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Henry G. Manne 《The Review of Austrian Economics》2014,27(3):249-258
The longstanding debate on the exact theoretical role and nature of the entrepreneur has traditionally featured the works of three great economists, Joseph Schumpeter, Frank Knight and Israel Kirzner. Each had a somewhat different take on this question, but each of them shared the common assumption that the entrepreneurial function exists as an independent and objective input into the productive order. However, this assumption was vigorously called into question in a little noticed but very important piece by Harold Demsetz in 1983. Demsetz may be said to have “unbundled” the other writers entrepreneurial packages and could find substantially nothing therein that was not already accounted for in the standard neoclassical market model, with investors being rewarded for taking risk under conditions of uncertainty. He comes very close to denying that there even exists a separate entrepreneurial function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is paper then proceeds to argue that Demsetz has overstated his case and that there is a distinctive aspect to entrepreneurship that has not heretofore been noted in the literature. That is the idea of “the idea”, the original cognitive formulation of a plan, a new business, an invention, a reorganization or any other new concept. The problem in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the entrepreneur is on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ince, at the moment of idea formulation, there is no practical way to give property right protection to an abstract idea. A comparison to the patent and the copyright system elucidates this point. The only practicable method of protecting the inherent value of a new non patentable or non-copyrightable idea is by joining it with another input which can receive property right protection, such as any of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inputs. This explains the common confounding between entrepreneurship and starting a new firm. Because of the team production nature of the venture, it is impossible to measure the marginal contribution of each of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thus explaining why a lot of entrepreneurial ventures are “one-man” firms. The matter of compensating for entrepreneurial services in publicly held corporations is also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封国内外有关知识资本、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文献研究和总结,在知识视角下封企业家理论进行简要回顾,得出企业家精神的实质是创新精神,更是识别创新机会、把握创新机会的过程的结论。使用信号传递模型,分离条件假设以及斯宾赛一莫裹斯条件建立模型,说明企业家的沟通成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本文为企业家精神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或认识工具。 相似文献
4.
跨国创业投资:FDI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创业投资(VentureCapita)l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跨国创业投资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FDI)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投资是一种股权投资,寻求资本的长期投资收益,而不追求资本的流动性,属于直接投资的范畴。在知识经济时代,创业投资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这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学界和商界的共识。从1995年至今,国际创业投资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根据普华永道公司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1995年到2000年期间创业投资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全球创业资本筹资总额从440亿美元增… 相似文献
5.
6.
企业创新行为差异与政府技术创新支出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政府为推进本国技术创新而发生的财政支出对企业创新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这一事实,构建包含企业创新行为差异的简单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得出:由于技术创新密度不同,企业可分为技术创新型企业和技术稳定型企业。技术创新型企业提高技术研发投资比重,虽然不一定能迅速实现经济产出的提高,却可以推动本国经济从传统的粗放投资型转化为高质量的技术创新型。在一定时期内,政府技术创新支出是企业技术创新支出增加的主要外在推动力,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对宏观经济及发展具有重要的正向作用,但具体效果还取决于企业创新投入情况。相比较而言,当创新企业技术投入率达到一定界值时,政府技术创新支出的效率会更高。这些结论对完善创新政策、改进市场规则、进一步提升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从高校创业教育到创业实践的探析——以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矛盾日益突出,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趋势,创业教育也因此备受关注。近年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如何将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使创业教育更好的服务于创业实践。通过对我国创业教育现状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深化创业教育理念,促进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创业师资团队建设,增强创业实践教育环节、坚持理论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从创业教育到创业实践的具体途径,从而使我国的创业教育更具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Richard Hull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2000,12(3):349-355
I argue that the critical potential of innovation studies can be considerably enhanced by including questions of ethics, both as an object of study and as an aspect of study. I approach this by first reviewing what we understand by ethics, secondly by speculating how two stylized opposing positions in innovation studies-radical epistemology and radical politics-might each treat the question of ethics, and finally by offering a position that is complementary to those whilst not attempting any resolution of their supposed dilemma. 相似文献
9.
