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幽默     
兔子和熊 一只兔子来到咖啡馆要了一个甜面包和一杯咖啡。它把面包和咖啡放到桌上就去洗手了。 等它回来时,咖啡不见了。 “谁喝了我的咖啡?”兔子问。  相似文献   

2.
心安图书馆     
到一个地方,总是先去它的图书馆;宛如酒徒寻找到原浆,也好似爱玉人觅见璞玉。大都市中的拮据,闹市中的浮动,骄阳或雨雾调动的愁闷,一到图书馆,一扫而空。随便捡一个座,顺意挑一本书,坐图书馆比坐茶馆雅:聊天对像一声儿不响,却差不多都是相跟五六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企业的合同制工人,由于某种原因我想调到其他单位工作,故与企业提出解除劳动关系,企业开始不同意,后来勉强同意让我到其他企业去工作。到了新的工作单位要与其建立新的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新单位要我档案,我去原企业要,原企业说我是自己要  相似文献   

4.
<正>毫无疑问,工作的拖沓在经济上会产生负效益。工作拖沓的人总是在上班时间,要么去泡杯咖啡,要么就去吸口烟。当然,在这样一个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工作的经济环境下,要不断蹦出些有创意的想法,的确需要频繁的休息,可以说,有  相似文献   

5.
成都茶馆     
飘鸿 《国土经济》2005,(7S):45-46
外地人凡到过成都的.对成都的茶馆一定是印象深刻。成都的茶馆之众多,茶客之普及,茶馆业之壮观.不可谓不令人称奇。一点不夸张的说,好比喝咖啡上瘾.在成都,不仅茶客有茶瘾,成都人几乎人人都有此瘾!而外地在此居住时间稍长一点的人,也同样会染上茶瘾。成都人接待朋友,尤其从外地来的,一定少不了安排几次喝茶的节目。喝茶是成都人的祖传,就好比欧洲人喝咖啡。成都人自幼受茶馆氛围的熏陶,无论男女老少,乃至婴幼儿,都喜欢混迹其间,各得其乐,乐此不倦。  相似文献   

6.
张君 《政策与管理》2008,(6):115-115
去埃及一直是我的愿望,说不清为什么,只是听到朋友们要去的时候,我的想法就是我一定会去。我去了,埃及给我的感觉就是这辈子一定要去的地方,但是这辈子也就只去一次。  相似文献   

7.
他是老总,却遵循着工薪族的上下班时间:他要为公司创收,却常把到手的钱分给别人;他不指正员工的错误,直言是为给对方提供犯错的机会……认识范佐明,从咖啡开始。到“中博”采访时,范总正忙。职员领我去他办公室。刚进门,一阵咖啡的浓香扑鼻而来,办公桌转角处小体积的咖啡机正在作业,咖啡沸腾得“咕咚咕咚”直响。办公室、煮咖  相似文献   

8.
要写好一篇学术论,不完全是写作技巧问题,工作实践经验非常重要,离开了实践经验去写论,就成了纸上谈兵。在座的朋友们都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这是你们写好论的良好基础。论的重要特点是要有作自己的独到见解,你们的每一篇论都写出了自己的实际感受,我看了,觉得很好。下面,我从学术角度讲讲论的写作。  相似文献   

9.
与三通企业集团董事长艾欣的会面,是在一家幽静的茶楼." 我的很多工作都是在茶馆里谈的,这种场合更适合交流,也不像在办公室那么拘谨."面对<中国新时代>记者,艾欣笑起来.他的笑总是随性而不羁,让人很容易为之感染.  相似文献   

10.
逝者如斯     
祖父是个性格浪漫,喜欢生活的人,当年什刹海的北岸,有个他与朋友们常去的地方,即“烤肉宛”,那时虽只是个路边搭的棚子,烤出的肉却比现今的好吃。旁边有个挂着“临河第一楼”牌匾的茶馆,亦备有酒水和酒菜。每年到了赏荷纳凉的季节,也就到了吃烤肉的时候,祖父等人往往先在“烤肉  相似文献   

11.
刚刚到国外不久,就听说了CBD。我在国外做的第一个设计就是在那个人口只有60万的加拿大中心城市的CBD里,设计一个街边的咖啡和蛋糕店。中国人的含蓄使得我的设计中有了人行道与店里客人座位间的一道“过度空间”。 业主问我,为什么? 当然,我坐在店里喝咖啡,可以欣赏外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自然惬意;而谁愿意没有过度空间,坐在店里被来来往往的行人当橱窗看? 业主答,我就愿意。 从那以后,CBD不再是一群人们匆匆忙忙赶去办公的高楼大厦,也不  相似文献   

12.
“王伯伯,三十年前和您同住在北大佟府的一个小院儿里,门挨门。那时我很小,常常到您那只有11平方米的小屋去玩儿,缠着您‘变魔术’给我看,缠着您要糖吃,每次您总是笑着满足我的要求,那是我童年时很深刻的一段记忆。”  相似文献   

