统考察了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对建设用地扩展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建设用地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去20年里,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展经历了低速发展、稳定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影响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为非农业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
选取武汉市沌口东风阳光城及青山区108街坊两个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家庭出行冷热点分析,对其土地利用、路网密度以及社会经济属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个社区在家庭出行碳排放量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居住小区的土地混合度越低,家庭碳排放量越高;路网密度越大,公共交通站点越密集,家庭出行碳排放量越小;家庭社会经济水平越高,家庭出行碳排放量越大。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种差异与二者不同的开发历史、空间布局以及社会经济等因素有关。最后,从微观层面提出了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构建非参数核算方法,测算城市建设用地错配导致的潜在产出损失。基于2003~2016年中国城市数据,计算城市建设用地指标自上而下分配相对于跨省最优配置导致的潜在产出损失。研究发现,相对于城市建设用地指标跨省最优配置,自上而下的城市建设用地错配导致加总的潜在产出减少13.37%,这主要来自于中国偏向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倾向。进一步进行反事实估计发现,即使仅允许省内城市之间进行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交易,也可以提高潜在产出11.63%。研究结论意味着,通过城市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建立城市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有助于提高加总经济产出。  相似文献   

4.
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建设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工业,将成为城市低碳发展的重心和关键。本文利用以二氧化碳作为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构建了碳排放绩效指数,并对低碳试点城市——南昌的工业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南昌市工业碳排放绩效得到改进,技术进步是主要原因,但改进效果并不显著;不同行业碳排放绩效存在差异;重工业和轻工业碳排放绩效均有改进,且重工业改进幅度大于轻工业。为此,应通过健全行业碳排放绩效测评体系、大力提高技术效率、继续推动技术进步、推行传统产业低碳化、低碳产业支柱化以及主导产业低碳化等措施提高工业碳排放绩效,促进城市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非建设用地在城市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向外无序扩张和蔓延,侵占了相当一部分数量的城市非建设用地.因此,需要进行城市非建设用地的规划研究来达到对其保护和发展的目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作为应用广泛的技术方法,能够为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本文以龙海市九龙江...  相似文献   

6.
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城市管理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自2008年入选世界自然基金会启动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批试点城市以来,从低碳理念的树立到低碳城市建设方案的提出,到培育低碳产业的发展,保定市始终坚持着明晰的发展思路。保定市在低碳建设中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也存在一定困难。本文总结了保定市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占全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比例不断上升,并将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以低碳交通试点城市之一的杭州为例,引入系统动力学(SD)理论建立城市交通的社会经济、交通供需和能源消耗碳排放三个子系统,绘制复杂系统反馈的因果回路图,从而探析城市交通能耗和碳排放的社会经济、交通供需及政策等方面的驱动因子,并构建仿真模型对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量进行仿真预测,进而提出城市交通低碳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特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浙江省城市建设用地在总量和人均水平快速增长的同时,地区差异逐年减小.针对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探寻其形成的原因,并对其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为今后的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陈琳  李双玲  李超民  崔健 《价值工程》2021,40(12):14-16
我国北方缺水县级海绵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是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目前我国北方缺水县级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还处于探索创新阶段.迁安依托海绵城市建设契机,在坚持政府主导、专家团队支持、社会资本运作、群众参与、发展区域产业优势等方面,首创了"一三一"模式,并取得了探索性经验,为其他北方缺水县级城市的海绵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对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主要关注的还是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的技术目标,虽然评价内容可以分为规划设计评价、实施运管评价两个阶段,但具体的评价体制并未能提供城区在运营阶段的实际碳排放量值的定量评价。要对绿色生态城区在运营阶段对城市整体低碳发展的碳排放减缓贡献有明确的监控方法,必须要建立我国城市绿色生态城区运营阶段温室气体特别是碳排放量的测量、验证与报告(MVR-Monitoring,Verification,Reporting)管理体制。梳理目前有关城市碳排放量度监控方面提出相关的方法,再通过对城区建设管理流程和责任主体的分析,提出一套运营阶段碳排放量测量、验证与报告体制建议。管理体制包括针对我国城区尺度建设项目的 7个排放板块,提出对每个板块的报告主体、核算物理边界、核算周期、核算气体种类、核算运行边界、数据获取方式以及报告指标等要求。同时,为了保障实施,建议明确执行主体层级结构和报告关系,包括对各主体在项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要求,建立责任约束效应的测量、验证与报告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城市可获得的活动水平数据,论述了目前城市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核算的五种方法,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能源平衡表中消费量合计数据的修正方法,并以河南省济源市为案例对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采用不同方法所得到的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具有明显差异;活动水平数据选取标准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核算结果的精确性和可比性有着较大影响,修正方法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错算、漏算和多算,具有一定优势。