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70%的人口是农民).所以有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的说法.20世纪90年代末,三农问题被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提了出来,成为我国不得不面对的世纪性难题.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质量竞争的世纪。邓小平同志指出“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这个问题很重要。”江泽民同志也指出“质量和效益上去了,国民经济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才有后劲。”因此,必须从我市经济建设的实际出发,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把“质量兴市、质量振兴边贸”的战略方针全面推向21世纪。“质量兴市、质量振兴边贸”的战略方针,在二连经济建设中必须常抓不懈,不可动摇近几年,我市一直把“质量兴市、质量振兴边贸”作为经济建设的基本战略方针,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引导边贸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促进了…  相似文献   

3.
广西提出“富民兴桂新跨越”的奋斗目标,让人民生活全面向小康迈进,这是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国以民为本,民以富为要。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农村是重点,其核心问题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如何运用质量、计量和标准化等有效技术手段和人才优势为农民增收服务,浅谈几点看法。一、充分认识解决农民增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农民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农民增收靠农业,农业依托在农村,农村稳定靠农民,农民增收缓慢或减收不仅影响对农业生产投资的力度,而且大大影响扩大内需,影响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农民不富裕仍然是农村的主要矛盾。因此,探讨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加速农民减负增收的对策措施,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问题。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稳定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不管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发生什么变化,农业的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不能变。历史经验证明:农业稳,则天下稳;农业兴,则百业兴。第二,农村的小康是实现全国小康的关键。只有实现农民小康生活,农民富裕了,生产积极性高了,对农业和...  相似文献   

4.
“百名博士百村行”活动引起各界强烈反响本刊讯“百名博士百村行”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本刊主办的以“爱我中华、兴我农村”为主题,调查研究与知农、支农、兴农相结合的农村调研服务活动,一经发起,便得到广大青年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广大博士生和硕士生热烈...  相似文献   

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成功最终将取决于广大的农村大地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功,其中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是决定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然而农村教育广泛存在的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和素质不高等问题已成为国家教育事业进一步推进的阻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下页,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崛起了乡镇企业,世代中国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由此改变。这是穷则思变的产物,是中国农民自身创造的神话。在新世纪(行将)到来之际,乡镇企业在20世纪创造的神话是否依然得到延续?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虽然乡镇企业解决了一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解决了部分地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等问题,但是,这仅是乡镇企业实现使命的开始,幅员辽阔的中国仍有极大多数的农民还不富裕,仍有4000多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中国的富强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乡镇企业这一在中…  相似文献   

7.
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农业合作组织在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推广农业技术、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协讽农产品价格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维护农业基础设施、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缓解农民贷款难、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已成为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不可替代的重要载体。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当前,如何重塑合作化、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  相似文献   

9.
记者:宗副局长,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同志称赞它为“异军突起”,江泽民同志赞誉它为“亿万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是党领导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一项巨大成就”。那么,人们关心今后一个时期以至21世纪乡镇企业能否继续...  相似文献   

10.
我所要谈的,是城市扩散与农村生态园建设尝试.我国有八亿多农民,八亿多农民素质提高,生活发改善,对整个中国的发展是重要的,所以21世纪房地产开发的导向应该是注重 农村小城镇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1.
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忠恕 《经济界》2002,(3):53-54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与城市失业、待业相对应的是,农村也积淀了十分庞大的农业剩余人口。据初步统计,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约1.5亿人,三分之一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并且,在十五计划期间,由于农用耕地的减少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每年还要产生约600万个剩余劳动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改革开放的1978年至2000年期间,中国农村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1.3亿人,平均每年转移591万人。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又面临着新形势的挑战。一方面我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更高速…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根据最新的抽样数据推算,目前农村劳动力当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含初中)的占80%。一方面是农民凶受教育程度偏低而整体素质难以提高,另一方面是富不起来的农民难以在文化教育上加大投入,恶性循环下农民文化生活和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显得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3.
“农民花钱买文件”有感近闻某地一位农民听了干部宣讲政策,拿出5元钱,要买这位干部手上的红头文件,并说:“这文件上说的尽是农民关心的事,我怎么一点也不知道?”听到这件事以后,笔者深有所感。据了解,在一些农村中,过去曾起过重要作用的有线广播喇叭现已所剩无...  相似文献   

14.
人寨缺什么     
从来没有一个村像大寨一样对中国的农村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她浓缩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变迁,承载了中国农民几代人追求温饱和富裕生活的梦想。 在“农业学大寨”的过程中,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动员了几亿农民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中,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农业生产力的释放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农村已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解放初期的土地革,废除了土地 私有制,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唤起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情;改革开放时期的家庭承包经营,冲破了旧体制对农村生产力的束缚,使农民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农村税费改革吹响了第三次变革的号角,要从制度上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三之间的分配关系,规范分配行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我从农村走来, 故乡的云, 乡亲的爱, 是我成长的根脉。 我从农村走来, 市场的风雨, 成长的期待, 陶冶我海一样的情怀。 我从家村走来, 牛背上的书包, 纤夫的脚印, 那是我童年对生活的热爱。 我知道我是从农村走来, 五谷杂粮从那里生产, 在那里继承祖辈的心脉, 人生道路诸多期盼,但求那安稳康泰。 我从农村走来, 军人的磨练, 大学的讲台, 唱响咱军营奉献的豪迈。 我想我是从农村走来,’ 农民的儿子永远要那样实在, 追求真理、崇尚善良、向往美好, 就是再难,也要融进这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从农村来——写给来自农村为…  相似文献   

17.
春节刚过,我区从西向东将进入春播期,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春之际在于种,我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广大农民兄弟户户百业兴,年终有个好收成。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历来中央都是放在重要的地位来抓的,今年的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已明确规定,就是要确保“农民...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不仅以农业大国著称于世,而且也以农民大国著称于世。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农民的规模和数量都无法与中国相比较。中国农民状况构成了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国情之一部分,不了解中国农民,就不了解中国社会。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是中国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居住在农村。制约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重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放在首位,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近期传来了许多有关农民的好消息:民工入工会;农民兴“退休”......一连串的新举措,表明我国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农民可以领取养老金。千百年来,土地和孩子是中国农村老人的主要依靠。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耕地的减少,农民尤其是老年农民的社会保障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头10年过去了。在这10年中,中国经济平均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免除了农民的“两税”,增加了对农民的直补和投入,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和低保,并开始了农村养老保障的试点;在城市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完善低保体系,建立老人、儿童、学生、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提高退休职工的退休金标准;许多城市也开始了保障房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