内生创新、本土创新与自主创新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国内学术界对内生创新、本土创新与自主创新三者之间模糊、混淆甚至是混乱的研究现状,本文从理论基础、内涵和内在联系等方面理清这三个概念.基于广泛的文献回顾,我们发现内生创新概念来源于内生增长理论,本土创新概念来源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而自主创新概念则产生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实践的客观要求;在内涵上,内生创新主要指R&D努力和知识存量,本土创新侧重于产业集聚或产业关联带来的技术外部性,自主创新侧重于国家的创新战略和创新环境等综合影响;从内在联系上看,创新可理解为由企业层面的内生创新、区域与产业层面的本土创新和国家层面的自主创新而构成的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10.
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概述了制度与技术协同原理,认为技术竞争实际上是制度的竞争,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论述了制度对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分析了阻碍我国科技进步的主要是制度和制度环境,指出了科技制度创新及其制度环境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技术创新逐渐成为新的官员晋升标尺,地方政府的竞争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并通过"有形之手"影响企业创新活动.基于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和地级市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科技支出存在策略互补型竞争,且竞争在2013-2018年、主官处于第二任期、东部地区的样本中更加明显.这表明,创新竞争已成为地方政府之间新的竞争模式.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创新竞争显著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这种激励作用随着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呈现出先增长后减弱的倒U型特征.机制检验结果则表明,政府围绕科技创新展开竞争会提高企业创新补贴、税收优惠和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改善企业创新环境,从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论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前金融创新的特点及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政策效果等所产生的影响,提出我国货向 从调控方式、调控范围、作用对象、政策工具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总是以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作为企业的发展,同样要求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观念的不断更新。在现阶段,谁能迅即转变思想观念,谁就可以抓住大变革时期的宝贵机遇而迅速发展。因此,企业要有新的活力、立于不败之地,同样也离不开科学的思维,需要实现企业观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技术创新逐渐成为新的官员晋升标尺,地方政府的竞争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并通过"有形之手"影响企业创新活动.基于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和地级市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科技支出存在策略互补型竞争,且竞争在2013-2018年、主官处于第二任期、东部地区的样本中更加明显.这表明,创新竞争已成为地方政府之间新的竞争模式.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创新竞争显著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这种激励作用随着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呈现出先增长后减弱的倒U型特征.机制检验结果则表明,政府围绕科技创新展开竞争会提高企业创新补贴、税收优惠和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改善企业创新环境,从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Innov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ies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Franco Malerba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2006,16(1-2):3-23
The analysis of innov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ies has witnessed major progress in several areas. In the last years, several contributions at the empirical, appreciative, econometric and modelling levels have greatly advanced our understanding of innovation, industrial dynamics and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i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se contributions. A discussion follows on four key challenges that are required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ies: the analyses of demand, knowledge, networks and coevolution.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与公司治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结构与信息体制有关;信息技术推动着科层治理结构的演进并形成了新的公司治理环境,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公司治理有其与信息技术相联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郁广健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5):86-87
管理创新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对企业创新的功效及创新内核的构建是全方位掌握管理创新的实质所在。因此 ,本文提出管理创新的核心是经营战略的创新。并指出实现经营战略创新的五种路径。 相似文献
18.
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互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应对激烈竞争的重要战略。本文分析了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网络经济对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产生的重大影响,认为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实现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的互动,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更好地利用信患技术实现企业最大化的价值,创造更多的财富。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组织学习为纽带的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互动模型。最后,指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李振兴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5,30(4)
本文在梳理英国创新体系建设历程的基础上,对英国政府创新政策的5个着力点进行了剖析,包括强调保持优势领域科学研究领先水平,发挥研究和创新成果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推动大学与产业开展合作,大力促进研究和创新成果商业化;强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系统支持小企业创新活动;破解死亡之谷难题,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早期发展提供金融支持;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大力支持技能培训等,并对英国政府推出的24项具体创新政策举措进行了详细介绍,供国内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服务业在当前各国的GDP产出和就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服务创新成为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服务创新主要体现在组织和制度方面,对以现代制造业技术创新为主的自主创新起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互融合程度的加深,这种作用日益明显。但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状阻碍了服务创新,因而需要在加快服务业发展,改革创新体制、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自主创新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