据此认为,核算者应对核算结果进行规范的不确定性分析与质量控制说明。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体系、改进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明确活动水平数据的选取规则,以降低核算者在数据选取上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城市非建设用地数量、功能与性质的巨大变化,决定了必须改变传统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和管理策略.通过划分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生态基质用地和可建设用地,严格确定其边界,并分别予以严格的保护和发展导引,从而协调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和发展的矛盾.生态敏感性分析作为理论成熟、应用广泛的技术方法,能够为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文章以南京市江宁区大连山一青龙山片区为例,选取合适的生态因子和分析方法,研究各因子时地块生态敏感度的综合影响,进而划分生态基质用地和可建设用地,从而阐明生态敏感性分析在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二OO六年,为加快实现我区建设都市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2006城市建设年的决定》(南委发[2006]6号)和南岸区城市建设年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城市建设年项目的通知》(南建设年办发[2006]1号)文件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区国土分局的具体指导下,区征地办紧紧围绕“三二会战”目标任务和上交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争取主动、增创优势,为我区城市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和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保障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缓解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有限供给矛盾,城市建设用地必须走节约集约之路。采用归纳分析、对比分析论证当前开展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规划的必要性,指出开展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规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完善城市建设用地管理和提升城市建设用地总体价值的需要,并找出现行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中主要存在管理未实际履行、规划体系缺失、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最后提出要从明确目标定位、开展编制工作、完善组织管理、加强专题研究、健全监管机制、建立考核体系等方面来开展城市建设用地集约规划。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文献资料,构建包含20个指标的韧性城市建设水平评价体系,并将博弈论组合赋权及物元可拓方法引入韧性城市建设评价过程,建立韧性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模型。对济南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济南市韧性建设水平为Ⅲ级,但有略偏向于Ⅱ级的趋势,且济南市的社会环境及基础设施维度韧性水平较低。因此,济南市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其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连接度评价——以哈尔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景观生态学中景观连接度理论研究应用到城市生态用地格局研究中,以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以2011—2020年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关数据为数据源,运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科学识别研究区的生态源、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构建基于三者关系结构的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连接度评价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各个生态源形状指数、生态源度数或生态节点度数以及各类景观廊道的γ、、α指数,对研究区生态用地空间网络连接度进行评价,利用自然裂点法对研究区生态源、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进行分级,系统地分析其空间上连接度的强弱分布情况及作用。评价结果显示,各类生态源地形状简单化,各类生态源中均存在没有生态廊道连接的现象,生态廊道连接度强弱呈现不均衡分布;对于一级生态源、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其与外界联系较密切,应保护好现有发展态势;对于二、三级生态源、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并确定相关控制指标,加强城市生态景观空间连接度,最终提高城市生态景观内部整体生态效能。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住宅区用地规模控制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各个利益主体价值取向的用地规模控制思路,并从物业管理的经济性、公建规模的合理性、绿地系统的功能性、居住空间的多样性和城市更新的整体性等方面探讨了住宅区用地最小规模控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也是常州加快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率先发展的战略选择。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分析常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现实情况,寻求加快推进常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战略路径,对于构建具有常州地域特色的城市创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2008—2021年深沪两市A股工业企业的年度数据,将三次低碳城市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递归式中介效应模型等实证考察了低碳城市试点的碳减排机理及环境审计在此过程中的交互关系。检验结果表明:(1)低碳城市试点显著降低了试点城市企业的碳排放量,且该效应在高碳行业企业、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企业及媒体关注度较高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2)低碳城市试点与环境审计在促进企业减少碳排放方面存在互补关系;(3)机制检验表明,技术创新在低碳城市试点促进企业减碳方面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