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财富》2006,(11):34-35
2006年10月20日,第27届IDF世界乳业大会在中国上海召开。IDF世界乳业大会是全世界乳品行业最顶级的盛会,据国际乳联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潘蓓蕾介绍,这是世界乳业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这标志着中国乳业已经是世界乳品行业重要组成部分;伊利集团代表中国乳业应邀参加了此次盛会,在“全球乳品企业领导论坛”上,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代表中国乳业企业家发表主题演讲:《下一个十年,我们将怎样为世界承担责任》,这也标志着中国乳品企业的快速、稳健增长已经吸引了国际乳业巨头的目光。尤其是伊利集团作为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连续三年销量第一,而2005年更是以主营业务121.75亿元的业绩,高居中国乳品行业榜首。2006年上半年依然以稳健、健康的发展态势全面扩大了领先优势;同时,伊利集团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牵手奥运会的中国食品品牌。  相似文献   

2.
《市场观察广告主》2007,(1):I0015-I0016
伊利集团是中国乳品行业的成头企业。从2003年至今,伊利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高居行业第一,一直以强劲的实力领跑中国乳业。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评选中,伊利也连续三届位居行业首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乳品企业由大变强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敏 《市场论坛》2009,(5):59-60
文章在介绍中国乳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乳品企业由大变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研究企业如何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索企业由大变强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健康的食品,特别是富含人体必需元素的乳品日益得到重视,而与国际牛奶的平均消费水平相比,我国的牛奶消费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乳品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不仅跨国乳业巨头欲分一杯羹,国内的“饲料大王”希望集团、“豆奶大王”维维集团等亦携巨资杀入,而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全国性领导品牌IlII快了跑马圈地、抢夺奶源的步伐。从目前情况看,乳品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几大乳品巨头占据。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乳品企业1500多家,但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不到10家,前10家乳品企业年收入占整个乳品市场的70%以上。在目前乳业竞争格局的划分已经非常清晰的情况下,蒙牛的快速成长模式已不可能被区域中小型乳品企业复制。  相似文献   

5.
于文 《网际商务》2011,(9):61-61
中国乳业频繁遭遇“做空”,不信任情绪蔓延,对国内乳品企业的生存构成极大的考验。但国内的乳品企业凭借牢固的市场防线,并没有给对手可乘之机,反而在危机考验中主动出击.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广告大观》2003,(11):78-79
作为老牌乳品生产企业、中国乳业十大品牌之一,卫岗在本地区域内越来越感受到全国性强势品牌如光明、伊利等的竞争压力。在中国乳品业竞相高举品牌大旗、实施品牌战略以期分割市场的大背景下,卫岗的品牌形象还停留在老旧的局面,靠74年长期历史发展累积的消费者情感维系区域优势特别是订户市场的优势,而在商超终端,面对新成长起来的消费族群,挑战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乳品企业绩效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表明:从1998年到2007年的10年间中国中型乳品企业的绩效最好,小型乳品企业绩效最差,大型乳品企业达到行业平均绩效水平;股份制和三资乳品企业的绩效明显好于国有、集体和私营乳品企业;原奶价格、市场竞争强度、规模和经营管理水平是影响中国乳品企业绩效的主要因素:提高原奶生产技术以降低原奶成本、降低原奶价格的波动幅度和优化乳品产业组织可以提高乳品企业绩效和降低乳品企业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8.
范素锋 《中国广告》2009,(4):142-142
2009年,度过了“危机”之后的中国乳业特别是奶粉市场开始了重新洗牌,鲶鱼效应在乳品行业中的影响日趋扩大——摇篮、飞鹤、新希望等一批品牌迅速扩大市场,多美滋,雀巢等外国品牌也欲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占有一席之地……毋庸置疑,中国乳业的一个新版图正在形成中。  相似文献   