13.
硬币的故事     
我有几个精巧的巧克力心形盒,里面储存了不少的硬币,主要是一元和五角的,也有一些外币,每个盒的总币值都是一百元。朋友们总是作义愤填鹰状声讨我是造成广州零钞紧缺的主要原因,随着零钞紧张程度的增加,要我放弃这一“不正常的怪癣”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也有些不那么朋友的朋友,以为我想炒币,也劝我趁着猛涨的时候赶紧抛出去。我总是淡淡一笑,我想,他们很难理解我储币的心情。储币的习惯是小时候养成的。那大约是七十年代中期,父母都是  相似文献   

14.
《经营者》2003,(8)
<正> 或许你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在公司中我的智商绝对是最高者之一,创意见解也很独特,但为什么年终升职就是没有我的份;年终奖金我也不是最多,为什么我在领导眼中依旧是无足轻重?新的一年,我究竟要怎样改变自己,才能让自己脱颖而出呢?试着按以下的要点去做,你或许就会成为老板眼中不可缺少的重磅人才。一、早到。别认为没人会注意到你的出勤情况,上司全都是睁大眼睛在瞧着呢,如果能提早一点到公司,首先在态度上就会显得你很重视这份工作。二、不要过于固执。工作时时在扩展,不要总是以“这不是我份内的工作”为由,  相似文献   

15.
孟波 《企业活力》2002,(11):60-61
<正>前不久,一家私有企业的老板找我咨询时十分困惑地说:“为什么有的老板总是有那么多休闲的时间,且生意还不错;而我一天忙到晚,不但企业越来越没活力,而且生意越来越差呢?”我问他;“是不是企业的大小事情都要亲自过问呢?”他的回答是:“如果你不亲自过问的话他们做得好吗?”我告诉他:这就是你的原因之所在,你做了你不该做的事。 纵观我国目前的许多企业,特别是家族式的企业,大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显然,这是由于不正确的管理方式造成的。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从不自己去完成每一件事,而是花时间去鼓励手下去完成,尽力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著名的A管理模式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有不少居住在城市中的退离休老人来信反映;在如今的家庭里,晚辈与长辈的关系不像过去那么亲近了,儿孙们都很忙,有时想见上一面都很难,家人要想亲亲热热地聚在一起就更难了,老人们觉得自己在感情上被家人遗忘了,这些老人在信中说,他们在经济上并不指望晚辈们接济,生活上也能自理,只是觉得离了儿女,精神上有失落感。兰州市一位退休老人在信中说:我退休以后,突然间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同志和环境,心里头总是空落落的。儿子们都成家单过了,一个女儿也参加了工作。白天我觉着还好过,可一到傍晚,我就特别盼着女儿回家。有时在家等得耐不住,还到路口、汽车站去等女儿。好像离了我女儿就没了靠山似的。有时候我女儿去学计算机课,回家晚了,我饭  相似文献   

17.
万合茶馆     
正人生在世,对家乡大概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愫罢。记忆中的家乡,也许就在乡音上,也许就在味蕾上……正如我生为万合人,今世有两种东西挥之不去,一是我的万合口音,再就是对茶的偏好。离开万合去工作已有五六个春秋了,几年间,因工作之故,走走停停辗转于河东河西多个乡镇,不管工作如何变换,萦绕心头的,还是散发在故乡茶馆间的那缕缕绕梁茶香。万合一般农历逢双当圩,每至逢圩,茶客们都有固定去处。万合的茶馆,不像苏杭茶馆有评弹说唱。万合人喝茶,  相似文献   

18.
登者无极     
胡葆森 《中国企业家》2005,(12):119-119
我的故乡有幽静的青山。奔腾不息的水流,它来自冰川,流经九寨身旁,到了故乡。其实故乡在我的心中是这几年才渐渐清晰起来。有一天,我和外地的朋友们聚在一起聊天,谈到人的成长和个性是人文和自然环境所培养的结果,我就开始寻找自己的个性是怎样成长的,现还存有什么样的人文和自然把我变成今天这个模样:说话总是慢条斯理,行走总是如此匆忙,遇事又是从容不迫;既  相似文献   

19.
"我爸爸下岗后一直在家待业,开始时我妈妈也给他找了几个工作,他都借口身体不舒服放弃了,后来就在家天天上网玩游戏,一玩就是一天。现在发展到连家门也不出了,买菜都要我妈妈去买。我和他谈过也劝过,让他不要玩游戏了,可他就是不听,  相似文献   

20.
佚名 《经营者》2008,(6):89-89
咖啡应该是用品的吧,据说不同的咖啡可以品出不同的人生.而善品之人是独钟情于原汁原味的黑咖啡.那在常人感觉单纯的苦味里是可以品出人生五味吧。而我.显然不是个善品咖啡之人。且不说对那名目繁多的咖啡品种与花式一窍不通,即使是要减肥也不愿一试那想象中只有苦涩之味的黑咖啡。偶尔上咖啡厅奢侈一下也是老老实实的点一份普通咖啡了事,反正什么咖啡到我嘴里都只是或甜或苦或涩或香的一般感觉。有时也遇有朋友点花式咖啡.于是知道了卡布奇诺的名字。这名字感觉很特别.也不知是什么由来.不过看着那一杯白色的泡沫却是无论如何搞不懂那跟咖啡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