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大城市的重要战略地位,不仅取决于地域规模、人口容量和经济、科技水平,而且还表现于城市文化的辐射面和具有的吸引力上,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环境组合的重要内涵,因此要能动地、积极地开发和布置城市环境——建设文化点,以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文化素质及生活质量。城市是经济实体、社会实体、科学文化实体和自然实体的有机统一结合体。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发展的一切出发点,应从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为起点。人只有在城市文化网络密布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利用空间为特点,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目的,集约了人口、经济、科学、文化等的空间地域系统。现代化城市集中了人类的进步和文明,也集中了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历史上一些城市和民族就是由  相似文献   

3.
岁首寄语     
现代城市越来越具有无比的魅力,人们也以从未有过的高度热情关注城市。人们关注城市,因为它是人类最主要的聚居空间,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的集约之所在。人类创造了城市,其所拥有的诸多功能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并把人类带向更高的文明。而城市的肌体又离不开人类的精心呵护,需要人们去探寻她的发展规律,促进其按照科学的原理不断发展、进步。因而,对城市的研究和探讨,其意义非比寻常。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人类高密度聚居的社区。城市体系在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正处于大改革、大发展的新时期。在奔向四个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我国的各级各类城市都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城市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的城市管理者。经济体制的大变革和各项事业的大发展,使城市这个集约人口、集约效益的社会实体和经济实体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  相似文献   

5.
《湖南房地产》2004,(4):23-25
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土地和空间环境利用为特征,以聚集效益为目的,集约人口、经济、科学和化的大系统,它由自然生态环境系统、技术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三个子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具有为人类活动提供物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创意北京发展:经济、社会和空间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北京时代已经来临。新的时期,北京经济增长发生重大转型。文化、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度显著提升,创意中心地位逐步确立;经济与生态、社会和谐发展趋势显现。都市空间面临重组再造。传统城市旧区改造、新城产业发展、城市功能结构布局和都市空间扩张等模式发生变化,都市空间资源得到更好的整合与集约利用,一批立足创意产业基础上的创意新城迅速崛起;城市功能结构布局趋于融合;平面式城市建设扩张时代宣告结束。社会生态系统逐步完善。城市文化品质获得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皇家文化、奥运文化和地方文化等首都特质文化开发进入活跃期;创意性社会结构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经济走廊建设成为中国实现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根据经济走廊空间联系和表现形态将其分为实体空间走廊和非实体空间走廊两大类,并具体以交通走廊、城市走廊、能源运输走廊、产业走廊、贸易走廊、移民走廊、科技走廊7类典型案例总结发展经验、特点及其影响。各类经济走廊间存在着递进的逻辑关系,在经济走廊发展和培育中具有先后次序。实体空间走廊为非实体空间走廊提供载体,同时非实体空间走廊发展反过来加速实体空间走廊的联系。经济走廊具有灵活的区域合作内容和形式,在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上具有双面性。在经济走廊建设中,政府应在良好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下,以交通、能源等实体走廊建设为基础,引导产业、技术、贸易、人口要素的流动和联系,推动全要素联系的城市走廊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经济走廊建设成为中国实现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根据经济走廊空间联系和表现形态将其分为实体空间走廊和非实体空间走廊两大类,并具体以交通走廊、城市走廊、能源运输走廊、产业走廊、贸易走廊、移民走廊、科技走廊7类典型案例总结发展经验、特点及其影响。各类经济走廊间存在着递进的逻辑关系,在经济走廊发展和培育中具有先后次序。实体空间走廊为非实体空间走廊提供载体,同时非实体空间走廊发展反过来加速实体空间走廊的联系。经济走廊具有灵活的区域合作内容和形式,在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上具有双面性。在经济走廊建设中,政府应在良好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下,以交通、能源等实体走廊建设为基础,引导产业、技术、贸易、人口要素的流动和联系,推动全要素联系的城市走廊建设。  相似文献   