9.
贾丽军 《中国广告》2003,(11):106-109
市场综述作为老牌乳品生产企业,中国乳业十大品牌之一,卫岗在本地区域内越来越感受到全国性强势品牌如光明、伊利等的竞争压力。在中国乳品业竞相高举品牌大旗、实施品牌战略以期分割市场的大背景下,卫岗的品牌形象还停留在老旧的局面,靠74年长期历史发展累积的消费者情感维系区域优势特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促销战打得乳业价格跌破成本底线,企业整体处于“利润饥渴”的亚健康状态。因此2005年再不解决利润吃紧的问题,更多的乳品企业将可能爆发内部矛盾,或者资源枯竭而死。笔者断言,2005年将是中国乳业的利润年。不是说价格战会立即停止,而是企业对利润的重视将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价格战的形势也会发生变化,最起码企业在以后制定每项决策的时候,利润高低绝对成了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小雪 《商界名家》2006,(4):41-43
当前.乳品市场上各种品牌的竞争.几乎在每一个角落激烈地进行着,而以蒙牛、伊利为首的本土品牌更是横扫千军.已占领了我国乳品市场的大半江山.而洋品牌只在一隅苟延残喘。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影响了"中国制造"的良好形象,中国乳业遭受了民族品牌历史上最大的信任危机。品牌经营步入责任时代,我国乳品行业应树立危机管理的意识,加强自主创新、珍惜民族品牌、完善责任追究、接受民间监管,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危机。  相似文献   

13.
很多专家预测——中国的乳品行业已经进入一个整合时代,在未来三五年内。中国将只剩下几个大的乳业品牌,其余的中小乳品企业将面临兼并或破产的命运。的确,中国的乳品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整合的时代。就竞争的表象看来,在竞争中处于最不利地位的是那些二三线城市的中小乳品企业,既不占有奶源优势,又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是力量对比最弱的一族,但事实又是什么样呢?  相似文献   

14.
《糖烟酒周刊》2007,(5):40-44
中国乳品市场在各地诸侯纷争的局面中逐渐走向集中。并形成了蒙牛、伊利、光明三大领导型企业。在经历了渠道战、价格战之后,乳品行业的品牌战正在打响,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战场上.巨头们展开了针对消费者心智空间的激烈争夺。  相似文献   

15.
党启元 《国际广告》2009,(12):100-101
三聚氰胺事件直接导致中国乳业进入“冰河期”,液态奶巨头纷纷落马,行业诚信大幅度下降,市场急剧萎缩。为了整顿乳品行业,政府加强了对乳制品的检测,并通过制定更严格、更明确的要求来规范市场和企业行为。以蒙牛、伊利、光明为首的液态奶巨头,也增加了广告投放,以期重塑乳品行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心。2009年8月起,一组主题为“我爱牛奶”的广告进入公众视线。广告里没有赚足眼球的创意画面,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世界乳品消费差异较大,在很多富裕的国家如美国、欧洲、大洋洲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如日本、新加坡、南韩及台湾,乳及乳制品是人们膳食构成的一个基本部分,人均消费量达120-150kg以上,全球人均年消费量约92.73kg,全球乳产量5.64亿吨,而另一些贫穷的国家,人均年消费量只在5-6kg左右,中国为6.4kg左右,在他们的膳食构成中,基本没有乳及乳制品,在发展中国家,乳品消费量也不高,约在16-45kg左右,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乳品消费量也不断增长。如中国,99年比98年增长25.9%,2000年上半年比99年同期增长29.4%。  相似文献   

17.
《糖烟酒周刊》2005,(6):A007-A007
我刊通过最近的市场调查,综合市场现状发现.我国乳品市场进入2005年后逐渐显露出竞争焦点——婴儿乳品市场.渐渐成了各乳品企业发力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2008年9月11日引发的中国乳业大地震,让蓬勃发展中的中国乳品工业遭受重创,市场消费曾经一度低靡不振,很多消费者甚至不再饮用牛奶,而  相似文献   

19.
丁平 《国际贸易》2001,(4):36-40
长期以来中国乳业并未得到应有重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乳业生产、消费和贸易均较落后,乳业在国民经济或农业中所占比重很低.在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关键时期,中国乳业如何面对国际乳业自由化的挑战就成为中国乳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强 《中国品牌》2011,(9):95-95
8月19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召开的第十七次年会暨第十一次乳品技术精品展示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与之深入探讨中国乳品市场发展的相关命题相比,新希望乳业全新推出的“24小时巴氏鲜牛乳”无疑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在乳品市场急需树立健康、安全标杆之际,新希望乳业所开创的低温巴氏鲜奶首次让中国乳业进入了健康“标准时间”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