9.
政府社会资本是政府为实现招商引资、科技创新、重点发展等目标而给予的特殊许可、政策优惠和专项支持等具有部分排他性和竞争性特征的政府公共资源。经济特区、开发园区、产业园区是政府社会资本集中投入的重点领域,也是实体经济建设的核心环节。在对政府社会资本引导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逻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全国层面与代表性城市层面入手,重点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代表,透析政府社会资本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与驱动作用。从本质上看,政府社会资本具有引导性,能够通过集中规划、精准发力、高效引导撬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进而拉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它的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规划工作的开展必须研究城市和区域发展背景.以及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发展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对在节约型城市发展的理念下要对城市发展可能规模的预测和城市空间发展结构作出正确分析,进而提出合理的引导、调控的策略和手段,使总体规划建立在可靠的、科学的基础之上。文章将探讨节约型城市理念下市政规划与设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它的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规划工作的开展必须研究城市和区域发展背景.以及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发展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对在节约型城市发展的理念下对城市发展可能规模的预测和城市空间发展结构作出正确分析,进而提出合理的引导、调控的策略和手段,使总体规划建立在可靠的、科学的基础之上.文章将探讨节约型城市理念下市政规划与设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摊经济”与城市治理的矛盾成为“后疫情时期”大众热议的话题。回溯历史,市场摊区伴随人类进步与城市文明发展的同时,逐步衍生出“贸易—商贸—大宗期货”、“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等多种发展的形式与类型,成为城市、区域或国家经济与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市场与城市相辅相成的发展演化过程进行分析,从市场摊区衍生空间角度提出了“易货空间—商业空间—民生活力空间体系”的发展趋势,以城市治理策略和城市活力场所营造为出发点,提出了“活力文化认知、民生服务空间层级化布局、市场摊区与城市的互馈机制、政策干预与测度分析研究”等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3.
于长立 《价值工程》2012,31(34):321-323
城市的生态宜居性就是指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协调发展,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居住、健康发展的自然和人文空间环境。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性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是吸引高素质的人才的需要,是稳定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性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意义重大,建设中需要构建强大的生态经济体系、自然资源保障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以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为核心的新城市形态建设正成为发达国家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它强调利用城市公共空间的集约和积聚效应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整合区域功能,创造城市活力满足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分析了新城市形态建设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实际案例考察新城市形态的建设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建设管理现状归纳聚焦城市公共空间促进新城市形态建设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城乡过渡聚落形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和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产物,浓缩着城市政府与集体经济组织、社区组织与发展商以及外来人口等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竞争、合作和冲突等种种博弈状态和过程。从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出发,以城中村这一特殊类型的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为切入点,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城中村空间生产的经济基础、属性特征、类型、过程、模式和治理机制等。结论是:城中村空间的生产是制度变迁和社会行动者互动博弈的产物,城中村空间的治理必须以产权为突破口,建立合理的社会经济治理体系;以规划为龙头,加强城中村土地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以利益平衡为切入点,促进城中村社区转型和社会融合;以强化土地集约利用为引线,推动城乡空间整合。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城市管理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及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城市管理的目的是保护城市按照规划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计划的、协调的发展,为城市居民居住、生活、工作和游憩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今天,城市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城市产生的那天起,就随之出现了城市的管理问题,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更有赖于依靠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来解决所面临的各类问题。现代城市首先是一个经济实体,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实体和物质实体,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复合有机体。城市功能的发挥,不能不归功于  相似文献   

17.
建设宜居城市有关问题的探讨——以秦皇岛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秦皇岛市建设宜居城市为例,阐述了宜居城市在哲学、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生活、规划设计等层次的内涵,分析了秦皇岛市建设宜居城市的优势,根据秦皇岛市的城市特点和实际情况,探讨了在科学规划、基础建设、产业调整、生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一兵 《民营科技》2013,(8):142-142
城市是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代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城市地下空间是实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经成为提高城市容量、缓解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措施,开发利用地下建筑空间完全符合我国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要求。城市发展充分向地下发展延伸,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鲜明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9.
南京城市文化战略及其空间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城市文化战略的转化趋势,对南京市城市文化战略及其空间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南京的城市文化战略和全球趋势一致,由注重社会文化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转向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提升城市竞争力.具体表现为以文化设施建设,文教机构扩展,文化产业发展,特色文化空间营造与大型文化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文化经济策略和城市行销策略.文化战略的实施加剧了城市空间重构,不仅加快城市空间外向拓展,而且通过功能空间置换、特色空间营造和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促使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转化.  相似文献   

20.
现如今,中国城市普遍出现了"城市病"现象,建设可持续城市是应对"城市病"蔓延、治理"城市病"的重要战略。在对国内外可持续城市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城市的全新内涵,从空间结构、交通结构、生态环境、经济支撑、文化传承五个维度论述构建可持续城市的主体框架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提出建设可持续城市的五大核心要件,即构建"分散紧凑型"多中心城市格局,建设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夯实支撑城市发展的实体经济基础,注重城市文脉延续,以留存城市特色与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